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曹丕病重立太子 苏子峪和桂云花(1 / 2)
1曹丕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为求生存,不再坚持为关、张报仇了,割地求和,服软于孙权。刘备死后,双方国力皆伤,为防曹魏各个击破,吴、蜀重新结盟。曹操死时,蜀国遣黄权去吊丧,曹丕没给其好脸色。刘备死时,魏国遣鲜于辅去吊丧,而鲜于辅连诸葛亮的面儿都没见着,魏蜀之间是不可能和谈的。曹、孙共同对付关羽时,孙权权宜之计向魏称臣。吴蜀重新结盟后,曹魏对吴对蜀都必得兵戎相见。先伐哪一方?这个大战略摆在曹丕面前。
参加过汉中之战的所有魏国将领异口同声:蜀路之难,难于上青天,连雨连旱都是灾,天时更不易把握,进军撤军都不易。吴国既近又坦途,可以不受天时之限而攻伐之,且进退自如。更何况,刘汉虽被推翻了,但以刘室为正统的理念在人们心目中仍根深蒂固,蜀国占有部分民心。在民心方面,孙吴是先天不足的。先伐吴后伐蜀在曹魏诸将中取得了共识。
其实吴国更不易对付。立魏之前,曹操曾六次征孙权,彼此浪战,互有胜负功不甚显。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统军四十万,进军濡须口,再次征孙权,又逢上了时疫,也是无功而返。这场大疫一直延续了两年,一个个县乡毁灭,一条条流域无烟。
疫情的猖獗说起来难以置信,汉朝后期二百年间,四场大疫下来,华夏人口减少六分之五。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淮河流域大旱加蝗灾,人们饥不择食,吃完了狗吃猫,吃完了猫吃耗子,吃耗子最危险,鼠疫传播开来,触目惊心,仅中原地区就死亡上百万人。
黄初四年(公元224年夏,又逢上瘟疫,比前两次更厉害。曹植写道:家家都经历过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此时,魏军兵分三路大举伐吴,在巢湖的濡须口与吴军水战,斩首四万,获船万艘。吴军无奈退守南渚,魏军大队人马将南渚城围困得水泄不通,吴军插翅难飞。正逢其时,城中瘟疫盛行,腐臭冲天,为防全军被传染,曹丕下诏班师。在回师的路上,一批批将士倒下,不久,连大将军曹仁也死了。
曹丕黄初三年冬与六年春两次御驾亲征,两次皆逢瘟疫。
山阳公那俩窈窕女,姐姐胜过赵飞燕,妹妹不亚赵合德,都是采阳的高手。纵欲掏空了曹丕的身骨,看着触目惊心的疫情,稍有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感染上了瘟疫,因而又患上了“恐疫症”。
黄初六年这场大疫不但死了很多大臣,曹丕的两个皇子,清河王曹贡和广平王曹俨都死了,曹丕非常悲痛。吴质是曹丕与曹植争峰时最得力的助手,不但是重臣也是最信得过的朋友,主管冀州军事,那日来看他,曹丕置酒恳谈。
吴质言:“史上不少帝王,终岁不及贫民,究其寿因在于酒色过度,陛下非为幼君,应该自制得住。莫如安于清宫,月旬限日召幸,龙体自当复壮,圣上不必自哀。”
曹丕叹自己:“朕信了丁廙那小子的话,三天一条鹿鞭,一月一对虎肾,着实雄健了几年。没承想,空了精伤了肾,其实都是咸菜篓子。幼时,高元县的吕相士,名噪数州,父亲让其给众兄弟看相,言我最尊。沛国的朱建平也给我相过,说朕颜骨虽呈八十之容,但于四十当有小坎儿,莫非近年将终?”
吴质安慰道:“相士巫觋都是骗子,陛下从来没信过,再说既然是小坎儿,抬腿一跨就过去了,无须疑惑。当今,大魏九族亲善,八方朝贺,往光明处着想,圣心就亮快了。”
2太子
曹丕点头:“子建,朱虎等弟弟,对大位虎视眈眈不弃觊觎。已到此情,理应早立太子,绝其奢念。皇子不老少,但究尔立谁?像父亲当年一样,我是顾此失彼踌躇难决啊!”
