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物理(二十一)(1 / 2)
朱棣还没反应过来呢, 朱元璋先替他拒绝了,“什么对不起的,是父皇没教好, 跟你有什么关系!”
朱棣也附和他爹, “就是就是,教出来有问题, 关哥哥你什么事情, 是父皇的错。”
“哥哥咱努力活长点, 咱自己教!”老二朱朱樉也认为和哥哥无关。
“就是就是,咱就是吃了亏, 父皇能教出什么!”朱棡趁机又贬低了一下自家父皇,就是同时也贬低了他们兄弟几个。
朱元璋生的孩子很多, 以44个儿女的战绩, 排进咱华夏皇帝生子top榜的前五。
第一咱也都认识, 是著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66个的数量让他傲视群雄。
介于朱元璋是个事业批卷王,宋徽宗是个书画皇帝,还是朱元璋更离谱点。
只不过,皇帝是出了名的管生管养不管照顾,这种“照顾”更倾向于陪伴式的关怀。
而朱元璋,前期打天下,错过了大儿子的陪伴,登基之后,弥补大儿子多些。
而且, 因为他和皇后马秀英是从微末之□□患难的感情,对马秀英更看重,也对她生的这七个孩子更为看重些。
别的不说, 关注度上就更关心他们。
虽然有这么几个儿子,朱元璋是感觉很促进自己和大儿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因为其他的都像是捡来的。
一群小兔崽子。
当然,朱元璋也没对儿子好到哪里去,毕竟也没有哪个父亲是这么骂自家儿子的。
朱家的状态总是一副和乐融融且吵吵闹闹的样子,或许是朱元璋不关心其他的孩子,倒显得有一副普通百姓的和乐之感。
虽然是建立在大家气朱元璋这块的,不过,朱标这个家庭关系的粘合剂如果死掉的话,或许会变得更为冷漠也不一定。
【隋唐的雕版印刷术,一直发展到了宋朝,才被更新为活字印刷术,但是活字并没有能够彻底取代雕版,两者在之后属于并行的状态。
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有记载,毕昇最初尝试过用木头制作活字,效果不理想,改为泥制的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印刷,效率有所提升。
虽然当初没有受到重视,但是就和杜甫一样,生前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但是死后多年,他的孙子将杜甫诗集交给了元稹,就是白居易的那位好友,在元稹的推广下,杜甫诗开始被众人所知,而现在,杜甫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仰慕视角看李白的诗坛后起之秀,而是成为了和李白齐名的人。
李白是诗仙,在他的诗文里极尽浪漫主义的飘逸洒脱,用他的才华向我们复现了大唐的盛世繁华。
杜甫是诗圣,寥寥数笔写出的是大唐由盛转衰,甚至长安沦陷的惨淡景象。
他们俩经历的明明是几乎同一个时期的大唐,但是笔下描绘的却是分毫不同的景象。
这一切,都得亏大唐有一位这么“承前启后”的皇帝,让两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不缺素材可写。
你看他多么贴心?最初即位的时候,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当一个好皇帝,选贤任能,将多年政治斗争影响下,乌烟瘴气的朝堂环境清扫干净,成功带大唐走向了“开元盛世”。】
年纪尚轻的李隆基点点头,没错,朕就是这样的好皇帝!
太子带到陛下面前,然后两人对坐谈话,完全忘了还有他李白这么个人,还好今天居然依旧能听到天书夸我。
李白跪坐地端端正正,竖起耳朵听两位大佬聊天。
实际上也没聊什么,现在的李隆基还是比较有脑子的,他对李亨也没多少父子亲情,更多的倒像是利益上的算计与博弈,用他作为平衡朝堂的诱饵这种。
聊天内容也是正经和关怀并存,总之是能听的了的内容。
李隆基是更加宠爱寿王的,这个称呼想必大家也都很耳熟,杨玉环便是作为寿王妃被李隆基强取豪夺的。
天家的父子亲情,时常让人觉得很怪。
有的人,是一纸诏书就能自愿赴死的“怪”,如果说这是嬴政对扶苏的控制力的体现,那么扶苏会和嬴政有“政见不和”的地方又显得怪。
有的人,是没经过细查,就能相信儿子要设巫蛊害他,要举兵谋反的“怪”,如果说刘彻不爱他这个儿子,那七岁立太子,给太子刘据建造了“博望苑”,只为了太子能够更好地培养属于他自己的班底,但是呢,有似乎越长大,对这个太子的戒备心就越强,缺乏了信任。
有的人,是太子真的造反,都能留他一命的“怪”,但是,又或许正是他本人,让太子在储君之位上,便要如同帝王一般接受百官的审视,努力做到更好,却发现李世民似乎更信重其他皇子,没能给到太子李承乾足够的安全感。
而李隆基,也很怪,哪个正常的父皇,会和最宠爱的皇子抢王妃?杨玉环可是李瑁,也就是寿王,正经册封的,正式妃子。
更离谱的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这俩冷战了五年,又“和好如初”,寿王依旧被李隆基看重。
听上去便是离谱而又荒诞的,不像是能在礼仪之邦发生的事情,更不像是能被朝臣容忍的事情。
当然,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比这个更离谱的,比如元朝的“天魔舞”就更加没有节操,让人三观尽毁。
现在的时间线里面,李隆基还未给寿王定下王妃,更没有说看上儿媳这件事,勉强算个好皇帝。
不过,也正因为他还没和寿王产生嫌隙,现在依旧是更宠爱寿王的。
而和李白接洽这件事,李隆基更想让李瑁负责,他正在和李亨你来我往地,进行一场关于李白的拉锯战。
一个体恤太子有太多事操劳,想给太子减负。
一个信誓旦旦,愿意如同《出师表》中的诸葛亮一般,为了大唐的江山鞠躬尽瘁!
