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章 开战(1 / 2)
周瑜和张溪的两个问题,看着似乎有些不一样,但实际而言,都是只有一个答案——受先主知遇之恩,报之于后主也。
周瑜和孙策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异性兄弟相当的关系。
当年孙策从袁术那边借兵征讨江东,周瑜连居巢长都不做了,自己带领家族私兵,加入了孙策的阵营,一直到孙策在江东初步打下基业后,这才带兵回去履职。
也就搭着庐江周氏是淮泗世家大族,袁术这个人又非常的倚重世家大族,否则就周瑜的这个做法,哪怕是换到袁绍那边,下场也好不了。
后来孙策和袁术彻底翻脸,奉天子诏征讨袁术后,周瑜就直接不装了,一路跟随着孙策南征北战,打下了偌大的江东基业。
孙策亡故后,孙权年少继位,周瑜领兵在外,怕孙权被人架空了,直接犯忌讳的带兵奔丧,在得知孙权无恙后,又第一时间行君臣礼,坐实双方身份关系,最后甚至硬生生的从张昭手里抢来了一半的“托孤权”,限制住了张昭的权利。
周瑜是为了自己的权势么?!
当时的情况,东吴至少一半的兵权都在周瑜手里,如果周瑜真的有什么野心的话,他带兵奔丧的时候,上到孙权,下到张昭等人,其实是毫无应对办法的。
如果周瑜要自立为江东之主,那时候他完全可以做到当时的孙氏政权,已经有些动荡不安了。
孙权年少,没有威望,江东世家对孙氏是采取仇视的态度,淮泗集团内部因为孙策的突然亡故,内部人心也非常的复杂诡谲.甚至连孙策给张昭的托孤遗言里,也说出了实在不行,咱爷们回淮泗去发展的话来。
但周瑜却在第一时间,带兵奔丧不说,还立刻就跟孙权确立了君臣关系。
二元君主制的背景下,周瑜这个行为,就等于是承认了孙权是自己主君,他再有造次的行为,那基本就跟吕布是一个待遇了。
背主,在这个时代,就是大罪。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孙权终于明白,周瑜不是带兵来抢夺权利的,他是来给自己撑腰的.有了周瑜和他带来的兵权撑腰,孙权才能渡过这个最危险的时刻,顺利的完成了政权交接,而不是沦为一个吉祥物或者是傀儡。
孙权会信任周瑜,不是没有原因的,而周瑜这么做的目的.说实话,还真的不是为了孙权。
他真的是为了孙策,为了孙策好不容易打下的江东基业。
这就是所谓的,受先主之殊遇,报之于后主.类似的话,诸葛亮都已经写到了《出师表》里去了,这就是公开的态度。
因此,周瑜问张溪,到底是辅佐刘氏还是辅佐诸葛氏,张溪是这个答案,而张溪问周瑜,他的君到底是孙策还是孙权,其实周瑜也是这个答案。
同时,张溪也是用这个反问来告诉周瑜,你接下来的话,就别说了。
大家都不是那种反复无常,背主投敌之人,再说些什么劝降的话,那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了。
在场的人,都能听懂双方话里的意思,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哦,除了一个人
“二哥小心眼,公瑾哥哥当然是以大哥为君了何必多问?!”
某个身份特殊,还不怎么懂政治的女人,如此说道。
这话说的,陆逊又憋屈了.还是反驳不得。
人家当妹妹的评价两个哥哥,哪有他这个侄女婿插嘴的余地。
但不说吧这话要是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去,那也是个麻烦事。
周瑜就算不回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孙权难道还能对周瑜做什么.但他陆逊在现场,却不反驳这种言论,多少会被有心人惦记的。
所以啊陆逊憋屈啊。
最后还是周瑜站了出来,笑了一下,对孙尚香说道,“小妹何出此言君上以举国之兵相托,此等信任,乃君臣相得也。”
你要让周瑜私下选,那他肯定选孙策.但如今的大吴至尊,终究是孙权啊。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不管周瑜内心怎么选,现在孙权就是他的主君,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再讨论这个问题,已经么有任何意义了。
孙尚香显然没听懂周瑜要传达的意义,还想再说点什么,但张溪轻轻的拉了一下自家媳妇儿的衣角,让她闭嘴吧.再不闭嘴,你家公瑾哥哥可就难受了。
孙尚香虽然不懂,但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当下一脸不满的,坐下不说话了。
张溪这才再次看向周瑜,说道,“大都督若只有此言,今日之宴,到此为止,可好?!”
周瑜也是叹了一口气,然后近乎感慨的说道,“也好.只是可怜这江陵数十万百姓,恐遭兵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