吴质说:“太子不早就有序了吗?”
“从未定论,卿言应为谁?”
吴质直言:“平原王曹叡,陛下长子,天庭贵骨,英姿岐秀。受爷爷熏陶,曹叡自幼酷爱兵法,精习战阵,武帝生前就曾有意托付其大任,此时何以犹疑?”
曹丕摇头:“元仲口吃,堂堂大魏岂容一结巴为君?其又太虚华,痴迷宫帏,好色之度比朕还甚,难揽大纲呀。”
曹丕与吴质,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吴质才敢于深究:“君言不实,元仲沉毅断识,不吐妄语,讷于言而敏于行。陛下耻贬,必有隐讳。”
曹丕苦笑:“弟细端量,元仲究竟像谁?”
“像父呗,又能像谁?”
“哪个父?”曹丕双眼血红。
“像陛下呗,还能有几个父?”吴质起身,想扶其去安歇。
曹丕不想动:“话还没说完呢。据朕所察,元仲还有五个爹,眼睛像爷爷,立发垂地像子建,嘴巴以下像何晏,颜面像袁熙,说话像刘祯。不可思议呀,兄当年只看上甄氏的貌,没看透甄氏的心,问她元仲究竟是谁的,总是支吾搪塞,兄才恼怒,寻隙了断了她。”
曹丕哭了,一孔鼻涕粗一孔鼻涕长。
同年冬,朱淑媛生的东武阳王曹鉴又死了,吴质还死了,曹丕悲伤不已。卞太后哭过孙子,抚摸着曹丕憔悴的脸,心疼地说:“你就像咱曹庭的参天大树,但若添加些枝桠枝瑛,会更加雄健,这么多弟弟,你哪个也不用,天下大政,有头无尾像团乱麻,光凭你自己,能摘剥得开吗?”
曹丕叹口气:“个个心怀鬼胎,谁能诚心辅助我?”
母亲拿出封信:“这是子建写给你的。”
“谁叫他来的?”
母亲说:“子建能把你吃了怎地?他没来,这是托人捎来的。”
母亲在面前,曹丕不好意思撕那封信。何晏在那边探出头,太后把他招呼过来:“这是子建来的信,子桓脖子有点疼,平叔给念念吧,不应有怕人的事儿。”
何晏展开信,字字读得清:“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五情愧郝。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忍活苟全,则犯诗人‘胡彦’之讥。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曹丕左手捋须:“知罪了,知罪就好。”
母亲问:“子建有什么不轨之处?”
曹丕说:“诏令颁布得明明白白,诸侯郡王,不得互动,不得擅自进京。可他遣儿子去找曹彪,联议来朝谋职。曹彪鲁莽,不知好歹私自闯京,不忍严惩,迁其封国,阻之往来。”
“此信颇长,”何晏试探着问,“还,还往下……?”
曹丕没出声,母亲说:“你就忍着点儿吧,看看子建还有何话要说。”
何晏继续念:“笃生我皇,奕世再聪,武则肃烈,文则时雍,受禅炎汉,临君万邦。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
曹丕挥手:“朕不必他奉承。他还想干什么,挑有用的念。”
何晏快速读信:“方今天下未统,顾西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脱甲,谋士未得高枕。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昔毛遂,赵之陪隶,尤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曹丕想睡了:“千言万语皆为求官,别往下念了。”
“还有一篇《感甄赋》。”何晏看过两段后说,“不知感怀何者,应是位佳丽。”
曹丕亦爱诗赋,突然睁大眼:“这朕可要亲自看看。”
曹丕看信,颜色越发严肃,最后揩把汗:“文杰啊文杰!不但艳藻,更藏愤心。想当年兄做得着实有点儿过了,没想到子建终不肯释怀。把这信捎回去,叫他藏起来,勿再往外传了。”
皇子夭逝,前来哀怀者,重臣与朋友必不可或缺。司马懿早已看出来,曹叡的优势在于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无论曹丕中不中意,将来的新君非其莫属,此时不挺更待何时?司马懿得隙问郑称:“圣上丧子,心力交瘁,唯恐不测,意欲册立太子,太子太傅身为皇子之师,当知小王中哪位出类拔萃?”
