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 第一百五十九课(1 / 1)
“我国的银数量其实不算多的,但自从民间自发开始使用金银作为流通货币后,对金银的需求就变大了。恰好也就是在明朝时候,海外那些列强对华夏开辟了商路,大量的海外金银流入华夏——” 小胖老板说着,李晓诗发现,弹幕上竟然很少有问“不是海禁吗”“为什么还能做生意”的人,不由也是慨然。 看来即便身为古人,大家对这些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懂得多了。 那可不就是懂的多了么,就算不懂,有那么明显的引导学习,往自己生活里一代入,自然也能想到了——海禁有什么用?那小胖子昨天不是就说过了么,海禁,禁的只是遵纪守法的民,对于那些仍然想要以此牟取暴利且有权有钱的人来说,根本就和没有一样。 只是…… 这样大量的金银流入华夏,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李世民有些忧心。 不管是丝绸还是茶叶吃穿等,货物资源的数量就那么多,越多地拿出去换,国内的就会越少,一时还不显,但久了总会显出这一点来的——换来的是什么?是不能吃不能喝的金银等死物,那金银储存量越来越多,可供购买的货物却越来越少,那么然后呢。 然后,国内的物价恐怕会越来越高。 再然后…… 这种情况其实用现代的词语来概括,叫做通货膨胀。 但很明显李晓诗现在还不太了解这个词,古代的观众们就更不了解了,不过词语的内涵和现状他们却都能想到——虽然整体来说有利有弊,但终究还是弊大于利的。 最起码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和发展来说,绝对不能算是好事。 “明清时期,我国成为白银大国,世界上一半还多的白银都流进了我国。国内以白银等作为主要流通货币,那朝廷发不发行货币等等就根本不重要了,而且因为国家的铸币权不再重要,明朝朝廷对民间经济的干预能力基本等于没有——所以我说,朱元璋是真的吃了没文化的亏,眼界真的太狭窄,也根本一点经济都不懂。” 小胖老板摇头:“而且他留给明朝的祸远远不止这点,他那个海禁政策,让明朝官府在关税上的收入为0,所以虽然明朝一直有人在对海外做贸易,但相比以巨大数额关税充盈朝廷的宋朝,明朝是没有关税可以收的,朝廷真的穷得叮当响。也不怪他们给官员俸禄少,因为朝廷真的没钱啊,然后呢?然后官员俸禄少,又没办法维持花销,就只能去想别的办法搞钱,这就是个恶性循环。更别提还有皇帝总想着从国库搞钱到自己私库的呢。” “我仔细看过相关资料,明朝后来其实也开放了一些对外贸易的限制,但是问题又来了,还是朋党。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晋代往后,特别是宋再往后,南方的士人要比北方多得多,因为他们富有,所以供读书的人就多,那有科举制在这里放着,南方出身的官员也就多——到了明朝,朝堂被东林党和阉党瓜分,东林党中大片大片都是南方沿海地方的官员 ,朝廷上一旦有人说要收关税,他们就会第一个站出来阻止,为的当然是自己的利益了,关税朝廷收了,他们的利益就被损害了呀?” “&ash;&ash;??” 怎么不能想象,这么剖开来讲,就连还在不服气宝钞政策被贬低的朱元璋都听懂了——官员和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纳田税,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所以一些人就投机取巧把大量的土地分而化之挂到那些官员们名下,用来逃脱缴税。 可是这样的话国家的田税征收一定会大打折扣。 再加上刚刚提到的沿海地区做生意关税商税也不收,那国家的税务收入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可支出却不会少,哪怕不增多,也不会少。 像是什么祭天打仗驻兵囤兵修缮宫殿等等,都是少不了的。 更别提按照明朝这个状况,肯定会逐年递增就是了——那一大帮子吃白饭的藩王,可不就注定会一年比一年多? 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造人的速度总要比死人的速度快吧? 