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锦衣卫算个屁啊(1 / 2)
“如何升”
“臣此次核查兵备,遵化卫指挥使刘锦堂纵敌养寇、劣迹斑斑,臣的意思是,把遵化、马兰峪、大安口、冷口关、龙井关,洪山口、龙门山的防务全部移交给武烈军,。武烈军将按照现有的编制,扩充为一个卫,六个独立千户所,所有军田、军户、匠户均纳入武烈军的管辖之下!”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微微有些不忍心的道:“这会不会有些不尽人情!”
这哪里是升官,分明是甩包袱。
遵化城两天失守,巡抚王元雅自杀殉国,要说不处理刘锦堂,满朝大臣都不答应,可是关键是刘锦堂已经死了而且是阵亡。
但是,文官可不管你是不是阵亡,反正就是无能,必须严惩。
就这样,满朝官员要裁撤遵化卫。
现在的遵化卫,虽然人口拥有一万三千余户,不到三万人。正如后世段子里所说的那样,穷不过三代,大明的军队穷,地位低,除非是军户,万不得已,也不会把闺女嫁给穷军汉,所以在最鼎盛时期,遵化卫拥有四万九千余户,二十多万人。
现在只剩最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这些军户和匠户,不是跑了,就是死了,反而军户是越来越少。
在国朝立功之初的时候,大明的卫所还可以向朝廷缴纳军粮,现在反而要朝廷承担军饷,一进一出,等于是把至少五万人,五万余张嘴扔给刘明遇。
对于刘明遇升官的事情,这事并没有在朝中受到抵制,因为大明的官员也非常聪明,刘明遇当然是一个好官员。
首先他非常能打,建奴八个旗,正黄、镶黄、镶红、正蓝、正白有五个被他打过,无一例外,全部都在他手底下吃过亏。
当时战争时期,很多消息传不过来,可是随着战争结束,很多犄角旮旯里的牛鬼蛇神都钻了出来,刘明遇的战绩,都成了公开的内容,被众官员和士绅反复讨论。
其次是,把遵化府以及沿线三百里的长城防线交给了刘明遇,作为这个顶头上司刘之纶被分了权,虽然有点不甘心。
可是,架不住文官集团眼红。
没错,亩产三千多斤的土豆,这可是升官发财的利器,每个府和县的辖区都是基本上固定的,几万贫困人口,全部当成包袱交给刘明遇,在账面上看起来,辖区的数据就好看多了,更重要的是,没有这些贫困人口,治安压力会极大缓解了。
其次是,有个能打的下属,那也安全不是
难道就指望着一群酒囊饭袋保护自己从前建奴不会破关而入,只要辽东闹腾,战争离他们太远,他们感觉不到肉疼。
现在,他们可是感觉到了切肤之疼。
另外就是地方上的士绅与刘明遇暂时还没有爆发冲突,刘明遇带着一群穷鬼垦荒,据说已经垦荒了几十万亩,这可是一块大肥肉。
要是吃了一口,那岂不是美哉
要说刘明遇只不过是一个武烈军经略使,虽然名义上也是一品官,哪个巡抚级别的官员把他放在眼里
到时候,刘明遇还不是任他们拿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很快他们就会知道,刘明遇与一般的武将不一样,他从来不会惧怕文官,别说普通的士绅,当朝兵部尚书,该怼就怼,一状告倒一个兵部尚书。
正所谓,恶人还需要恶人磨。
或许是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派刘明遇来对付这些文官。
……
身在宽河城的刘明遇并不知道京城的动静,此时的宽河城就仿佛像过大年一样,人人非常兴奋。第一批四万两千余亩土豆成功收割完毕。接着开始收割地里的第一批红薯。
与土豆相比,红薯的产量更加丧心病狂。如果说土豆的亩产两千九百余斤让宽河百姓惊掉了下巴,那么红薯亩产高达五千余斤的产量,最高产量达到了亩产六千三百余斤,已经让百姓吓疯了。
在收割红薯的时候,不仅仅引来了关内的士绅前来强势围观,甚至惊动了宽河城那些商号背后的晋商们。
看着一担担的红薯被挑上车运回去,一个个合不拢嘴,都说见了鬼了,种了一辈子的田,还是头一回看到产量这么夸张的作物!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来头也越来越大。
就连保定巡抚、副都御使、兵备卢象升也带着巡抚标中缇骑,一路从保定来到了宽河城。王勇在京城弄得动静非常大,而给刘明遇升官的消息也弄得满朝皆知。
这下面对着北直隶六府的卢象升坐不住了,他就带着麾下人马,在监军曹桓的陪同下,一路带到了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