郑称不正面回答:“抚军将军所问太危,此非为外臣与外卿所言之题。”
司马懿笑问:“圣上之系,足下与我这个外臣,谁之至近?”
郑称方悟,司马懿与国君的关系非己可比:“岂能不知?圣上践祚,将军功不可没,无臣敢比,微身怎敢並论?”
司马懿言:“非为较力。册立太子,圣上曾问于我,我难道不可询于足下吗?”
郑称手拍脑门:“懂得了,不敢隐言。东海王曹霖,天性暴躁残婢害妾,圣上虽爱,但不会册立他。北海王曹蕤和邯郸王曹邕,平庸无奇难担大任。唯元城王曹礼,聪明伶俐幼有大志,圣上特宠尤能胜出。知将军与圣上近于肝胆,另有相掘,致死不敢端言。”
司马懿说:“不知己尔不敢求矣,足下心可放于胸中。那曹叡呢?长皇子曹叡足下尚未言及。”
郑称言:“曹叡文武兼备,沉毅勇断,颇具帝王风骨。但因母亲之故,颓然自讷,恐难有为。”
“宗法有序,立嗣择长不择贤,尤为曹叡非为不贤。”司马懿反问,“圣上若废长立幼,为师者有何感慨?”
郑称非为轻言者:“知子莫如父,圣上英明自当善断,卿臣何当感慨?”
“太子太傅呀,危矣!”司马懿直言,“太子废立,对另臣可能事关不大,但对足下非同小可,足下身为皇子之师,在你的教导下,颇具英气盛有呼声的长皇子却被废黜。攀龙者升天附蛇者入地,大魏第一师,难道连这一点都无感悟吗?册立长皇子,有武帝先言,有太后为证,有在朝卿臣和希望安定的人们的赞助,再有能奉上重话的老师的力鼎,占定储位完全可能,师尊怎能一推了之呢?”
郑称岂为糊涂虫?明言道:“将军如此交心,咱也不卖糊涂了,国君的症结在于,疑惑曹叡不是自己的血脉,现在的要处是拉近父子的感情,免得圣君下阴手。圣上的身体真难以为继了吗?”
司马懿言:“如此时远离酒色实无大碍,可其逆而行之,几位美姬争先恐后,频采元阳,越掏圣上越虚脱。圣上是位勤君,腿软难以巡视四周,焦虑不安。如今的圣上,哪个皇子他都瞧不上眼,瞧见哪一个他都会更加心焦。对于吾等,保住曹叡储君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
郑称思忖良久:“我有一谋,可使曹叡暂离国君之手,又可为将来平定公孙探明虚实。圣君言而有信,许诺明春临幸辽东,可身沉难行,心越急火越大病越沉。今可建言遣曹叡代圣巡幸辽东,也可检验一下曹叡的潜质与能力,如其身该为君,定当不虚此行。”
对于太子,曹丕早就有改立曹礼之意,后来因一次出猎而犹豫不定了。那次带曹叡田猎,曹丕射倒一头母鹿,鹿崽留恋妈妈,临险也不逃,围着妈妈团团转。曹叡近前,挥剑把鹿崽赶走了,曹丕问曹叡,举手之力,为何不杀鹿崽?曹叡满眼是泪,垂剑于地说:“看到鹿母子,我就想到妈妈,妈妈都死了,我不忍再杀幼崽。”曹丕感慨一番,增生怜悯之心。
司马懿赞成郑称的提议。
曹丕闻奏欣悦:“亦应有几人陪行。别忘谈谈东莱,元仲是否为料,此行可显一番。”
曹真举荐其长子曹爽:“曹爽与平原王自幼交善,此番可同行。”曹叡此时身为平原王。
曹丕对曹爽也不放心,沉思一番后说道:“那叫毌丘俭也去吧。”
