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曹操的秋后算账(1 / 2)
王朗气的胡须飘飞,浑身颤抖。
他已经出离了愤怒,心想自己这么一个堂堂经学大师,方才都已经主动向曹氏示好,为其寻找经学依据,歌功颂德。
眼前这黄毛小儿作为曹氏之婿,不说高看自己一眼,至少也要尊敬两句吧。
可是现在倒好,敬酒都绕着,先给坐在后面的孔融敬了,这不相当于当面扇自己这张老脸么?
真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他越想越气愤,于是看向曹操道:“丞相,您看,您还管不管了?”
他觉得自己这么高的身份地位,总不能跟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置气,也许对方就是小人得志,狂妄无知。
可曹操乃是当朝丞相,自青年便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总不能不重视自己这个经学大师。
“景兴公,请稍安勿躁,”曹操却端着酒碗浅浅饮了一口,微微笑着道:“小孩子行事不妥当,你这做前辈的,不用跟他一般见识。
等他敬完了酒,老夫自会给景兴公一个公道。”
听了曹操这话,王朗心中更是一阵冰凉。
自己被这小儿当面羞辱了,曹操不说立即斥责那小儿,给自己找回一点面子,反而一句轻飘飘的“不用跟他一般见识”便盖过去了。
甚至连那小儿敬酒都没有打断,这说明什么,说明岂不是曹操也不重视自己?
王朗有种吞了死苍蝇的感觉,气呼呼的坐下,脸色铁青,再也不发一言。
这个时候,丁辰继续往下给孔融敬酒。
孔融是个口无遮拦的文士。
当初曹操把天子迁到许都之时,征辟他来许都为官,他颠颠的前来,曾做了许多文章,花样拍曹操的彩虹屁。
可是自从上次血诏书事件之后,孔融又做了许多文章讥讽曹操。
尤其官渡之战最艰苦的时候,这孔文举到处散发曹氏将败,袁氏将入主中原的言论。
若不是曹昂忌惮他圣人之后的身份,早就把他抓起来了。
丁辰端着酒碗笑道:“孔公亦为朝廷坐以待旦,奔走疾呼,在下感激之至,也敬孔公一碗。”
孔融就算再是没心没肺,自然也听出来丁辰话里“坐以待旦,奔走疾呼”什么意思。
那不是讥讽自己坐等袁氏前来,如此天便亮了,然后还奔走疾呼,四处散播。
其实孔融也没少暗中跟袁绍联络,像他这样的天下顶级名士,袁绍作为一个沽名钓誉之人,自然十分看重,每次都是亲自给他回信,信中还极为客气。
只见孔融端着酒碗淡淡的道:“老夫听闻坊间有人传言,说丁君侯所做之文章,前后五百年,莫有与之比肩者,当为天下文宗。
没想到丁君侯却醉心于军事,此舍本逐末也,窃以为着实可惜。
就算君侯能左右一战之胜,立下不世军功,那也不如一篇文章流传千古,为万世敬仰来的有价值,还望君侯三思啊。”
孔融虽然对丁辰很得牙痒痒,但是真的爱惜这少年的才华。
只可惜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年,年纪轻轻便已作出那等惊天动地的文章,只要他稍加提携,便也能成为天下顶级名士,然后带领当今文人士子,开创一个矞矞皇皇的读书人的盛世,为后世万民所敬仰。
可是这位少年,却成为曹操手下顶级悍将,立下了卓越战功,反而把文章给荒废了,自从那次文会之后再也没听说过有什么令人称道的文章问世,孔融自然是觉得可惜之至。
所以丁辰虽然当面话中有讥讽之意,孔融却依然出言规劝,希望丁辰能放弃武功,走上“正途”。
丁辰看着眼前这个迂腐的老头有些好笑,现在是说文章的时候么?
“多谢孔公提点,在下会铭记于心的,”丁辰点了点头。
端着酒碗继续往下走。
面对下一个人,他却是像对待王朗一样忽视,直接绕过,直奔再下一个人。
而那被绕过的人,也是气的脸色发青,坐在毛毡上一言不发。
毕竟在酒桌上有人敬酒,轮到自己的时候却被跳过,那种被轻视的体验自然不好。
就这样丁辰一个个的敬下去。
众人惊奇的发现,他真是跳着敬的。
忽视的不是一两个人,许多人都被他跳过去了。
而且有明眼人发现,那些被他跳过去的,多半是平常对曹氏秉持支持态度的官员。
大家觉得这就有点意思了,丁辰这个敬酒套路,其中或许另有深意。
只不过支持曹氏的反而遭到羞辱,这就有点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了。
难道曹氏要大义灭亲,清理门户,自废武功?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待丁辰端着酒碗,整个敬完一圈之后,肚子已经喝饱了。
就算他平常酒量不错,但是喝了这么多酒,那也撑得慌。
“坐吧,吃口饭菜,”曹操微微笑着指了指丁辰的座位,然后站起身来,神色有些古怪的朗声道:“招待不周,方才小婿多有怠慢,老夫代他向诸位赔罪。
方才小婿敬过酒之人,老夫再敬他一碗。”
众人听了差点没气的背过气去,你代你女婿赔罪,不是要敬那些被你女婿忽视的官员么?
现在可好,被你女婿羞辱一次还不算完,再被你当面羞辱一次。
看来曹氏还真是想自断臂膀,自废武功啊。
只听曹操端着酒碗,扫视了一圈被丁辰敬过酒的官员,继续道:“诸位夙兴夜寐,八面玲珑,披肝沥胆,左右逢源,做的一手锦绣文章,将来必然前途似锦,老夫先行祝贺。”
说着,把酒往地下一倒,酒碗往桌上重重一放,脸色不善的把头偏向一侧。
整个厅堂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端着酒碗之人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尴尬的站在那里。
有许多胆小的,端碗的手已经在微微颤抖,连酒都撒了出来。
谁听不出来,曹操“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什么意思,这几乎是在明说这些人曾经暗通袁氏。
再联想到丁辰对杨彪运筹帷幄,举棋若定的断语,这对翁婿不就是在当面点拨这帮人?
谁说曹操在官渡把那些暗通袁氏的信都烧了的?
看今天丁辰所点出来的人,大概没有一个觉得自己冤枉的。
其实以曹操有仇必报的性格,岂能那么大度的轻易过那些暗通袁绍之人?
当初是丁辰搜寻的信件,在烧之前,曹操早已暗中嘱咐丁辰,把那些名字都记住,至于信的内容,能记多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