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2 / 2)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以说在宋徽宗在位的小二十年里,绿茶一直是茶中的霸主。
周春富这个家伙,居然独辟蹊径,率先一步搞出了炒茶法,不仅仅是炒绿茶,还炒花茶,还懂得用自然烘干法保留花的本味,但从这方面看,也算是个人才了。
真正的炒茶法,历史上是从明朝才开始的,他们认为唐宋那种极尽复杂的饮茶属于炫技,加一堆作料,丢失了茶叶的本味。明朝的那群人,他们甚至公然批评茶圣陆羽。
即茶之一节,唐宋间研膏、蜡面、京铤、龙团,或至把握纤微,直钱数十万,亦珍重哉、而碾造愈工,茶性愈失,矧杂以香物乎?曾不若今人止精於炒焙,不损本真。故桑、《茶经》第可想其风致,奉为开山,其舂、碾、罗、则诸法,殊不足仿。
“建阳窑的兔毫纹茶盏,你眼光倒是不错。”
兔毫盏是宋代黑釉茶盏中最著名的品种,尤以福建建阳窑最为突出,由于其盏身内外皆有棕色或铁锈色条纹,尤以闪银光色的细长条纹者为最佳,状如兔毛,故称兔毫盏建窑兔毫盏为全国之最。
赵桓直接将壶中的茶水倒入碗中。顿时,一股梅花的清香传来,沁人心脾,闻上去令人非常舒服。淡红色的茶汤,晶莹剔透,看上去有种诱人的感觉。
赵桓端起兔毫纹茶盏喝了一口,顿时,一股热流顺喉而下,暖融融的感觉令方才在外面产生的寒意无形中消散了许多。
紧接着,一股淡淡的梅花香气伴随着口中的清甜从肺腑中呼出,全身毛孔仿佛都张开了一般,说不出的舒服,赵桓不禁下意识的说道:“好茶,确实是好茶!”
得到夸赞的周春富,感激涕零。终于碰上识货的人了,与主流背道而驰的难道就不能是好东西么,今天真是大快人心。
周春富对身旁的侍女交代了几句,然后就告罪赵桓等人,去外面准备晚上的餐食。
很快,正厅里走进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手中抱着一把古琴。
只一眼,赵桓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栗壳色漆,流水断纹,海月清辉上莹润的光彩散发着它孤傲的气息,闪烁着淡淡青光的琴弦,珍珠镶嵌而成的十三琴徽,散发着淡淡的优雅和琴的尊贵。
“这是海月清辉琴?”赵桓的声音中充满了惊讶,传说这琴乃是大才子苏东坡所造,后来在贬谪黄州的途中遗失了,想不到竟然在这里又出现了。
天气凉了,秋天醒了,翩若惊鸿般在四周游荡,丰收的喜悦,即将进入冬日的一丝惧怕,在那天籁之音的环绕下,深深的印入每个人心中。古韵袅袅,琴音袅袅,琴弦与心弦的共同震荡,带来这一曲动人的《秋鸿》。
寂静,整个正厅内,此时此刻剩余的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女子的身上,流露出痴痴之色,这一曲《秋鸿》的感染力也令所有人沉入其中。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闻无古今。好琴、好曲。如此感染力的琴曲,想不到竟然是在周扒皮的家里听到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到的不一定为真,还是亲眼看到的更靠谱一些,不能因为一个名字就判人死罪,万一真的是重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