第二十七章 受封英王(2 / 2)
坐拥两浙的钱镠虽没有参与劝进事,但由于吴越一隅偏安东南,常年面临着杨吴政权的巨大军事压力,故而奉了梁为正朔,朱温加封其人为吴越王、诸道兵马都元帅,淮南节度使。
这个就是纯粹的恶心杨吴一干人了,跟月初朱温下诏虢夺李克用一切官职一样。
福建的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因为梁在中原,对其鞭长莫及的缘故,在对梁关系上也只是正常的称臣纳贡,朱温对其也是象征性的加了一个侍中衔。
成德的王镕、易定的王处直遥附于梁,自然也少不了要封赏,王镕势大且成德是大镇,得了亲王爵——赵王,王处直受封太原王。
虽然这两镇名义上是附于梁,与马楚、吴越那些臣藩不同,但实际上二者之间也没什么差别,除了常规的遣使来朝,称臣纳贡之外,也不会提供兵力上或是物资上的任何援助。
不过朱温对这二镇也没什么多余的诉求,只要他们奉河朔故事,不倒向李克用,别的他都可以容忍。
外藩封完,便自然而然是内臣了。
忠武军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河南尹兼张全义受封魏王,朱温征战南北这数十年,后勤辎重大半都是靠他。
天雄罗绍威是首倡朱温称帝之人,居次宫,进为守太傅、兼中书令,并赐“扶天启运竭节功臣”称号。
掌书记、太府卿敬翔,在幕府三十余年,军事计划、民事政务一应事务皆处理得有条不紊,在朱温受禅之事中也出了颇多谋划,受封崇政使,以备顾问,参谋议,于禁中承上旨,宣于宰相而行之。
这个崇政使就是原来的枢密使,概因朱温将枢密院改为了崇政院。
再之后,就是朱家人了。
长期担任节度副使的朱友文受封博王,进位开封尹、判建昌院事,掌全国金谷事,也就是财政大臣。
亲王加尹京、再加上财政大臣,朱温对朱友文的钟爱可见一斑,若非这位博王至今还未掌过军,恐怕所有人都要认为朱温是把江山社稷交给他来继承了。
其后,又是大封王爵,兄长朱全昱为广王,三子友珪为郢王,四子友贞为均王,五子友璋为福王,六友雍为贺王,七友徽为建王,八子友孜为英王。
朱温虽是令朱友珪闭门思过去了,但到底还是给他封了王。
而在一众王爵之中,朱友孜的英王爵无疑又是最惹人注目的。
因为英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当然了,他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是宗周时候的诸侯国。
而当朱友孜得知受封英王爵之时,心中又是另外一番感想了,当初计划的好好的,韬光养晦以待天时,怎么突然就锋芒毕露了呢?
但是处在这个时代,你又不能不争……
一介庶子,不争又如何走到权力的中心。
一个字,难。
好在,是快要出京了,友珪哥儿三个手再长,也伸不到镇军中。
而就在这封赏大戏步入尾声的时候,却是有客从远方来了。
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