一想到国库要彻底亏空,大明穷得叮当响,朱元璋就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他发宝钞得来的那可不是全放私库的啊!那收税收的不都是国库的? 改祖制开海禁通商也就算了,不让收税是什么?惯的!! ——是的,冲击太多,他现在已经对“改祖制”没那么抵触了,甚至下意识都被变成“改祖制尚且能忍但你们……”的思路了。 身为官员,竟然一心只有自己,全然不顾大明,该杀! 什么朋党,当初登基的时候他就快受够了,为了那些士人,他做过太多的退让和讨好了——他是真的苦士人久已。 结果现在身为皇帝,还要再对他们容忍成那个样子?不是纯粹给自己找罪受吗? 东林党,阉党……党什么党!都是老子的臣子!不给老子干活,净想着从老子手里抠钱? 真是给惯得无法无天了。 大明朝廷崩溃,对他们而言,难道还是好事?他们能有什么好下场?? “明朝的税收一塌糊涂,不是一时半会儿L的事,也不是短时间能拉回来的。就算有张居正后来大力推行的一条鞭法,政府情况那样子,也难以扭转和拯救。这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和官员不缴税的传统还是从之后的清朝、雍正皇帝那里才彻底废除了。雍正规定官绅都要缴税,不过这让他得罪了一大票读书人。但清朝政府和皇权这个时候还处于很强势的时期,并且他们对内几乎一直很强势 ,所以就算官员读书人不满,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们不可能像明朝时候那样左右朝堂局势,所以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比如用他们的武器:笔杆子,来黑一黑雍正,败坏一下口碑了。这也就是很多现代人的观点——雍正之所以口碑差,纯粹是把那些玩笔杆子的得罪狠了。” “??” 天幕上,小胖老板又嘴巴不停地补充,“最重要的是,明朝的财政除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以外,还要去养那些年年翻倍的‘猪’们啊!到了后期,国家大难当头,那些猪们觉得钱少了,都还在地方设立名目自己巧取豪夺,不怪他们激起民愤,最后在各地的起义中,被起义军杀得最多了。” “谁愿意养这些除了吃饭什么也不干的猪?还是看不到尽头的那一种。还有明吹会把这个国营养猪场的政策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相比……说实话,这根本没有可比性。不要自取其辱了。” “那到了后期,年年都亏的明朝朝廷实在支撑不住了,压迫百姓也撑不住的地步,但朝廷信用度不够,他们没法像咱们现在一样搞国债,也没了其他办法,只能开始裁官撤官了。” 朱元璋听得气恼,不过却不是冲着小胖这会儿L的骂去的,说实话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被骂多了也就可以自动免疫了,所以这会儿L他的不乐意主要是冲着朱家的子孙去的——破天荒了,极其罕见的。 其实在他眼里,国家的钱其实就是老朱家的钱,不分内库和国库的,毕竟国家都是老朱家的。 但现在,家里都没钱了,这些不肖子孙平时好吃好喝的也就算了——这时候不想着帮家里的忙也就先不计较,但还净给家里添麻烦就不该了啊?! 于是,他连刚刚被骂了那么多都不顾了,粗声粗气喊道:“去把老四给我找来!” 让你搞什么藩王不准干事,看老子不揍死你的。 老朱家的子孙是要好好养着没错,但是他们不帮自家守天下,只吃白饭怎么行? 让他们去干活啊,哪有家都分了还是一个劲让公中养着的道理?累死爹娘和家主呢?分家之后不用给公中爹娘交钱是家里体谅,但是也不能还白白养着啊? 让他们出去赚钱,不是就能帮公中省钱啦? 抢了侄儿L的大家长位置,还不好好当,整些什么幺蛾子出来啊这都是—— 朱元璋火大万分。 老四这个目光短浅的,也不知道跟谁学的,真是气死他了。 李晓诗:…… 你忘了吗,刚刚同学们才说过的,明成祖最像明太.祖了。 而且有些话李晓诗心里想想,说还是没说的。 就比如小胖老板说的裁官撤官,其中撤掉的就有李自成的部门 , 李自成丢了饭碗, 就加入了起义军,然后明朝…… 嗯,这些毕竟是蝴蝶效应,主要原因还在于明朝朝廷,所以就不说了。 台上,随着越说越靠后,小胖同学口沫横飞的状态稍稍有所收敛,准备给小讲座收尾了:“除了裁官撤官,像是拖欠工资、欠军饷等事情,在明朝也是屡见不鲜的。