李白,李白根本没听懂他们俩的言语交锋,甚至真的以为是在话家常。
怎么说呢,很符合李白的政治情商,那就是根本没有政治这根弦儿。
李白和杜甫,两个人都不是擅长政治的人。李白是又菜又爱玩,仕途不顺,就像骆宾王一样,跟人造反,很快啊,就被流放三千里。
杜甫是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仕途养家糊口,但是又升不上去,加上时运不济,还平白无故多了牢狱之灾。
现在嘛,李白脸上“清澈的愚蠢”,让坐在上位的皇帝和太子都更加信任他,正是不懂才好,不懂,到时候让他写歌功颂德的文章,写出来才会更加真心。
江思瑶如果知道,大概是会想和这俩位讲一声,想多了。
先不提李白确实也写过歌功颂德的,但是或许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刻意而为的诗文不如随手写就的,没几首被后世记住。
再者,已经没有时间给李隆基忽悠李白了,因为江思瑶要开始说李隆基的坏话了。
【很少有完美无缺的皇帝,就算是我们迷人的老祖宗,秦始皇嬴政,都有人觉得他太过残暴,不是个明君。虽然咱家嬴政是残暴了点,但是就算是他有九成的错,难道其他人就没有哪怕一成的错?
而且光仁德有什么用呢?三国时期没有一次屠城记录的刘备,也有人说他是装腔作势的伪君子。
不过,仁德也好,残暴也罢,保持明智,在国家大事上少走歪路,能带着国民走向更强大的未来,那就是好事。
有些人,前期明智,后期昏庸,甚至还做出了让人大跌眼镜,无视了伦理道德的时期,这就很不应该了。
嗯,点你呢,李隆基,答应我,以后当个明君好嘛?】
江思瑶都把李隆基说糊涂了,他反思了一下自己。
不是,朕,我,有做过什么突破伦理道德的事情吗?
是和太平连手,把韦皇后扳倒的事情?
还是登基之后赐死太平的事情?
这里面,即使是我有错,难道太平就没有错吗?
李隆基已经迅速学会了,江思瑶为嬴政开脱的话语。
就是,里面也有韦皇后和太平的问题,怎么能只怪他一个人?
但是,江思瑶这个话,又像是在和他对话一样,李隆基就没忍住,真的在弹幕上回应了。
[唐玄宗李隆基]:朕,有什么问题吗?
这话说的,放在任何知道历史的人心里,都像是在挑衅。
[宋太祖赵匡胤]:有大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有些事啊,真的不能做的。
……
朱元璋还好,赵匡胤的出现倒是给这场面加了一丝戏剧性。
当然,这戏剧性和他本人关系不算大,主要是他弟做得事情不道德。
【咱就是说啊,有很大的问题,不过,赵匡胤你也想办法教教你弟弟,要么让他明白自己的指挥天赋,虽然你是武将出身,但是他确实没你的天赋,所以别插手人打仗的事情了,到安排谁去打仗就已经是他能插手的最大限度了,别去给人排作战图,答应我,好嘛?
要么……让他别闹出,在在亡国之君面前睡人家皇后的绯闻也可以。
你这个弟弟,是会给你家的基因添砖加瓦的……
一整个拖后腿的负面新闻啊。】
我就知道。
赵匡胤脸都黑了,以往他们大宋的皇帝,什么话都不讲的时候,天书都能找个点骂他们怂,现在自己主动说话,不是上赶着吗?
也不知道天书从哪里知道这些真假难辨的关于大宋的负面消息的。
赵匡胤要是有机会在互联网上冲凉的话,都得说一句。
别太恨了。
至于大宋的皇帝为什么鲜少说话。
是历史比较短,还是皇帝都不干事,赵匡胤没有细想,也不想细想。
承认自己不行很简单,承认自己家的后人也不行,难不就代表自己后继无人吗?
