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课(1 / 2)
不过刘启也不是白白在尴尬,虽然他现在还没杀周亚夫,但是他稍微动脑子想想也就知道原因了。
不止是他,后世的皇帝大臣们对这里头的门道也都是门儿清。
也就西汉以前的这些人还稍微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很快,就有人借李晓诗的口为刘启解释了。【周亚夫死得并不冤枉。】
【简单来说,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功勋之后,手中是有兵权的。而且他见皇帝时穿甲带剑、这岂不就是直接把蛮横无礼、不敬皇帝摆在了脸上?更别说他的军队只认他,连汉景帝都不认了。】
【当时满朝开国军功集团逼迫汉景帝杀死侵/犯他们利益的晁错,晁错死后,周亚夫前去平定七王之乱。直到后来汉景帝封他为丞相,加上当时越来越强的外戚、以及宗室梁王的地盘又一次扩张,这再一次给汉景帝这一支的皇位带来了威胁。但,周亚夫有功、有兵,又不得不封。】
【为了保护最喜爱的儿子、也就是汉武帝,景帝与这几方势力都展开了周旋。】
【当时朝堂上,外戚与以周亚夫为代表的功勋们越坐越大,哪一个都不是容易相与的。了解西汉这段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汉朝外有匈奴,内则同样不安稳,外戚和藩王,都是心腹大患。景帝为了给最爱的儿子铺路,用立储上演了一手大戏。周亚夫站队栗太子,公然反对景帝,后来又反对景帝想要给收归的匈奴王封侯——几次三番都足以证明他这个人藐视皇权,不尊皇帝,目中无人。】
【但即便如此,汉景帝依然没有选择杀他,而是考量着要不要把他留给未来的武帝。于是在一次宴席时试探了一下。】
【之前那个人用了《史记》,那么这里我就也用《史记》的记载、史记中记录这件事:周亚夫在这次宴席公然甩了汉景帝脸面。这样一来,就算是治他个大不敬之罪也是死有余辜了——也才有了之前所说的那句,汉景帝认为这人不能留给儿子了。】
【后来,周亚夫私藏甲胄,被告谋反。最终绝食而死。】【所以,汉景帝杀他是没有错的。】
【退一步来讲,不从私怨,从“后世”的立场来看,他代表着西汉初期尾大不掉的军功集团,这和之前仙童你所说的“中央集权制”在原则上也就是有冲突的。】
【即便有人会说汉景帝恩将仇报,杀死了周亚夫。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而且汉景帝擅于权术,为了稳固政权,
必要关头连他的老师晁错都可以舍弃,更何况是周亚夫这样的一个人呢?更不要说周亚夫这样的人,换成其他皇帝,还未必能留他这么久。】
【于公于私,周亚夫的死,都是一种必然。】
李晓诗念完,有种恍然之感。
唉,课本上写的东西太少了啊。
要不是有这么些个直播,她还真不知道里边还有这些事情呢。真就相信了找资料的时候看到的那些片面之词。
既然牵扯到了阶级冲突,那确实无法调和。对于那时候的华夏而言,中央集权才是重中之重。
听李晓诗念完,刘启无语地碰了碰下巴。
分析他为什么想杀周亚夫是完全没关系的,他不在意。而且总能想办法找补回来的。毕竟天幕称赞他们的功德在前,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以后不要跟他们爷孙几个对着干。
但是吧,说他在立储上玩手段……咳,能不能给点面子啊?
虽然他确实最中意刘彻没错。
刘彻倒是听得入神。
李晓诗说完了题外话,也收拢了新知识,老老实实继续讲推恩令。
为了解决诸侯王这种仗着独立自主的权利威胁皇权的现象,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提出的‘推恩’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在之前的诸侯国继承制中,是只有嫡长子才拥有封地和封王的继承权的。但汉武帝颁布的这道推恩令中规定了,对于诸侯王除了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都要一视同仁,大家一起参与分封——诸侯王可以将封地再次进行分封,封给自己的子弟,然后皇帝会来帮助拟定称号。
此言一出,不止已经被“推恩”过的诸侯国王以及他们的子弟沉默,没被“推恩”过的时期里大家也都不约而同一起沉默了。
得知了这位汉武解决诸侯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嬴政目露赞许。
刘邦也“啧”了一声。
这是活生生的阳谋啊。
干脆就直接把“我要削弱你们”摆在台面上来了。
——但这会遭到来自诸侯国方面的严厉抵制吗?
