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赵泗这小子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1 / 2)
&emsp&emsp第34章 赵泗这小子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
&emsp&emsp“这就是没有纸的缺陷啊!”赵泗颇为心疼的看了一眼面前的缣帛开口感慨。
&emsp&emsp“这不就是纸么?”王离指着缣帛疑惑发问。
&emsp&emsp值得一提的是,纸这个字并不是在纸发明以后才诞生的。
&emsp&emsp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纸指的就是缣帛。
&emsp&emsp纸这个字本身就是从缣帛之中提取融合而出。
&emsp&emsp“我说的不是这个纸……”赵泗摆了摆手。
&emsp&emsp“话说怎么造纸来着?”赵泗挠了挠头,赵泗看过不少小说,有些小说还是考究党,写的造纸工艺十分详细,问题是赵泗看的时候就把这段剧情当装逼剧情看了。
&emsp&emsp就记得主角造纸,纸出来了,震惊,发财……
&emsp&emsp对于造纸的工艺的了解,也就仅限于知道纸这玩意是用植物纤维造出来。
&emsp&emsp“不管,知道原理就行。”赵泗一拍脑子再次给军匠安排了一个任务。
&emsp&emsp造纸!
&emsp&emsp至于怎么造纸?
&emsp&emsp赵泗给出的帮助就是告诉军匠们,是用植物纤维制作。
&emsp&emsp军匠们不知就里,不过好在这也不是什么大工程,先研究着呗,说不定赵泗看到匠人们某些步骤就联想起来了呢。
&emsp&emsp只要不涉及大规模生产,其实耗费不了多少人力物力,再说赵泗造纸也不是为了自己赚钱,就更不用自己出资了。
&emsp&emsp“你之前不是一直问我写的是甚?”赵泗看向王离脸上露出揶揄的笑容。
&emsp&emsp之前赵泗忙着回忆验算,王离询问大多也就是含糊不清的糊弄过去。
&emsp&emsp现在空了下来,也总结的差不多了,总算有时间教给其他人了。
&emsp&emsp作为自己的小伙伴,王离自然当仁不让的要第一个承受数学的折磨。
&emsp&emsp“这是我在海外看到的数算之书,习之简单实用。”
&emsp&emsp王离信以为真的点了点头,赵泗对王离展开了数学辅导。
&emsp&emsp而另一边……
&emsp&emsp驰道之上,始皇帝驾撵之中。
&emsp&emsp蒙毅将来自咸阳由王贲发出的急奏呈上。
&emsp&emsp“将卤盐制成青盐?成本和煮盐法相仿?还有可能降低?”虽然心中讶异,但始皇帝仍不动声色的看完整份急奏。
&emsp&emsp因为晒盐法还没有实验成功,故而这次上面的急报汇报的是赵泗煮盐之事。
&emsp&emsp通过种种手段,将卤盐,制成上等的青盐。
&emsp&emsp其中耗费的无非也就是人力和柴薪。
&emsp&emsp“盐多出于齐地,除却成本,沿途运输亦是成本高昂,关中各地,除了采买齐盐,只能开采井盐盐矿,却仍不能自给自足。若有此法,天下盐价都能下来许多!”蒙毅开口说道。
&emsp&emsp内陆地区的盐矿大多质量良萎不齐,除了上等的青盐,质量比不上齐地的海盐。
&emsp&emsp齐地打从春秋战国乃至于更久远的时期,就已经是天底下最大的产盐地,天下盐半出齐不是一句空话。
&emsp&emsp始皇帝一统天下以后,虽然并未实行盐铁专政,但是也第一时间把控了大量齐地盐产地扩大生产。
&emsp&emsp甚至特意多修了一段驰道至盐产地,以降低运输成本。
&emsp&emsp但也仅限于此了,煮盐本就成本很高,再加上发送天下的运输成本,导致盐价一直居高不下。
&emsp&emsp盐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
&emsp&emsp赵泗制盐之术,一方面可以缓解天下盐半出齐的现状,按照此法,各地之盐矿皆可使用,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可以节省大量钱财。
&emsp&emsp最关键的是,大秦也可以大幅度缓解盐不够吃的困境。
&emsp&emsp事实上,哪怕齐地是产盐大地。
&emsp&emsp但是使用煮盐法这种较为原始的手段下,产量也一直不算太高,供应齐地绰绰有余,供应天下却也是力不从心。
&emsp&emsp除了齐地,其他地方的能吃的盐矿根本不够,而齐地哪怕在始皇帝征服以后已经扩大过生产,也依旧远远不足供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