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朝中议事(上)(2 / 2)
朱氏曾经听儿子私下提及,崔信极为宠溺女儿。
不多时,朱氏就回来了,笑着摇摇头,“还算他知理,大郎遣派亲卫护送西河郡公回朝,顺道一并送来。”
“西河郡公回朝了?”长孙氏笑道:“此去代州两月,据说朝中议论纷纷。”
嗯,的确议论纷纷,但并不是因为温彦博,而是因为顾集镇……凌敬私下就和朱氏提及,无论在哪儿,怀仁都能平地卷起三层浪。
雁门关大捷,是李唐在改旗易帜后,在塞外与突厥的第一战。
筹建顾集镇,也是在改旗易帜后第一次在塞外建立据点。
显然,才册封郡王不久的李善展示了锐利的锋芒,但这符不附和如今朝中的主流……不太好说,有御史在早朝弹劾李善试图挑衅突厥,引起大战,但也有朝臣维护……如今朔州归属大唐,李善择地建寨,难道也有错?
圣人李渊对此不置可否,显然,至少要等温彦博回朝才能知晓虚实……虽然李渊早就从密信中得知李善的全盘打算。
如今的李渊和原时空的李渊是不同的,历史上武德六年、武德七年,苑君章依旧依附突厥,颉利可汗肆意攻打河东,甚至在武德七年主力攻陷雁门关,盘桓于猩州不走了,不停的袭击太原府甚至晋州,闹的李渊不得不让李世民出手。
但人家颉利可汗在盘桓猩州的同时,遣派偏师从灵州南下,一路攻破原州、陇州,连营南下,关中大震,李世民在河东那边打了几场,又匆匆忙忙跑到关内来……换句话说,在洛水大捷之后被闲置的李世民,在武德七年的时候是掌控了关内兵权的。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再加上突厥势大,李渊在裴寂、太子李建成的怂恿下准备迁都。
但这一世已经不同了,李善提前挑起了突厥的内乱,整顿兵备,坚守雁门关,最重要的是逼降了苑君章……使突厥失去了攻城拔寨最有经验、能力的一支偏师。
武德六年、武德七年,马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场大战都在塞外发生,除了江夏郡公李高迁的败北之外,数场大捷让李渊大喜,也让李渊有了信心。
所以,当李渊在两仪殿召见温彦博的时候,第一句话问的不是签订盟约,而是朔州局势。
“二月末,邯郸王清洗马邑驻军,芮国公旧部散于代州、猩州,或屯田,或遣散,或与唐军混编,只留下千余骑兵辅左宜阳县公。”
温彦博口齿清晰的将马邑的局势介绍的清清楚楚,“突厥大举来犯,不敢言马邑不失,但如今上下一心,必能久守。”
顿了顿,温彦博补充道:“再有顾集镇、雁门关成掎角之势,除非突厥举国来犯,否则难以破之。”
看了一眼旁边的起居郎,李渊微微颔首,他自然听得懂温彦博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和突利可汗签订盟约,那突厥就不可能举国来犯。
沉吟片刻后,李渊侧头吩咐,“召宰辅、大郎、二郎、三郎。”
关于朔州新建寨堡,李渊是需要表达一个态度的……至少是支持,还是反对,是默许,还是排斥,这决定着李唐对突厥的态度,以及李唐和突厥开战的急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