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问策诸臣(2 / 2)
所以朕招诸位爱
卿来此,就是商讨一下这件事!
诸位爱卿不妨先听一下太子的想法如何?”
众人一听,原来是这件事,都觉得这样一件小事,把他们这些人都叫过来商议,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
不过大家也都理解,这件事是当今圣上交给太子督办的第一件事,所以比较重视,也可以理解,于是便纷纷点头,等着传阅太子的这份奏疏。
但是李二为了省事,并未把这份李承乾的奏疏交给众人传阅,直接看了一眼徐淼,对徐淼说道:“徐淼,你来给大家宣读一下太子的这份奏疏吧!”
徐淼于是连忙站起来,从楚宏手中接过了李二交给他的这份奏疏,展开之后看了一眼,便朗声宣读了起来。
这份奏疏字数着实不少,大约有两千多字,语言组织简洁,用词得当,可以说是写的言简意赅,把事情说的相当清楚,充分体现了李承乾文字的功底,说明这些年来,李承乾在多为大儒的教育之下,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的。
众人都安静的听完了李承乾的这份奏疏,开始的时候,还颇为感慨,觉得太子这份奏疏确实写的不错,把问题和事情说的条理清晰,而且还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法,这让诸臣对李承乾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刮目相看。
但是当听着听着,他们就纷纷皱起了眉头,因为作为朝中主要的大佬,他们都是精通政务之人。
听着听着他们就发现事情不太对劲,因为如果按照李承乾的这些解决办法,他们发现长安城整顿环境和卫生的这件事,其实是个相当大的工程,并非是一件小事。
之前他们都小觑了这件事,没把这件事太放在眼里,但是真的听过了李承乾罗列出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之前太小看这件事了。
如果都按照太子的建言来做的话,那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财力,于是脸第一个垮下来的就是民部尚书戴胄。
但是同样脸也垮下来的,还有两个被招来议事的县令,他们原本以为整治长安城他们所辖地盘上环境之事,仅仅只是找一些人把各坊打扫一遍也就是了,大不了把以前的一些臭水沟疏通一下。
但是当听过了太子的建言之后,他们才发现事情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如果按照太子的建言做的话,这绝对是一件极为繁杂的事情,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而县衙之中的人手本来就是有限的,平时事务就很是繁杂,而且他们是京县,管的事情就更多了,哪儿有这么多人手和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
所以两县的县令听罢之后,当场就产生了一种当官不值得的感觉,有了一种当场辞官不做也罢的冲动。
至于其它大佬们听罢之后,越听越觉得心惊,特别是当听到最后一条,疏浚长安城内数条河渠的时候,几个大佬也都坐不住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疏浚河道是多大的工程,需要多大的投入,当下大唐还没有那么大的财力来做这件事。
大唐初创时间并不算长,也就是区区十余年的时间,这些年来,几乎年年都在打仗,而且经历过隋末的天下大乱之后,现如今天下人口凋敝,朝廷的岁入远不及当年前隋时期的收入。
今年又刚灭了东突厥,可以说大唐的国库都快被掏空了,李二又要搞这么大的动静,来整治长安城的环境,不是说不应该做这件事,谁不愿意生活的这座城池变得干净漂亮一点?
可是钱呢?去哪儿搞钱呢?干这些事情,可是需要花钱的,恰恰他们现在没钱!
于是一帮大佬都纷纷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