相伴而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明朝军队战力大减,什么都撑不住了。而且政府的钱财见底,入不敷出,根本难以应对任何一个大的动作,比如天灾、比如人祸。明晚期各种天灾层出不穷,瘟疫饥荒地震等接连不断,但政府根本没办法来赈灾,也就导致农民起义越来越多,大家活不下去,只能反。” 以铁骑打跑蒙古族的大明军队,最后混到军饷都发不起的程度,这说起来也让人唏嘘。 宋朝诸人不住摇头。 看来国家还是要有钱啊,有钱才是一切。 像是军队,要是大宋稍微重视一点,什么时候说想养军队,那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L? 没看那次刘禅做了赵构,说给岳飞集饷,随手一拉就够了吗? 没钱还是不行啊—— 嗯,农民做皇帝,没文化,就这样。 而宋朝以外的、像是汉唐等经济军事两手抓的就更有点体悟了。 这乍一看只是在说经济的问题,但实际上对军事的影响绝对少不了,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军事的薄弱意味着什么就不必再提了,看看宋就知道了。 像是明朝这种情况,虽然那小胖子没说,但要是有个什么战争,首先军粮军饷对于朝廷来说就是支付不起的——对,就是支付不起。 而就算通过压榨百姓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方式勉力凑齐了,行军呢? 也注定了只能急行军了。 战线稍微拖长一点就也受不住,会很快崩溃的。 打仗打的是什么? 是后备,是军需,是钱。 明朝晚期这种情况,根本不行的。 一点也撑不住。 被灭了也是迟早的事——或者说,很快的事。 天上,那个胖嘟嘟的小子也正在摇头晃脑:“明朝最后,崇祯皇帝的时候,他为了打仗,把自己全部的家产都拿出去了,才勉强拉起一支部队,但由于没钱,不能长时间打仗,所以明朝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也彻底灭了——明朝,迎来了‘结局一根绳’的句号。” “所以啊,经济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哎哟,我政治学得不太好,就字面意思理解一下吧。一个国家想要做任何动作,发布任何政策和措施,都是要建立在当时的经济基础上的。虽然精确一下可能不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这说明了经济的重要性应该是有的吧?就像总有人说让李世民穿三国成刘禅就能蜀国统一全国,其实我觉得就不太可能,毕竟当时蜀国的经济情况就那样,李世民再厉害,一个人也改变不了那个大的发展情况——但是让他去到数百年之后的宋朝,做赵构,那就轻轻松松能统一啊,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是挂钩的,宋朝时候的大环境有那个条件,作为皇帝作为统治者他们才能去做一些事。” “不是我说,明朝末年,就算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怕是朱元璋,穿成崇祯皇帝,也拯救不了明朝——他们可以新建一个皇朝,却拯救不了明朝,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说完,小胖老板又扶了扶眼镜,做总结:“这个朝代,从明面上来看,朝廷穷,官员穷,百姓更穷——但实际上,穷的只有百姓。” “网上有人说,朱元璋该读的不是什么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他最该读的书,是马列,最该上的课,是大学的毛概课,顺便去修修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不让明朝从开始就走歪。” 朱元璋:? 啊?啥东西? 这能救大明? 那丫头呢,这啥书啊,能给本吗?