毌丘俭,字仲恭,河内闻喜人。其父毌丘兴,在西北战场屡立军功,升至武威太守,封高阳乡侯。毌丘兴明白,自己是此等封疆大吏,就应遣个儿子去都城,遂将毌丘俭送到洛阳。曹丕欣赏毌丘兴,并没把毌丘俭当质子对待,而是让其与曹爽在东宫陪皇子们读书。毌丘俭酷爱兵书,精研地理,所经之处,过目不忘。曹丕让毌丘俭陪曹叡去辽东,一是因其与曹叡、曹爽交善,二是有察视山水要塞的目的。
二位得诏进宫,曹爽问:“走陆路还是海路?请陛下明示。”
曹丕说:“平州权柄,若公孙恭掌持不住,被公孙渊所夺,那么朝廷与其必有一战,尔等宜应细察地貌,精记要塞。将来定辽,必得海陆并进东西夹击方可成功。辽西的刘晃虽不可过信,但吴质先前统领幽、冀两州,已将陆路地形摸索清楚。你们此行走水路为宜。”
3大将军
黄初七年正月,曹丕临幸许昌,可许昌城门无故自崩,心甚恶之,转回洛阳。值此又逢“荧惑守心”,更疑为凶兆,营筑“九华台”,以祈天命。
五月,曹丕病重,不能登殿了,仍强撑着身子,不肯弃政,卧榻招臣述职,听起来好像是遗嘱。
曹家第一任大将军夏侯惇,立魏前一年就死了。第二任曹仁,黄初四年死了。第三任大将军夏侯尚是曹家最中意的,其精于谋划,智勇双全,战上庸,降孟达,逼刘封,战江陵,大破吴将诸葛瑾。夏侯尚从征南将军,荆州刺史,一路直上被加封为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功勋卓著,威望极高,可惜黄初六年也死了。夏侯尚死得很憋屈。前文说过,曹纯在长坂坡俘获刘备两个女儿,一个成了曹纯的侍妾,另个成了夏侯尚的侍妾。夏侯尚的这个侍妾,美丽贤惠,温婉柔媚,精娴穴络,按摩拿捏得恰到好处,被宠如珍宝。夏侯尚的发妻是曹真的女儿(德阳公主,因侍妾夺宠,被视为糟糠。德阳诉怨于父亲,曹真告状于曹丕,结果侍妾被赐之以死。宠妾之死,夏侯尚沉浸于悲痛之中,徘徊于墓地,久久不肯忘怀,感伤过度,忧抑而死。
如今,大将军该用谁?四位候选者各有瑕疵,暂时就先空置着。
曹丕晋陈群为镇军大将军,曹真中军大将军,曹休征东大将军,司马懿抚军大将军,分掌三军。这种大将军叫“上大将军”,但并非为统领全军的“大将军”。
陈群,字长文,尚书令,加侍中,是曹丕政治改革的主要制定者,“九品官人法”就是曹丕采纳其意见所制定的选官制度。陈群问安后,曹丕说:“‘九品官人法’还不算完善,朕总觉得缺点什么,长文有无此感?”
陈群说:“是的,我认为下边还应有个中正法,‘中正’正不正,关乎成败。另外,光看下边报上来的卷宗还不行,还应当课试。我草拟了个五经课试法,进一步完善后再呈龙目一览。”
汉朝的任官取向一为孝悌,二为廉洁,轻视才能,举上来的即使当真又孝又廉,也可能是个庸夫。曹操的用人取向是唯才是举,不在乎德行,近水楼台先得月,没有阶梯,一步登顶,偏颇非浅。曹丕提倡德才兼备,一步步晋升,九品官人法由州郡的中正们评定,司徒府认定,把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官位也分成九个等级,后来四品以上又增加了比品,相当于副品。“五经课试法”把学校教育与文官选拔考试统一起来,这是魏与东汉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