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鸽子呢!(1 / 2)
陈曦安划动着小舟靠了岸。
只见岸边有一根小腿粗细,死死钉在泥土里的木桩。
木桩上面绑着,一条大拇指粗细的棉绳。
他伸手抓住长长的棉绳,并将它牢牢地系在了,小舟前沿的横杠上。
在确认小舟已经稳妥后,他穿上蓑衣,戴上斗笠,解开了金背鳞鱼与小舟栓在一起的束发红绳。
随后又重新用红绳,紧紧地捆住大鱼的两个犄角,双手握住一端的绳头,高兴地扛着大鱼,大跨步跳下了小舟。
由于雨后岸边的小草太过湿滑,并且这条金背鳞鱼,也足足有三十多斤重。
陈曦安在落地的一刹那,强大的后坐力,拽着他的身体向后仰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地放开了手中的红绳,及时调整自己的重心,在湿滑的草地上,滑稽地摆动着自己的双腿。
还好最终有惊无险,平稳地站在了原地。
他转过头,看了看身后的金背鳞鱼,心里一阵发怵,只见那大鱼锐利的犄角,正对着自己的后背。
他心想:“平时摔个人仰马翻,倒也没有什么,但是今天若是倒了下去,自己就得去见阎王了,看来以后做事要沉稳一点,切忌得意忘形。”
陈曦安此时,还有一些后怕,他小心翼翼的蹲下身来。
拖着绳头,缓慢向前挪动着自己的身体,在离开地势低洼的岸边后。
他挺直腰杆站了起来,简单地舒展舒展了筋骨,又继续扛起大鱼,朝着青峰山的方向走去。
青峰山四面环水、幅员辽阔、高高耸立。
占地约六平方千米,最高海拔近五百米。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沟壑纵横。
一盏茶的功夫,陈曦安便到了,青峰山脚下的清幽小道。
只见这清幽小道,由一梯一梯的青色石阶构成。
青色石阶有三米宽,从山脚一直蜿蜒到山顶。
石阶表面凹凸不平,在凹陷处,挤挤挨挨地布满了青苔。
青苔的表面,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小草上面附着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小道的两旁是青翠的杉树林,杉树魁梧挺拔,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林中鸟儿,清脆响亮的鸣叫声,回荡在山间,久久不能散去。
陈曦安在山脚,稍作休息后,便驮着金背鳞鱼,踏上了青色石阶。
一步两步,一步两步,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大约一炷香后,陈曦安来到了,半山腰的一个分叉路口。
他离开了原来的清幽小道,进入了一条碎石子路。
走到碎石子路的尽头,出现了一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他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陈曦安径直的走向,那片茂密的竹林。
这些竹林里的竹子,名叫青霜竹。
顾名思义就是有着较强的耐寒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十分强,生命力旺盛,枝干挺拔坚韧,而绿叶莹莹,钓鱼用的鱼竿,就是由青霜竹制成的。
穿过九曲弯折的林间小路,听着如鸣佩环的流水声,来到了竹林的深处。
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屋,就出现在了面前。
屋舍的主体是由青砖堆砌而成,砖与砖的缝隙里,结着墨绿色的苔藓。
檀香木制成的横梁和屋檐上,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屋顶天青色的瓦片,紧紧地压在一起,古韵盎然。
这座房子便是陈曦安和他爷爷的居所。
陈曦安没有进门,而是朝屋后走去,大约走了一分钟左右,眼前就出现了一座木桥,木桥下流水潺潺。
他走到木桥的尽头,拨开茂密青翠的竹叶。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百米的山崖。
山崖上悬挂着一汪清泉,从崖顶飞流而下,冲刷着崖底的鹅卵石,溅起朵朵洁白的水花。
这些散落下来的泉水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半米深的小石潭。
小石潭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周围的青竹和山峦。
陈曦安和爷爷每次,都会将钓到的鱼,先在潭水中养上一天。
据爷爷说这样是为了,让鱼排出体内的杂质和淤泥,使鱼肉更加的鲜嫩可口。
陈曦安将背上,奄奄一息的大鱼放在了地上,解开捆在大鱼犄角上的红绳,然后抱起大鱼,轻轻地将它放入到了潭水中。
金背鳞鱼在接触水的一刹那,仿佛死灰复燃,身上的鱼鳍猛烈地摆动了起来,金色的鳞片,也似乎比以前多了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