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块月饼(1 / 2)
中秋节这天,看到网上的一个话题:月饼为什么越来越贵了?
就突然有一些话要说。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小伙伴有没有见过3多年前的月饼?
我想,8后的人——85后都不算——应该对8年代的月饼还是有印象的吧。
印象中,在我1岁之前,月饼就只有一个馅儿:五仁儿的,其实也可能有其他的馅儿,但是非常非常贵,有多贵呢?
我记得最早,月饼是要用粮票来换的,限量供应。粮票被废除之后,月饼才要用钱买。有一年中秋节,我特别想吃月饼,我让姥姥给我买月饼吃。那会儿我的父母都是国企的员工,平时特别忙,是我姥姥带我。但是我姥姥不想给我买,因为她嫌贵。那时候的物价,泡泡糖是几分钱,一个烧饼才一毛钱一个。最后,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姥姥还是花5毛钱(巨款给我买了一块月饼。
可是,强忍着吃了一半我就再也吃不下去了,因为这个月饼真的非常非常硬,满嘴都是渣。所以从那时候起,在我的心目中就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印象:月饼是很难吃的东西。即便是到了中秋节,也不再想要去吃它。
这个印象到了我上中学的时候,也就是199年代,才出现改观。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9年代发生了什么:
台湾小虎队的热潮过去之后,四大天王崛起,随即,内地的文艺圈出现了百花齐名的局面。《祝你平安》开始在大江南北传唱,包括杨钰莹的《轻轻地告诉你》。还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最近的一个电视剧叫扫黑风暴,里面出演派出所所长“胡所”的演员叫孙浩。
可能对于很多后的小朋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面孔,但8后的人对孙浩却非常熟悉,那会儿学校里组织唱过他的歌,那首歌的名字叫《中华民谣》,它让孙浩火遍大江南北。这个时期是港台文化和内地文化交融、磨合得非常激烈的一个阶段,当然,其中也包括饮食文化。
到了9年代中后期,月饼的味道和包装都出现了飞跃性的变化,这个时候的月饼突然变软了,而且有了单独的包装,用铁盒子装着,非常精致。月饼里的馅料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五仁儿,而是出现了枣泥,豆沙等,五花八门。
截止到这个时候,大多数的月饼都还是纯手工的,所以在我的记忆中,1995年~2年之间的月饼是最好吃,也是质量最高的。
2年左右,一块月饼的价格大约是2元-25元这样子。那时候我在上大学,互联网刚刚萌芽不久,新生事物非常非常的多。印象中,这个时候社会上的很多行业出现了一种急躁的态势:一批东西刚刚生产出来,就急于去替代旧的东西,急功近利的人特别多。
到了中秋节,人们生产出了新样式、新口味的月饼,就不再做“老月饼”了。所以在我记忆中,2年到21年,小时候的味道越来越淡,而且是一下子就变淡了。你会发现,月饼不再仅仅是中秋节吃的东西了。
我们学校在bj东三环的边儿上——从bj的“方形”俯视地图上看,二环和三环之间非常近,所以那个时候我经常骑着自行车去二环里面去找“老小吃”:糖饼,杏仁酥,玫瑰饼。对,那时候其实就已经有玫瑰饼了,虽然它在这几年才借助互联网火起来,成为“网红饼”,其实它压根儿也不是什么新式的小吃,你说它是老bj的传统小吃其实也不为过。玫瑰饼,这是清朝就有的东西。那个时候大栅栏儿附近有几个特别经典的老店,不知道现在还在没在,好久都没去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德云社。
那会儿德云社还叫“bj相声大会”,门票只要十几二十块钱,大家都很欢乐。散场之后,郭德纲带着一群演员在前门吃饭,我们就坐在旁边那一桌。那会儿岳云鹏其实已经崭露头角,并不是传说中的“笨小子”,只不过个人特色没有那么鲜明,那会儿队伍里还有高晓攀。只可惜那会儿手机没有拍照功能,错过了很多精彩的名场面……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我们回头单开一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