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魏亡(2 / 2)
这部分朝臣,基本都是当年随着曹爽一起退到辽东的曹魏旧臣,他们确实是对曹魏忠心耿耿,但能力和眼光嘛,可就不好说了。
先不说如今曹魏主力尽失,就算退到辽东郡,依靠什么来坚守。
就说高句丽.高句丽是那么好说话的么?!
这帮玩意儿的节操,比鲜卑人,羯族人好不到哪儿去,你势大的时候他们还会顺从一些,你势穷去投,他们转眼就能把你给卖了。
而另一部分的朝臣则认为,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大魏难有回天之力,不如据此请降,以保全大魏宗室。
这部分朝臣,基本都是河北世家大族,尤其是以幽州世家大族居多.他们可不想跟着曹魏一起陪葬,更加不想跑去更加偏远的辽东。
那地方,光气候而言,这帮世家大族就觉得受不了。
而为了佐证自己的言论,不出意料的,这帮曹魏大臣搬出了无往不利的星相学说以及谶言之说,力陈大汉三兴乃天命所归.再次充分证明了儒家学者最懂变通的真理。
两部分朝臣因为是走是降的问题,进行了相当激烈的争论,而最后的决策,却还得看曹爽的。
说实话,曹爽也不想在自己的手上葬送大魏基业。
可有一说一,即使选择后撤到辽东去,依靠高句丽的力量挡住了蜀贼.难道你还能指望以一郡之地,重新翻盘么?!
如今可不是后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年代.而且就算是,在辽东郡这个苦寒之地,换成谁都无法坐大坐强吧?!
人口,经济,耕地,赋税,没有一样是能支撑起曹魏复兴的,去了辽东,也不过是拖延大魏灭亡的时间而已。
不过是早亡几年和晚亡几年的区别。
再一个,曹爽其实也不是没有私心。
以前曹爽不降,一方面是舍不得手里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对蜀汉的不信任。
虽然在邺城的时候,曹羲曾经代表蜀汉劝降过自己,但那时候的曹爽还是有点顾虑的,他还是不怎么相信,蜀汉会按照亡国之君的态度来对待曹魏天子,也不太相信蜀汉会放过曹氏宗族。
毕竟,在蜀汉的立国基础之上,曹氏,可是篡逆之辈.夷三族都算是大汉天子仁善的表现了。
可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啊.邺城之战被俘的曹魏天子曹芳,太后郭氏如今都活的好好的,给了一个空头的侯爵封号养在了长安。
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至少性命无忧啊。
所以啊,在曹爽看来,如果自己能以曹魏基业为筹码,想蜀汉请降,寻求自己的投降后的荣华富贵,也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曹宇嘛.曹爽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只是吧,就算曹爽这么想,朝中的那一帮大魏忠臣们,也不太容易直接摆平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和借口才行。
这个借口,可不好找。
而就在这个时候,曹爽接到了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鲜卑拓跋氏借道高句丽,攻入辽西郡。
这下好了,不管是撤往辽东,还是借兵高句丽的想法,都不可能实现了。
拓跋氏已经把大魏最后的后路给断了。
这下,曹爽的理由有了,只是,大魏的基业,也彻底没了。
隔天,曹爽召开朝议,宣布了这个消息。
然后大魏朝廷达成了一致——遣使请降。
延熙十五年,九月,魏延,姜维领兵共同抵达蓟县城下,围而不攻。
延熙十五年,十月,大汉丞相诸葛亮亲自领兵抵达蓟县城下,曹魏天子曹宇执牵羊礼,出城请降。
诸葛亮受之,曹魏灭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