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H-20首飞(1 / 2)
第269章 H-20首飞
一周之后,H-20的整装和地面测试工作全部完成。
这架庞然大物第一次离开了车间,落到了地面上。
603所的试飞场里,俄方参与项目的技术代表被获准参与首次试飞,而马罗科夫也收到邀请,千里迢迢地飞到了华夏,准备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还在飞机上时,他就已经开始为这次的首飞而紧张不已。
——
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紧张什么。
那又不是自己家的飞机,甚至己方的技术人员都没有参与过核心的设计。
充其量,只是在对方需要的时候,提供了一些成熟的技术思路罢了。
别说“合作”,连“交易”都不太算的上,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603所给了联合航空一个参与的机会”。
所以,本来他是不应该对此过多关注的。
但不知为何,在听到H-20即将首飞的消息之后,他就是激动不已。
这样的感觉很难形容,如果非要举例的话,就好像是.
自己有一个强壮的、不讲道理的邻居,他每天仗着家里的菜刀欺凌自己,而突然某一天,自己隔壁的另外一个邻居掏出AK47
虽然不知道这个拿着AK47的邻居会不会也变得跟拿菜刀的邻居一样,但至少在此刻,自己确实是扬眉吐气的.
抱着这样的心思,马罗科夫赶到了603所,而接待他的,则还是中航集团的王明。
“明,我们又见面了!”
马罗科夫满脸笑容地迎了上去,伸手握住了王明的手。
“能收到你们的邀请,这实在是让我无比荣幸——我知道,在大多数时候,你们的第一次试飞都是保密进行的。”
“说服上级让我来参加,花了你们不少时间吧?”
听到他的话,王明笑着摇了摇头。
“那倒没有,这个项目毕竟是双方工程师同时参与的,伱作为代表参加也是应有之义。”
“这是双方友谊的见证,当然,对我们后续的技术合作,也有不少的好处。”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无论是谁听了也挑不出一丝毛病。
不过,王明的心里却很清楚,之所以要把俄方的代表邀请过来,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目的:
把他们绑架上船。
毕竟,与其他装备不同,H-20这样的战略轰炸机从诞生开始,所肩负的使命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进攻性威慑”。
它所承载的战略意图,甚至可以说是与洲际导弹别无二致的。
也就是说,它的诞生必将挑动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的敏感神经。
乃至于有可能从“舆论上的压力”,转变为现实的对抗。
所以在这种时候,必须拉大鹅一道,让这样的压力分担到他们的头上。
你说我们有威胁?
可是我们这个项目是受到世界第二大国认可的,如果要批判,那就连带他们一起批判好了。
不过,你们真的敢吗?
他们疯起来的时候,可是真的会往你头上扔花岗岩导弹的——
这些话王明不可能跟马罗科夫说,但可以推断,其实在对方的心里,对华夏的潜在意图也是清楚的。
果然,在听到王明的话之后,马罗科夫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暧昧的笑容。
他的眼神扫过空旷的机场,咳嗽一声后,轻轻巧巧地便转变了话题:
“那个大家伙呢?还在机库里吗?预计起飞时间是什么时候?”
“这该死的天气,简直是比西伯利亚还冷。”
“如果距离起飞还早的话,我们不妨先到你的办公室里去喝一杯咖啡.”
“快了。”
王明回答道。
“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不出意外的话,半个小时之内就能进入试飞流程。”
“那我就在这等着吧。”
马罗科夫识趣地回答,随后又继续说道:
“不过,你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复杂的检查吗?这架轰炸机的研发进展那么顺利,我总感觉你们应该是早就已经处理好一切了才对”
王明微微点头,回答道:
“这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并且你也知道,这架飞机上应用了许多新技术。”
“那些技术全部都是第一次实践,我们必须谨慎”
“是啊.”
马罗科夫叹了口气。
他的心里升起一阵酸涩的感觉。
这些华夏人正在不断地向前走着、不断地为他们的装备升级更先进的技术,而自己的国家呢?
如果不是前苏一留下来的那些技术底蕴,恐怕整个国家的航空事业,都已经快要崩溃了吧?
这样的对比,怎么能不让人心生感慨?
本来,俄国也是有机会走上跟他们一样的发展道路的。
可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错误,把自己的祖国推向了寡头统治的深渊.
他的眼睛不易察觉地眯了眯,整理好情绪之后,才开口问道:
“所以它到底有什么特别的?能说说看吗?”
“不,不用跟我说具体的技术参数,只要告诉我,它跟B-2相比,哪一个更强就好了。”
王明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随后,他回答道:
“B-2怎么说呢?B-2在我们的H-20面前,就是上一代的产物。”
“是的,B-2很强,但它毕竟老了。”
“而H-20,却是刚刚诞生的新势力。”
“更敏锐的雷达、更聪明的航电、更强大的隐身性能当然,还有更快的速度。”
“在速度方面,你应该也很清楚,我们借鉴了图-160的可变后掠翼设计。”
“这项技术的适配过程你们的研究人员也有过参与,所以,你应该对此有一些了解。”
“确实。”
马罗科夫点点头。
“我听说,这架H-20最高飞行速度能达到2.2马赫。”
“这很夸张.一架隐身战略轰炸机,居然能具有高速突防能力-——应该说,它是图-160和B-2的结合体吧?”
“但是我有点怀疑,你们的变循环发动机能撑得住吗?毕竟它也是一个新事物”
“谁知道呢?”
王明并没有把话说死,而是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反正试飞马上就要开始了,它的表现到底如何,一看就知道了.”
与此同时,西工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