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天下风云(2 / 2)
如今,冀州内乱,袁绍与其心腹爱将许褚反目成仇,这对于他来说正是卷土重来,报昔日之仇的最好机会。
他怎能错过。
其次便是袁术。
他与袁绍之间虽未直接交手,但暗中的比拼和碰撞却一点也不少。
甚至,在袁术的眼中唯一能对他够得上威胁的唯有与他同出自四世三公之袁家的袁绍一人。
其他人,诸如陶谦、刘表、刘璋之辈皆为胸无大志,碌碌无为之主。
曹操、公孙瓒之流出身太低,不足为虑。
至于刘备?
略过。
一个织鞋贩履之徒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帽子,根本什么都不是。
怎么可能入得了他袁术的眼。
如今,袁绍与许褚反目成仇。
袁术的惊喜,恐怕要胜过这天下所有的诸侯了。
冀州内乱,势力定然受损。
这么一来,唯一一个可与之一较高下的诸侯也没有了。
他内心的欲望在极速膨胀着。
如今的袁术正是他势力的巅峰。
他盘踞于南阳、汝南、江淮一代。
这些郡无一不是富庶之地,人口稠密。
在这些郡中,论起产出和人口来,甚至要比凉州、并州这些偏远的州还要更多。
这便是袁术的底气所在。
更别说,他麾下的金牌打手孙坚已经打下了整个江东,随时听从他的调配。
当今天下诸侯,还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于是,他开始谋划心中想做,却一直都没有做的事情。
称帝!
如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一方。
而他袁术手握传国玉玺,势力亦为天下首屈一指。
他不称帝来彻底结束这个乱世,还能让谁来?
在这世上早有箴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现在就是他实现这则箴言的时候!
这一次,袁术是下定了决心。
即便,他麾下的谋士阎象、杨弘拼死劝谏,也未能劝得住。
袁术称帝势在必行,无论谁都无法阻挡。
只是,称帝之事事关重大,便是决定了要称帝,也需要时间来准备关于称帝的诸般事宜。
这种大事可马虎不得。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当天下诸侯都将视线聚集在袁绍与许褚的冀州之乱中时,袁术却已经在暗中准备称帝之事。
来年,注定不会是平静的一年。
……
冀州,邺城。
许家府邸内。
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冀州,等待着这一场大战的到来。
许霄却在府上静静地坐着,烤着炉火。
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了下去,有人去做,他自然乐得清闲,只需要等着便是了。
近来,冀州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许府也并不安宁。
这里的不安宁,并不是说近来在许家经常出入一些大人物。
而是指真正的许家内部。
何太后走了。
在袁绍离开邺城,调集军队之后。
这是许霄与何太后一早便做好的约定。
总有一日,许霄会将何太后送到天子的身边。
袁绍离开邺城,邺城内的一切已经落入到了许霄、许褚的手中,此时正是让他们母子团聚的最好时机。
不过,送到天子的身边,并非是以太后的身份。
毕竟何太后的身份实在是太过敏感的。
一旦暴露势必会引发极大的轰动,这种轰动不只是在民间,还会在朝堂之上。kΑnshu伍.ξa
谁也说不定究竟会引发出怎样的变故。
大敌当前,袁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兵攻来,这种变故许霄决不允许出现的。
只能等平定袁绍,一切都安定下来之后才能让何太后一步步回到自己原本的位子上去。
但是即便如此,何太后的心中也是满意的。
经历了这么多,只要能与自己的儿子在一起,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步步长大,那就够了。wΑp.kanshu伍.top
至于个人的权力、地位她还真不怎么看重。
何太后走了。
这对许霄来说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他早就答应何太后的事情总算是办到了。
只是,身边朝夕相处的一个人忽然不见了,他的心中多少还会有几分失落。
而那种失落之外,还有几分担忧。
是的,担忧!
无论处于何等境遇之下,哪怕是面对拥有十多万大军的袁绍时,许霄都能保持绝对的淡然。
但是现在,他却有些担忧了。
因为这涉及到了何太后。
他与何太后之间有着各种纠葛,关系也很难确定。
看似很亲密,却又有利益夹杂在其中。
何太后想利用他,救回天子,让他们母子团聚。
而许霄也同样利用何太后做了不少事。
别的不说,就说这一次对付袁绍。
若没有何太后的书信,怎能让小皇帝深夜去调动杨彪全力支持他们。
在这之前,许霄与何太后利益一致,许褚越强大,越符合他们两人的利益。
但是之后呢?
袁绍若是兵败,由他许霄和许褚来掌控冀州。
他们兄弟二人就站到了小皇帝与何太后的对立面。
许霄从来不会以为自己与何太后发生过一些事情,交情匪浅就自以为是地认为何太后会永远相信他。
那可是问鼎天下权力啊!
在权力面前,哪怕是父子、兄弟都免不了兵戎相见。
何太后又怎会真的对他们两兄弟放心。
若是有朝一日,何太后对他们两兄弟出手呢?
许霄应该怎样?
他到底是顾念旧情的,不愿对何太后出手。
但若是真的到了那天,他也一定不会犹豫。
只是,他的心里还是会期盼,那一天永远也不要到来。
希望何太后能聪明一点,能看清他许云逸是怎样的一个人,千万不要自寻死路。
内心思忖之际,许褚大步走了进来,“小弟,你要做的东西全部都做好了。”
“只是……那些都是何物?看着是给马配备的,但是为何之前从未见过。”
许褚有些好奇。
许霄收拾好心情,站起身来,有些神秘地道:“究竟是什么,你一试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