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各有所思(2 / 2)
“先生就是我们的明灯,没有您照亮前程,我们不知道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
一时间,听着众多弟子的呼声,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尽皆动容。
他们听了这些话,方才知道,时镇创办了德胜书院之后,竟然还做了这么多事情!
救济流民,垦荒建厂。
却不图回报,直接把农田、工厂送给了这些百姓。
这种胸襟、这种气魄,曹孙刘三人扪心自问,是绝对没有的。
尤其是见识过钢铁厂规模的孙权和刘备,更是非常清楚。
拥有了钢铁厂,就相当于拥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而如此重要的资本,时镇却毫不在乎,直接送了出去!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怪不得,钢铁厂的工人们提起时镇的时候,全都露出了钦佩、敬仰之色。
如此大公无私,堪比圣人再世。
但话说回来,时镇如果完全不在乎物质追求,那他到底在追求什么?
精神世界的圆满?
还是著书立传,教书育人?
这个念头,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心中转个不停。
但最终得出的答案,却是迥异。
曹操认为,时镇大概率是在‘养望’。
也就是先潜伏起来,培养名声,等待时机。
时机一到,他便要振臂一呼,天下景从。
王莽如此,张角如此。
那些隐居山林之中的贤士,莫不如此。
这天底下,怎可能完全没有自私念头的人?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至于孙权,则认为时镇肯定在玩弄什么把戏。
以他度之,时镇应该是假意放弃了钢铁厂的控制权,暗中却扶持刘备、雷厂长这些亲信,去控制钢铁厂。
为什么这么做,应该也很容易猜测。
江夏郡鱼龙混杂,曹操、刘备、刘表、孙权四方势力纠缠不休。
在这种险恶之地,时镇势单力薄,不可能独善其身。
因此,他肯定是拉拢了刘备,并通过刘备投靠了刘表,以此来维持自己在圣境山的小势力。
数万流民,武装起来也有一两万人的军队了,不可小觑。
毕竟江东满打满算,可战之兵也就十万。
相比于曹操、孙权,刘备想法就简单多了。
他相信时镇是真的放弃了钢铁厂和那些耕地。
相比于钢铁和粮食,时镇明显在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比如农学院的那些专业书籍,任何一本拿出来,都能拯救大汉万千黎民百姓。
与整个天下相比,山脚下的几万流民,倒算不得什么了。
想到这里,刘备对时镇执礼愈恭,崇敬之情也愈发深切。
“先生就是先生!高风亮节,世间无二!备钦佩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