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革新(1 / 2)
刘备之所以会发出‘工人好强’的感慨,是因为刘备不光感受到了工人群体的创新精神,更感受到了集体制度的优越。
刘备深知,倘若由自己来管理这家钢铁厂,那么绝无可能,取得如此成效的。
不说别的,仅仅是一年时间内,工人们提出的一千多条革新建议,刘备就头疼不已。
因为,几乎所有的高层管理,都希望保持稳定。只有稳定,才能有一个长效的预期。
比如,这个月钢铁产量是一百吨,那么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往后一年的钢铁产量都能推算出来。
长期稳定带来的,就是管理层过于保守。无论是产出和销量、薪酬,都能有一个大概的预期。
这种保守,能够避免绝大部分的风险。
并且是工厂规模越大,管理层就越倾向于保守。
即便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而进行了部分革新,往往也只是小打小闹,不值一提。
这种保守,带来的就是僵化。
工厂内部会变成一潭死水,工人们会沦为劳动机器。
管理层拒绝革新的最常用手段,就是‘技术垄断’——他们天然的认为,工人们没有力量进行技术革新。
“斗大字不识一个的一群泥腿子,居然敢妄谈技术,真是可笑!”
他们采取高高在上的态度,把工人当消耗品,当最廉价的牛马。
工人只是一个个会说话的工具,并且连说话的权利最好也一并剥夺了。
一潭死水,一片死寂。
刘备知道这些。
也亲眼见过一些世家大族的手工作坊、种植园里,都是这么一番景象。
因为见得太多了,甚至都已经见怪不怪,并一度以为,这——既是社会运转的本原逻辑。
但,当刘备来到了此地,亲眼目睹了眼前的一切之后,发现汉阳钢铁厂大大刷新了自己的认知!
这里没有既得利益当权者。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工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提出办法、解决问题!
所有人都昂扬向上、踊跃奋进,具有极强的革新精神!
工厂是大家的,是集体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担当,他们会自觉的打扫工厂,会爱惜工具,会提高效率,增加产量,更会想尽一切办法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所有工人都发自内心的想要建设好这家工厂!
每个人脸上,都有憧憬,每个人眼里,都有光。
当上万名工人团结起来,便形成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高效、创新、互帮互助的大集体。
也正因如此,汉阳钢铁厂才能形成如此庞大的规模,才能出现前所未有、震古烁今的强悍生产力。
“当!当!当!”
刘备挥舞锤子的力量越来越大,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清晰。
刘备知道,自己通过参加一线劳动,又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让刘备感到无比振奋!
“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