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孙权的想法(1 / 2)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对孙权的评价。
有一说一,孙仲谋年少继位,少年统业,稳定江东基业,赤壁一战打出三分天下的格局,确实当的上一句“当世英主”的称呼。
只是有些事儿吧,你真的就怕跟谁比跟曹丕,刘禅比起来,孙权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其实都是三人中拔尖的存在,可如果你把孙权放到一代目的队伍中去比,多少就有些不够看了。
魏武挥鞭,皇叔仁德,到了他孙权这儿,也就是个少年统业而已。
但凡让曹操或者刘备在开局时坐拥孙权继位时的基业,那这两人能不能一统天下不好说,但绝对不会跟孙权这样,坐守江东,毫无寸进。
要不是趁着刘备北伐的功夫偷袭了曹丕一把,占据了淮南和青徐的一部分,孙权基本没有任何开疆拓土的功绩。
可即使如此,当曹丕这个坐享其成的二代目,刘备这个早年还得求助与自己的家伙都先后称帝后,孙权那颗称帝的野心,还是跟历史上一样,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个时空的孙权,跟历史上的孙权可不一样,起码这个时空刘备没有打夷陵之战,孙权也就不用担心两线作战而选择向曹丕称臣。
他现在的吴王头衔,虽然依然还是曹丕给封的,但却不是“大魏吴王”,而是“大汉吴王”。
起码从名义上来说,孙权可不是他曹丕的臣子,而是正儿八经的汉臣。
现在曹丕篡汉自立,大汉虽然没了,但在大汉彻底完蛋前封的“大汉吴王”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不仅给了孙权一定的大义名分,同时在政治上,也不会显得很被动。
如今大汉已经亡了,那么身为大汉吴王的孙权,更进一步称帝,起码在法理上来说,并不是不能被世人接受的事情。
孙权是越想越心动,为此,他密令在淮南驻守的周瑜,青徐驻守的陆逊秘密赶回柴桑,再秘密召集张昭,步骘,朱然,孙桓,孙韶等人,密议称帝的事情。
这些人都是孙权的心腹,而且基本涵盖了宗室,淮泗集团,江东本地世家的势力,孙权只需要稍作暗示,这些人也都理解了孙权的想法。
只是吧,能理解孙权的野心是一方面,但实际操作起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顾虑。
往大了说,孙权如果要称帝的话,虽然有一定的法理依据,但法理依据还不够,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是没啥问题,但想要让刘备,曹丕以及天下人认可,实在有些困难。
人家曹丕,走的是禅让路线,咱别管中间是有什么猫腻,汉帝是不是自愿的,但起码人家在法理上没任何问题。
而刘备呢,一直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要再造汉室,如今汉室没了,自己身为汉室宗亲继位为帝,继续匡扶汉室,虽然在法理上弱了一些,但人情上是能被天下人接受的。
可孙权有啥?!
一个大汉吴王的头衔,只能证明你是汉臣,现在汉室不在了,伱就要自立让你当王是为了辅佐汉室,可不是让你超越汉室自立为帝的。
除非孙权称帝后能打出为汉室报仇的旗号,只要能消灭掉曹魏,那么孙权的这个帝位,也会受到天下人的认可,否则,不过是割据一方的“伪帝”而已。
问题就在于,孙权称帝,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而已,他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所谓的汉室去跟曹魏结仇?!
这就是孙权在称帝的法理性上的缺失。
这是其一。
其二,一旦孙权称帝,不管是曹魏,还是西蜀,都不会认可孙权帝位的合法性。
毕竟这两个势力的目的都是打倒对方,统一天下,因此在他们的眼里,皇帝只有自家才是正统,其他的都是伪帝,孙权一旦称帝,很有可能遭到两家同时的敌视。
之前孙权在两家之间左右摇摆,从中取利,游刃有余的地位就会荡然无存。
当然,以曹刘两家之间的仇恨,这俩肯定不可能联合起来对付江东,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有些事儿根本不需要表面上的联合,只需要互相有默契,那么对夹在中间的江东,就是最不利的情况。
这要是曹丕领兵打过来的话,可能还不需要太担心刘备,毕竟刘备多少还要点脸,也不屑于趁火打劫但如果刘备带兵打过来,曹丕这个家伙肯定会选择趁火打劫的。
别的不说,淮南和青徐之地,曹丕肯定是想尽快收回去的。
因此,孙权一旦称帝的话,外部局势其实对孙权是非常不友好的。
称帝毕竟是一个大事儿,周瑜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再藏着掖着,赶紧给孙权一通分析,劝说孙权要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