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化学(三十六) 卷王(1 / 2)
张良鼓励别人家的小公子努力在天书上拔得头筹, 却没有自己拔这个头筹的打算。
且不说专美于前对他这需要蛰伏的人没什么好处,毕竟会被发现,那信息给的也十分详细,是带定位的。
这哪是扬名的好时候啊, 这是给秦监视他们的办法。
张良抬头, 目光像是看着天书, 又像是在看向别的,一直跟在他身侧的人像是木头一样,安稳立在原地。
“走吧。”
这里不安全了。
张良没说话, 原本只有他和一个木头人的屋内突然多出了很多默不作声的人,静悄悄地收拾屋子。
张良准备连夜跑路, 盟友不靠谱, 就要及时止损,反正还有备选。
那旧楚的项家,就挺不错的,在抗秦这方面也是积极分子, 很适合和他共谋大事。
狡兔尚且有三窟,何况是张良这个心眼子多到论斤卖也能养活自己的人。
只不过,天书这一招, 势必会影响到他。
“把我们手上囤的玻璃制品都卖出去吧, 以后就不值钱了。”
也不是不值钱, 只是没有现在这样奇货可居了。
张良要造反, 造反就得养私兵, 没钱可养不了。
在天书没出现之前, 他做的多是短期生意,懂政治的不一定能懂经济,不过张良做的生意不太需要懂经济, 只需要掌握好差价和路上的损耗。
他是做的倒卖货物这一行,身份也很适合东奔西跑,掌握大秦更多的信息。
其中,倒卖粮食、倒卖时令蔬果,就是他原本生意的大头。
然后天书来了,他虽然能看懂天书的意思,也及时安排人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杂交果蔬,但是到底还是亏了一把。
原本最爱囤积粮食的小贵族,看到天书展示的产量,自以为以后不需要囤积粮食应对危机,愣是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没买,没人收只好自己留着,本金却是实实在在地花出去了。
好在可以筛选其中优质的,留着做种,在秦人轰轰烈烈开始选育优质种子的时候,也卖出去了不少品相好的,回了点血。
不过,高智商是能用在任何地方的,比如比别人更快从实验中判断出哪一项更有利,及时止损,减少了不必要的花销。
但是,人算到底是不如天算,特别是这个“天”没有规律可言,或者说,有一定的规律,但是这个规律并不掌握在张良的手中。
所以,在盐、在糖上,张良又跌了跟头,倒也不是研发的速度慢人一等,而是他从中赚不到什么利润。
也不知道天书是怎么忽悠的嬴政,细白如沙的糖、盐,竟然真的放手流入时常,定价和纳税方面也没有很贵,大秦究竟在靠什么赚钱?
那自然是靠稳定、节节攀升的农业税收,以及民心所向啦。
黔首们不如贵族对王权的拥护,大多是吃饱穿暖即可,但是黔首们也很好被鼓动,吃不饱穿不暖,你说你会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是真会信的。
不仅深信不疑,甚至会积极主动地为了这个未来抛头颅、洒热血。
大秦的江山离不开一代代老秦人上阵杀敌、指哪打哪的努力,也离不开默默奉献在各个领域的底层黔首。
而秦始皇真的按照天书的安排,定一个稍微低点的价格的时候,黔首们不是没有心,也会对比。
现在和以前,那是一千倍的差距,现在比以前好一千倍。
即使是大秦人,也很需要来自秦始皇的反馈。
我们的陛下,真真切切地在看着每一位普通的黔首,多么好呢。
价格低了,导致倒卖显得十分之傻,张良自然从中赚不到多少钱。
但是幸运的是,天无绝人之路,张良手底下有人会吹玻璃,竟是能够做出和天书十分之相似的玻璃制品。
这也是张良现如今的资金来源,靠玻璃制品的小玩具,以及靠卖酒。
现在啊,怕是不行了,有天书的奖励摆在前面,就连制作玻璃的那人都动心,想和其他人交换技能,得以入天书的眼。
张良搬家搬的速度极快,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第二天有秦人上门的时候,发现竟早已人去楼空,那人还是晚了一步。
这也是“多亏了”他的好儿子,学了些稀奇古怪的能力,在天书上多了名次,被闻着味儿的秦人抓住了。
而他为了减免点惩罚,主动提出上交窝藏的六国人。
谁知道这人跑的比兔子还快,儿子昨天还看到,甚至是问完之后才去学习的,他劝也不劝,看着我儿往火坑里跳,结果人跑的比谁都快。
韩良,不靠谱!
自然不靠谱,就连名字,张良给的都是假的,这段建立在虚假上的关系,又怎能开出靠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