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谈古说今(1 / 2)
燕京,龙帅别院。
顾长生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茶杯,说道:“孔明的隆中对,从一开始就错了,他也没有世人传说的那么神机妙算,如果一定要说孔明让人敬佩一点的,大概就是对刘备的忠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他在死后留了个好名声,这点还值得让人称赞的。”
龙帅问道:“顾小友,隆中对怎么从一开始就不对?”
龙主微微一笑,道:“顾小友这个说法,让我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了。”
顾长生缓缓说道:“纵观巴蜀历史,从早期的秦国开始,当年秦国打下巴蜀,只把巴蜀当作粮仓,说明秦惠文王的智慧。后来有刘邦被楚霸王安排入巴蜀,也是楚霸王身边有智者,想用巴蜀困住刘邦,耐何刘邦下面也有能人,看到了巴蜀之地的缺点,所以才几个月就想到办法暗渡陈仓出巴蜀之地。”
“巴蜀地广人稀,偏于一隅,不适合争天下,最关键的是有句话道出了一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当时的条件不管是入蜀还是出蜀都很艰难。后面的司马懿也看到了这一点,每次尽量不跟孔明正面交锋,只要据守两条主要通道就立于不败之地。”
众人莫不认同顾长生的看法。
顾长生接着道:“可惜孔明只想到了前面一步,没有想到后面一步,巴蜀地处西南边界,从他和刘备入蜀开始就远离了中原,完全失去对中原地区的局势掌控,从此不管经济还是政治还是文化,都后人一步。想想当时的名士,学子外出游历,有几人会去道路艰难又偏远的蜀汉,这也是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主要原因。”
“当年的蒋先生不也是吗?自从蒋先生入蜀以后,也失去了对中原地区的掌控,在外的将领大多阳奉阴违,后来下面的队伍派系越来越分明,反把自困在了巴蜀那么多年。我们的龙主当年也差点被困在巴蜀之地,如果不是气运加身,再加上他老人家的雄才伟略,才好不容易脱困。”
“三国时期整个巴蜀才近百万人口,还有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并没有真正归心,还有老弱病残,还要生产,就算全民皆兵又有多少人可用?不知道孔明后来六出祁山五次北伐时有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古长河道:“但孔明就因为忠义,一首出师表,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首隆中对三分天下,而流芳百世。”
龙主叹道:“他晚年数年之内六出祁山,五次北伐,得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传世的好名声。但从当时的蜀魏国力对比来说,根本不可能战胜。”
“当时蜀国内部已经有矛盾,又要劳师远征,以当时的条件,出蜀何其难,运兵运粮都不容易,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蜀一方。北伐可谓是劳民伤财,苦了当时蜀国的百姓。”
顾长生道:“也许他真的能算到后世,才做这样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的选择才能让他传颂这么多年,却苦了当时的百姓。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孔明不出山,或者孔明选择曹操,可能就不会出现三国之争,至少提前三十年结束战争?当然他孔明的名字和事迹也许在历史上占不到三十个字。”
“都说曹操气量小,是枭雄。但如果曹操真这么气量小,下面为何会有谋臣如雨,战将如云?他真的气量小,何人会投他?看看他的观沧海和短歌行就知道他的气魄,有容天下人的气量。”
“再说枭雄,乱世不就是要这样的枭雄吗?当时的大汉已经烂到骨子里面,改换门庭又如何?不要说当时曹操没有称帝,就算称帝又如何?谁做皇帝有什么关系?只要他是个好皇帝!”
“不用天天打仗就行,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就行,不管什么时候打仗受苦的都是老百姓。朱元章也是枭雄,谁敢说他是好人?但他是个好皇帝就行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林千机听到这里,笑着道:“长生,你当着他老人家的面说这样的话,这天下也只有你敢,也只有他老人家有这个胸怀容得下你说这样的话。”
龙主哈哈一笑,说道:“我倒觉得小友说得好,谁做皇帝有什么关系,只要他是个好皇帝就行了,华夏之前的龙主也不姓龙,我龙家也没想过我退位后,接位的还是我龙家人,这华夏数代传下来,有哪个是父传子了?”
龙千羽说道:“长生哥,我算了算,还真如你说的,龙主困在蜀的时间最短,接着是刘邦,再就是蒋先生,最久的是刘备。而他们的成就也是这样,被困时间最短的,成就最高,被困时间越长成就越低。”
古长河道:“刘备怎么说也是皇帝,怎么比蒋先生成就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