可恶,天书怎么不讲讲他们大宋的亡国之君,他赵匡胤就不信了,那什么大明有皇帝“死社稷”,大宋难不成就没有?
见到天书“怼”了赵匡胤,但是没有怼自己,朱元璋都有一股子劫后余生的感觉。
“爹,您又没做错什么事情。”朱标看到自家老爹这副样子,都有些觉得好笑。
不至于,哪里会在伦理道德上翻车,他们家还算是都很正常的。
“就是,难不成老爹你备着娘做了什么丧良心的事情?”朱棡跟上,甚至还怀疑起自家亲爹的品格来。
如果他爹有品格这东西的话。
“哼,哪里是我的问题。”朱元璋瞪了自己的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和以往不怎么来自己这儿,都是去找秀英妹子的五儿子,恶狠狠地补充到。
“老四的皇位可是从自己的侄子那儿抢过来的,这难道就很有道德吗?”
这话让还呲着个大牙,在傻乐的朱标顿时僵在了原地。
不是?我怎么就成了我们家的道德洼地了?
怎么都应该是堂哥朱文正扛这个大旗吧?那可是真的谋反了的!
在场的人都不在意,或者说,找到个道德垫底的人,就已经是大胜利了,纠结原因只会让别人(朱棣:?)开心。
“就是就是,四弟你的品德不行,以后我们就不和你玩了,可别说二哥心狠。”朱樉还做出了一副“为兄也是身不由己”的表情,可把朱棣给恶心坏了。
不靠谱,太不靠谱了,朱棣看着“众叛亲离”的现状,都不敢想,未来要是真的和侄子抢皇位,面前这几个人会不会援助自己。
哈,算了,别想了,他们不捡他的胜利果实,都是有心了。
而李隆基则是被天书和那些“莫名其妙”的跟风批判给气到了,别人就算了,天书也没怎么讲过,但是这赵匡胤,这朱元璋,怎么好意思嘲笑他的?
兄弟相残和叔侄相残,难道就高尚到哪里去吗?
再说了,他的皇位得来的可正了,也不像曾祖父那样,身上背着手足相残的黑点。
天书是从哪里听到的关于他的假的黑料,他李隆基不买账!
李隆基本打算多打几个字,和天书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的,但是面前既有自己不喜欢的儿子,还有自己很欣赏的天才诗人,没舍得自己的面子,端着没有继续回复。
好在他没有回复,不然多说一句话,都会变成等会自己打自己脸的证据。
毕竟,有些话,他不说,但是天书会说。
【在皇家,父子相残、兄弟相残的事情我们见得多了,也有些见怪不怪了,不过啊,这件事还是少见了些。
东汉末年,曹操他喜欢□□,曹操的俩儿子呢,喜欢上了同一个姑娘,兄弟阅墙,俨然算是少数了。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李隆基做到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
江思瑶还没说完,就被感觉到问题不对劲的李隆基给制止了。
[唐玄宗李隆基]:别说了!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打出问号的时候,不是说明他有问题,还是觉得这件事有问题。
李世民现在也年轻,也没遇到过特殊情况,不知道现在啊,问号也能引火烧身。
江思瑶也没给他留面子,该讲还是讲了,甚至买一送一。
【李隆基他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还强娶了人家妙龄少女,最后他自己晚年昏聩,还能赖到美女误国这件事上。
至于咱唐太宗嘛,努力培养咱武曌姐姐!也不失为一种相互成就啦~】
李世民没懂什么互相成就,但是李世民懂了这李隆基干了什么好事。
一时生气,手上的茶杯都被他捏碎了。
魏征看了看陛下手里的碎瓷片,难得有了种,陛下也是武将的意识。
“陛下,消消气,这等后人……”
李世民原以为魏征会是来劝自己的,没想到半句话之后补的内容,杀气腾腾。
“杀了也好,省的给咱大唐丢脸。”
魏征一边说,一边眉头还皱着,像是真的已经丢脸丢到他魏征身上了一样。
不仅是魏征,其他人似乎也被“丢脸”到了,附和魏征的不在少数。
这倒让李世民无奈了,“这李隆基,应该还没做呢,他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这件事,应该是会改过的。”
“这件事好改,在还没开始之前,让它不要开始便好,但是如果真如天书所言,是个人到中年就昏聩无能的,不做这件事,还有下一件,哪里会是能都解决的了的呢?”
房玄龄有些悲观,天书说的“由盛转衰”,竟然是在陛下的曾孙辈就开始了。
难怪比汉朝还短。
不行,得改变这个未来!
有人“为后人计”,是担心自己的子孙后代过得不好。
房玄龄和魏征他们,都不太担心自己的子孙后代,从天书出来之后,就更不担心了。
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反正这世界这么大,这么多人,谁能记得他们呢?
但是,如果有人想影响大唐……
他们就会很生气了。
因为啊,这中国历史才多少个朝代?我们大唐想在里面脱颖而出,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