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圣上之恼 兵何来(2 / 2)
皇甫兆林赶紧回道:
“托皇上洪福,各城府、县制基本上已经恢复,乱民已经遣散,匪首具已削首,还有小股流匪想来成不了气候,交于豫王的城卫军弹压了。臣听闻边关有变,这才急急回京,听候皇上差遣!”
皇上的面色随着皇甫兆林的诉说,微微的变化着,听到平乱顺利脸带喜色,当听到提及边关,顿时漏出一抹担忧,他将桌上的密信推到皇甫兆林面前,语气中带着担忧的说:
“燕戎蛮子已与昨日清晨发起进攻,你六皇侄刚好在边关历练,他已经暂带统帅,昨日击退燕人攻势,只是死伤有些大。今日尚没有战报呈上,想来战事应是焦灼的吧!”
“嗯!不错!沐云这孩子倒是出乎意料,以边关现在的兵力,能够守住当日实属不易,那里可具是新兵,老将也只有那个朱家的朱玉成和严家的偏将李勇可堪大任,其他均是无能之辈。”
“那依皇弟判断,今日之战可能守住?”
武亲王稍加思索道:
“必是能守住,第一日没有溃败,今日更没有失守的道理,那狼头山四关都处险要,只要坚守不出,守个几日当是不成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
皇帝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脱口问道。
“只是那里人马太少,燕戎八万之众,恐怕四五日就会熟悉攻城之法,如无援军破关只是时间问题!这四关一失,后面的平运、落日还有甘夜城恐怕最多能挡七日。”
“那就是说我们调兵遣将只有半月的时日。”
“对!皇上,这甘夜城之后就是几百里平原,极为适合骑兵奔袭。京畿道上又只有一条不深的渭水,那么不发援兵一月之后,燕戎骑兵就会兵临城下!”
“这……兵部几位侍郎给朕的说法是不发援兵狼头山也可挡住,为何与皇弟的推演差距如此之大?”
“哼!那群庸才!只知道党争,简直误国!不瞒皇上,臣弟这次急急回京就是得了小六遣人送的书信,得知燕戎此次来犯攻城器械具备,粮草充足,并不是单单袭扰边境,而是准备充足的入侵之战。”
“入侵之战!!!?消息可靠!!?”
就算皇帝上位多年,涵养极高养气了得,这次真的动容了。
“坐实可靠!这也是臣弟夜晚急急入宫的原因,还望皇上不可轻视,早发援军!”
皇帝此刻得到了这位武亲王肯定的答复,反倒恢复了一国之君应有的镇定,他端起茶杯饮了口茶,暗自琢磨这对策。虽然他是盛世皇帝,但是些许用兵之道他也是在卧龙院学习过得。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皇甫家族先辈定下的祖制是多么的睿智了。
皇甫家族祖制有四条,一是皇家儿孙必入卧龙院,不入着不可为臣,不入着更不可为君。
二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势,边军不可随意调动入中原;三是后宫不可干政,公主不可摄政!四是宦官不可干政,不可私通朝臣!
大宁祖宗的睿智是后人无可匹敌的,更是高瞻远瞩的!
皇族在卧龙院不仅要学习治国理政之策,更要学习兵书战法,这就让大宁每一位国君都不是文人庸才,得兵权者才可以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可惜的是大宁传世太长,安逸的太久,祖制渐渐都淡化了。要不然边军也不会被秘密抽调入关。
如果边军不会抽调入关,也就不存在边关守城的都是新兵。武亲王也就不会担心关隘会一触即溃了。
皇甫兆恒思考了半天,问:
“八皇弟,这救兵动用哪里的兵?这领兵之人又要何人担当才可稳妥啊?朕却找不出头绪!”
“我大宁这些年未经战事,边境驻扎的仅有四支边军,狼头山四营、幽州罗家军、辽地党家军、还有就是蜀地的刘家军,这四军镇守四方,均是不可随意调动的。
然后就是各地的府军了,府军人数并不多,人数战力较强一点的是京畿道、豫州道、陇南、秦地,这些地方军遭受乱民之灾,而江南四道则正被旱灾荼毒。”
这让皇帝十分尴尬,堂堂大宁竟然无可调之兵!
武亲王倒是并不在意他微微一笑,说道:
“皇上所说之地确实不可调动,可是你却忘了咱们的太子还有豫州王手下可是都有私军,若让他们两家各各出一支万人之军想来他们应是愿意吧!”
武亲王的话让皇甫兆恒茅塞顿开,自己尚未立储,所谓太子的地位也并未稳固,若要他们出兵戍边那他们一定不会推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