并不会。
相反,甚至还有一些人可能是极力赞同、巴不得赶快推进落实这些事的。
/ap;gt;即便诸侯王并不愿意,诸侯的嫡长子也并不愿意,但这都没有用。
嫡长子承袭位置,可嫡长子只有一个啊,不说那些数量难以记录的庶子,就只说嫡次子嫡三子嫡四子等等,他们也不会同意自家父亲和大哥要违抗这道诏令。
比起之前什么都没有的,汉武帝这道诏令可谓是扔到他们心坎上了。
谁不想要土地,谁不想要权利?不管多少,那都是他们以前从来不敢想的,那有了这一出,他们也可以拥有,为什么不要呢?
于是各地诸侯只能捏着鼻子咽下这口气。
但再然后呢?
土地越分越少,权利越分越小。他们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坐大。
其他子孙那里虽然会觉得变小了,但本来就是白捡的,所以也无所谓——但对于嫡枝来说呢?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分出去,而自己手里的越来越少,他们当然会不满。
但这种不满是烧不到皇帝身上去的。因为他们还有数不尽的兄弟啊。
兄弟嘛,不就在是这个时候用来帮你消掉心火的吗?哪怕是用武力呢。
那再然后,这些诸侯王们还对中央有威胁吗?
所以,推恩令的具体内容一出,各个朝代无数位面中的观众就都唏嘘了。这计策说好听点叫直击痛处,说不好听点那就叫狠毒了。这位主父偃,还真是个大人才。
李晓诗继续:“后来,汉武帝又找了各种借口削爵、夺地,除国,严厉镇压了他们的叛乱。诸侯王就此一蹶不振。
这正是各人先前猜测的结果。
“除了这些,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他把全部疆土划分成了十三个州,每州都设置刺史,刺史代表了朝廷,去对各个地方进行监管,严密监视那些地方豪强以及官吏,严防他们为非作歹。这些措施,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了。这是汉武帝在政治层面达成的大一统。
这些基本是课本上的内容,虽然很官方,但李晓诗也没办法,因为就是这么官方啊!她就算再怎么用自己的话去改,也还是很官方啊!
说到这里,推恩令的版块已经讲完了,但李晓诗又加了一句。
“东汉末年还有三国和之后的观众们应该就会发现,三国时期那些地方大势力、盘踞一方的各种刺史,什么幽州冀州
荆州益州的,就是这里来的了!
刘彻:啊?
还没来得及稍微得意一下怀里就又被扔了个雷。
不过李晓诗这回是真的插一句题外话,弹幕上越来越多讲三国事情的都被她无视了。还要讲课呢,三国跟这节课无关,随口说说还可以,但先不要提那么多!
“除了政治层面以外,汉武帝的功绩还主要体现在他在思想层面上完成的大一统。”
说到这里,李晓诗又扯了个几乎所有人在提到这一段历史时都会列出来的一个对照组:“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嬴政有一个事情叫做‘焚书坑儒’吧?先不管这个‘儒’到底是指的什么,但不管是谁在听到这个词的一瞬间都会觉得这是儒生儒士对不对?
“后世很多儒生都会说儒家的地位在秦朝时期降到了一个低谷——那和‘焚书坑儒’相对的,当然是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我们还是先不管这个‘儒’是什么,就只从字面意思来看,汉武帝这个时期,儒家的地位也是肉眼可见地达到一个顶峰了。
对于又一次的被cue和比较,嬴政抿了一口茶,脸上没有什么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