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燕地下城(1 / 2)
一路上风驰电掣,有小甲带路,元会开启智能跟随模式,腾出手来抓紧时间研究郭院士的原子技术,希望能够在郭院士原子技术的原理基础上,制造出更加坚韧的机甲护甲和威力更大的机甲武器。
元会认识到,如今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如何制造出更加强大的武器系统,才能最终消灭蓝星上的叛军,让幸存的人们有时间对蓝星进行改造,让蓝星重新回到山清水秀的状态。
当一个人沉浸在某种状态中时,时间就过得很快。
“教授,到了。”小甲在通讯器里把元会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拉回到现实中来。
元会和小甲把陈正教授和小轩从地下商场中接了出来,四架机甲朝着葫芦口奔驰而去。一路上,元会都在给陈老讲述他们这次去纳米研究所的所见所闻。
陈正听到说他的老朋友郭怀守被折磨致死的时候,不禁老泪纵横,感叹命运待郭怀守何以如此的不公。
陈正不禁回想起与郭怀守的过往种种。
他和郭怀守是大学时的校友,他们都是物理系的高材生,堪称他们那一届的一时瑜亮。
陈正后来报考了核能专业的研究生,郭怀守报考了纳米技术专业的研究生。
郭怀守当时骄傲地说,他本来也想考核能专业,为社会发展清洁能源做出贡献,但是既然陈正报考了,那么,他就不能再报考。
郭怀守当时骄傲地说,他相信陈正能够做的不比他差,如果俩人同时研究一门专业,那是浪费他们的才华。
郭怀守当时骄傲地说,他选择的纳米材料专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不会比陈正低,并且贡献能够更大。
郭怀守当时骄傲而自信地说,过三十年后,我们再比一比,我一定比你强。
三十年后,他们都功成名就,对过往的豪言壮语早就风轻云淡,一笑了之。
他们的友谊是珍贵而日久弥新的,后来虽然各自忙着各自的工作和家庭,但是每年都会拉着一帮同学聚一聚,吹吹牛、品品茶、钓钓鱼、吃吃饭,对有困难的同学慷慨相助。
呜呼哀哉,斯人已逝。
元会听着通讯器里传来的陈老嚎啕大哭的声音,不禁黯然神伤。
“该死的魔鬼们,他们一定会付出应有的代价!”陈老嘶声裂肺地咆哮着。
一件冲击人心神的悲痛事件,让一位老人变得愤怒。
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
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能变成毁天灭地的复仇之火,一位孱弱的老人,身体里却蕴含着惊天泣鬼的力量。
元会直到等到陈老冷静下来,才把从叛军那里获取的情报讲给陈老听,并说了他接下来想去大燕山脉探查一下的打算。
“行,我们就去大燕山脉的‘避难所’,希望那里有能够让我继续工作的环境。”毕竟是经历过风霜的老人,激动的心态只要平复了,就能进行理智的思考。
大燕山脉绵延八百多公里,东西走向,西面与葫芦底的小行山相接,东至大海。
元会一行出了葫芦口,沿着小行山一路北上,很快就达到了大燕山脉与小行山的连接部,继而转向东行。
元会他们以一百多公里的速度,连续搜寻了三个多小时,如今已达到了大燕山脉的中部位置,还是一无所获。
“原地休整三十分钟。”元会体贴陈正教授的身体状况。
从大燕山脉中部往南1多公里,就是中京市,神州政府的首府。
中京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彼地人杰地灵,群英荟萃。元会很想南下去中京市看看,那里有举世闻名的大学学府和科学研究所。
特别是杜霖院士领导的中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是蓝星上的领跑者,是生命科学领域无人区的开拓者。
但是想到陈正教授的身体状况,还是让他不宜过度辛劳,需尽快找到一处能够让他休养的地方,等安置好陈正教授,元会再继续他的探险活动。
收集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成为了元会的下意识的自觉行为。
元会他们休整了三十分钟后,元会还是决定先找到情报中的大燕“避难所”。
元会分析,如果这个“避难所”存在的话,那么应该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作为一个人类的聚居地,他们应该需要大量的生产生活物资,会有人不断地在外部搜寻。
半年多年,叛军的骚扰应该也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聚居地及其周围应该有守护的武装和巡逻队。
元会小队沿着大燕山脉的山麓继续往东前行。
行进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砰砰砰~”一阵密集击打雪地的响声出在元会小队五米远的地方。
“戒备~”元会下意识的对小甲下达指令
元会小队迅速变换阵型,把陈正教授的机甲围护在小队的中间。
雷达上没有发出异常报警,元会一惊,难道它们的隐身技术这么强大,能够让雷达失去目标。
外面白茫茫的,能见度很低,机甲画面上也没有显示任何的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