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深藏于东夷王府地下的秘密(1 / 2)
与此同时。
东夷王府的后院某处。
这里是整个王府最为机密且神秘的地方。
位于庭院外围,十名身高将近八尺的魁梧巨汉,尽皆全副武装、身披重铠、手持盾剑,并排围住院墙。
巨汉们身上的重铠并非藤甲。
这是十副实打实由纯金属熔炼锻造而成的精钢战甲。
重铠束身。
刀枪难入。
锤斧不破。
穿上重铠的十名巨汉,足以比得上千军万马。
倘若这十人同时穿戴重铠袭杀敌阵,即便难以做到万夫不当,但也绝对能将数万大军的战阵冲乱。
由此足见战力之强!
以此等战力防备的庭院,毫无疑问,其重要性绝对不需多言。
毕竟连秦子衿就寝的院落都没有设置如此级别的安保。
此刻的庭院内,秦子衿负手而立,向萧何看一眼。
萧何候在院门旁待命。
见东夷王大人示意自己过去,萧何立刻简单整理几下衣衫,手握卷宗直奔秦子衿走去。
待到秦子衿面前,萧何清楚他想询问什么,于是率先汇报:“殿下,这一季从咱们百越三郡十二城收上来的粮食,我已经统计完毕,具体数目皆记录妥当。按照您的吩咐,我将理应送去朝廷的税收预留,并预留出王府未来半年的开支,剩余钱币的一半用来回购百姓手里的余粮,算上税粮,总计是十三万六千八百余斤。”
萧何一边说着,一边向秦子衿表示,收集到的粮食已经送来苏杭,目前于王府后院的粮库暂存。
秦子衿默默点头。
对此他没有多说什么。
自从来到百越之地,秦子衿在解决饥荒问题后,粮食历来是一年三产,差不多每次收上来的粮食都是十几万斤。
十几万斤不多。
单凭苏杭城下辖各县的高产良田就能单季产出十多万斤了。
现在收上来的这些,是抛去王府开销、城市建设、水利兴修等各方面开支,并预留出上缴朝廷的税,最后所剩余的部分。
只是……
秦子衿沉默着,而后竟摇了摇头,表情略显无奈。
“才十几万斤,感觉还是太少,根本不够。根据当前的进度,我至少还需要一百个十万斤,才够用。一季有三个月,一年丰收三季,照这样下去至少三十多年,实在是太久了。”秦子衿于心中默想,随着计算清楚所需时间,脸上的无奈表情更盛。
一旁的萧何顿感疑惑。
这份疑惑早已深藏萧何心底达两年之久。
早在两年前,萧何刚被秦子衿派人带来百越,当时便被百越良田的收成震惊,于是立志要辅佐秦子衿将百越发展得更好。
萧何没有让秦子衿失望。
在萧何的辅佐下,百越三郡十二城可谓政通人和,尤其苏杭城是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当然,
这些不至于令萧何感到疑惑。
真正令萧何想不通的事情是另外两件。
其一是百越之地的粮食为什么能产量如此离奇。
秦子衿研发的高产抗倒伏水稻确实具有惊人的产能。
但萧何也曾实验过,这些水稻只有在百越境内才能高产,并且是距离苏杭城越近的田亩,产量就会越高。倘若将同样品种的水稻拿去百越之地以外的郡县,哪怕是距离百越边境只有一步之遥,产量至少要减产三成。
第二件令萧何奇怪的,就像现在这样,秦子衿会在每一季丰收之后,不惜花费大量钱财从百姓手里购置余粮,最终将十几万斤的粮食全部倒入当前院中的地窖。
这个院子的地窖宛若无底洞。
萧何从没见过地窖被粮食填满过。
倘若以地窖极深来解释,萧何姑且可以理解,然而粮食堆积两年却不腐不臭,从没有一丝臭气于地窖中涌出,这又是什么情况?
曾经那些被倒入地窖的粮食就如同凭空消失了似的。
萧何百思不得其解。
偏偏秦子衿对此三缄其口。
身为下属的萧何只能将疑惑埋藏心底了。
“殿下。”
“是否像往常一样,我去找人将那些粮食,全部倒入地窖内?”
“现在已经是酉时了,按照您之前的吩咐,今晚要在王府夜宴那些来百越云游的文人士子,估计前堂已经坐满。”
“殿下打算何时开宴?”
萧何将疑惑按捺,向秦子衿颔首抱拳,请示之后的安排。
秦子衿仍是继续沉默了几秒。
直至片刻后,秦子衿长长吐出一口气,叹息道:“萧何,这些粮食还是太少,以后本王需要更多粮食倒入院中的地窖,你想办法。无论是从百姓手里购买,还是加高关税,亦或是从蜀国、唐国购置,都行。”
没先回答晚宴的事,秦子衿将粮食问题说出,让萧何想一想办法。
加关税固然影响民生。
从蜀国、唐国购置粮食要花费更多开支。
但无论怎样。
秦子衿急需更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