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活着真好——读《活着》有感(1 / 1)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世间万物是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如此形容“生”,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多的是无奈,最终用死来形容事物的终结,但是最后的“死”又不是真正的死,而是死后的重生,死后的延续。
余华的《活着》写下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是徐富贵艰难地活着的故事,更是千万人人生缩影的小世界。徐福贵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一路悲情的走向人生的尽头,但是“活着”一直是他心中不灭的圣火。他在输掉自己家产,气死自己的父亲,妻子被逼回娘家后,发誓自己要好好活着。妻子归来后,母亲又病重,只能带着家中仅有的2个银元,到县城买药,不料刚到城里就被国名党抓去做壮丁,最终死里逃生,两年后回到家中,觉得今生能再与妻儿相见,幸福无比。在之后的苦难人生中,儿子不慎被害死,只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继而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哑巴女儿嫁出去,可是孙子出世时,女儿死了,不久,自己的妻子也相继去世。打算努力和自己的女婿一起抚养孙子,不幸的是两年后女婿在工作时被砸死,只得领着孙子枯根回到老家,谁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孙子也在不久因发烧、吃下很多豆子,撑死了。孤零零的老人最后只能与一头老牛相依相伴。故事道尽人事沧桑,集人间苦难于徐富贵一人身上,但是看着身边的人相继而去,只有他一人活得比谁都长。
故事仅有1万余字,却句句深刻而震撼人的心灵。以下是自己读完《活着》的真切感受,是对自己心灵的追问,活着的探求。
活着需要淡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为暂时的事大悲或大喜,很多时候是命中注定了能不能继续,万物早已有自己的发展规律,需辩证的看待一切,不能轻易言放弃,更不能视自己宝贵的生命于无言之中。如果徐福贵在输光家产,父亲去世后,选择自杀,后面的人生便化作一缕青烟,无人知晓,也不会那么淡定的为大家讲述自己的一生。人活在世上,就应该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有闲坐庭前院,望漫天云卷云舒的宁静,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淡定,晓人间百态而不怒于心的波澜不惊。谁也不知道下一秒的故事,所以不必惊慌,不必焦虑,更不必用尽心力去改变什么,静静地等着它发生,只要能见着此时的太阳,何必心慌。
活着才有希望。山因为有树的生长,才能成就浩渺林海,小溪因为有源水的注入,才能成就涓涓细流;大海因为百川的汇入,才能成就浩瀚的海洋,而人因为有活着的一口气,才能成就无限的一生。徐福贵在大难不死之后,拥有的是后续的人生,而我们只有拥有生的气息,才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好好的活在当下,不忧虑昨日的虚度,不担心明朝的悲楚,好好的活着,为自己而活,为希望而活,为活着的希望,揽尽今生的一切盛宴,不管它是悲是喜。
活着就是幸福。不为活得轰轰烈烈,只为活着,便是安好。人有无限的欲望,所谓欲壑难填,如若人的一生,只为争名夺利而活,你会很累,也许这是你的追求,无人能够过问,但是当经历了生死的考验,绝处逢生时,你会说活着就是幸福。很多时候,在自己濒临在生死的临界点时,你会质问自己的心灵,发现之前的追求与欲望是那么苍白无力,尔后你只希望安安静静的活着,但是当你从死亡线挣脱的时候,很有可能忘记了自己之前的希冀,不过没关系,只要好好的活着,活着就是今生最大的幸福。
活着方能永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生命这条永恒之河,大而化小,小而化无,模糊的影子能够从骨子里折射的是生命的无息。永恒需要永生,永生需要涅槃后的升华。余华说过,像徐福贵这样的老人很多,但是徐福贵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所以,万物只有活着,才能永恒。时代的更迭交替,是时间的生生不息;经典的永恒,是内部“活”着的灵魂;人的永恒是胡杨生于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活的灵魂。故活着便是永恒。
“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就这样安安静静的一路向前,用自己的内心舔舐着活着承载的意义、情感和力量。余华的《活着》教会了我,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着,真幸运;活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