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19章:燕王定计灭董琢,京师举步维艰(1 / 2)
萧政当然是对邸报上夸奖王翦九江城一战不屑一顾,但还是忍不住连续看了两三遍,又在心里谋划了一下如今大乾的大势,这才意犹未尽收起邸报,并交予身侧幕属,让他们抄录几份,分发给几个部下。
一来,这本就是夸奖王翦所部在九江城取得的战果,也应该让他们看到,不然,岂不是真的就显得自己这位燕王殿下心胸远远不如太子嘛。
第二个原因,也是因为这邸报上面其实也有不少可读的地方,比如太子和百官们商讨如何恢复被李林甫弄的乌烟瘴气的地方官府,如何安抚百姓,又如何去恢复生计等等。
“殿下,邸报上可有什么说法?”李斯安排人去抄录邸报,他则是直接询问萧政,好及时议事。
“并无多少大事,也就是大哥这几日连续巡视了国子监、弘文馆、太学,又派遣了岳将军前往潞州,以防御晋阳李原。”萧政继续坐不动,只是轻描淡写地讲述了一下。
又笑对自己身侧心腹谋士道:“除此之外,就是又表彰了一番王翦在九江城打败董琢那十三连环坞水匪的功劳。”
李斯颔首:“太子端的好手段,这邸报当真是被他用到了极致。”
萧政点点头,忽然灵光一现,问道:“你觉得,本王也组建一个部门,专门撰写邸报,分发给部下,如何?”
李斯想了想,回道:“殿下,不妥,此法有一些东施效颦之意,白起、王翦、蒙恬等将军,对于邸报的认可,远远不如殿下的亲笔书信。”
“太子传得是国政大事,是让那些读书人,以及天下万民看的。”
“我们就算是撰写了邸报,也只能于内部传阅,大多数事情,我们自己人都是已经知晓。”
“就算是传给当地读书人和百姓,恐怕他们也只会更加向着朝廷,而不是殿下。”
“太子……毕竟占着大义。”
“你说的也对。”萧政坦诚笑对。“说到底,我那大哥是大乾的监国太子,得到的是父皇授权,而如今,父皇不过是重病在床,时不时还清醒着。”
“如今,又是问罪处斩奸相李林甫,把大乾如今落得这般百废待兴的局面全都归罪于李林甫一人身上,他变成了罪大恶极之人。”
“百姓们也都痛恨李林甫,而非是重病在床的父皇。”
“这一点,做的很好。”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处斩了李林甫,再施以仁政,又清肃朝野、肃正朝纲,杀了不少贪官污吏,安抚了民心。”
“现在已经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这一份邸报,也让天下万民见到了一个心怀天下、贤德正直、智勇双全的大乾监国太子。”
“本王若是也撰写自己的邸报,百姓们看了,也只觉得是太子殿下做的好,若是写的过了,恐怕……还会让一些读书人心生警觉,上奏弹劾。”
李斯拱手道:“殿下英明。”
萧政微微颔首,却又有一些失笑:“既然如此,便罢了,晋阳李原意图谋反,京师震动,岳将军也已经出兵。如今的大乾,必然会面临战火纷飞,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谁胜谁负,也都未知。”
“白起要守家,蒙恬打着本王的旗号支援徐州,王翦在湖口,如今也开始动兵北上。”
“本王,也该动一动了。”
李斯拱手道:“殿下打算何往?”
萧政背着手,悠悠地道:“庐江郡!”
李斯看着地图,思索片刻,道:“好去处,董琢的左右大将文丑在徐州、庐江郡。”
“殿下兵进庐江,必定引得董琢增援,而王将军带兵突袭宣城,顺江直指江东建康城。”
萧政微微一笑。
颇为自信。
就这样,二人叹了一阵,说了一阵,稍微放下邸报之事,但最终却还是回到了军事之上。
萧政在一开始就有这个打算。
所以在到达江夏之后,蒙恬的蒙家军就未曾带过来,而是安置在了北边,等到江夏第一战打响了之后,再行北上,截断董琢的北部兵力。
而王翦则是继续东进,吸引董琢在南部的兵力。
他自己则是带着兵马前往庐江郡,这里乃是江东的门面。
占据了庐江郡,也就相当于是打开了江东的大门,他想要什么时候取江东,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
就这般,于二月初,萧政先是下令发下赏赐与粮食以奖励九江城一战的胜利,又立即让自己的亲卫大军开始北上。
这都是在悄然之间进行,没有吸引太多人的目光,以防董琢的暗探知晓了他们的动向。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