“我国的银数量其实不算多的,但自从民间自发开始使用金银作为流通货币后,对金银的需求就变大了。恰好也就是在明朝时候,海外那些列强对华夏开辟了商路,大量的海外金银流入华夏——” 小胖老板说着,李晓诗发现,弹幕上竟然很少有问“不是海禁吗”“为什么还能做生意”的人,不由也是慨然。 看来即便身为古人,大家对这些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懂得多了。 那可不就是懂的多了么,就算不懂,有那么明显的引导学习,往自己生活里一代入,自然也能想到了——海禁有什么用?那小胖子昨天不是就说过了么,海禁,禁的只是遵纪守法的民,对于那些仍然想要以此牟取暴利且有权有钱的人来说,根本就和没有一样。 只是…… 这样大量的金银流入华夏,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李世民有些忧心。 不管是丝绸还是茶叶吃穿等,货物资源的数量就那么多,越多地拿出去换,国内的就会越少,一时还不显,但久了总会显出这一点来的——换来的是什么?是不能吃不能喝的金银等死物,那金银储存量越来越多,可供购买的货物却越来越少,那么然后呢。 然后,国内的物价恐怕会越来越高。 再然后…… 这种情况其实用现代的词语来概括,叫做通货膨胀。 但很明显李晓诗现在还不太了解这个词,古代的观众们就更不了解了,不过词语的内涵和现状他们却都能想到——虽然整体来说有利有弊,但终究还是弊大于利的。 最起码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和发展来说,绝对不能算是好事。 “明清时期,我国成为白银大国,世界上一半还多的白银都流进了我国。国内以白银等作为主要流通货币,那朝廷发不发行货币等等就根本不重要了,而且因为国家的铸币权不再重要,明朝朝廷对民间经济的干预能力基本等于没有——所以我说,朱元璋是真的吃了没文化的亏,眼界真的太狭窄,也根本一点经济都不懂。” 小胖老板摇头:“而且他留给明朝的祸远远不止这点,他那个海禁政策,让明朝官府在关税上的收入为0,所以虽然明朝一直有人在对海外做贸易,但相比以巨大数额关税充盈朝廷的宋朝,明朝是没有关税可以收的,朝廷真的穷得叮当响。也不怪他们给官员俸禄少,因为朝廷真的没钱啊,然后呢?然后官员俸禄少,又没办法维持花销,就只能去想别的办法搞钱,这就是个恶性循环。更别提还有皇帝总想着从国库搞钱到自己私库的呢。” “我仔细看过相关资料,明朝后来其实也开放了一些对外贸易的限制,但是问题又来了,还是朋党。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晋代往后,特别是宋再往后,南方的士人要比北方多得多,因为他们富有,所以供读书的人就多,那有科举制在这里放着,南方出身的官员也就多——到了明朝,朝堂被东林党和阉党瓜分,东林党中大片大片都是南方沿海地方的官员 ,朝廷上一旦有人说要收关税,他们就会第一个站出来阻止,为的当然是自己的利益了,关税朝廷收了,他们的利益就被损害了呀?” “&ash;&ash;??” 怎么不能想象,这么剖开来讲,就连还在不服气宝钞政策被贬低的朱元璋都听懂了——官员和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纳田税,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所以一些人就投机取巧把大量的土地分而化之挂到那些官员们名下,用来逃脱缴税。 可是这样的话国家的田税征收一定会大打折扣。 再加上刚刚提到的沿海地区做生意关税商税也不收,那国家的税务收入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可支出却不会少,哪怕不增多,也不会少。 像是什么祭天打仗驻兵囤兵修缮宫殿等等,都是少不了的。 更别提按照明朝这个状况,肯定会逐年递增就是了——那一大帮子吃白饭的藩王,可不就注定会一年比一年多? 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造人的速度总要比死人的速度快吧? 一想到国库要彻底亏空,大明穷得叮当响,朱元璋就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他发宝钞得来的那可不是全放私库的啊!那收税收的不都是国库的? 改祖制开海禁通商也就算了,不让收税是什么?惯的!! ——是的,冲击太多,他现在已经对“改祖制”没那么抵触了,甚至下意识都被变成“改祖制尚且能忍但你们……”的思路了。 身为官员,竟然一心只有自己,全然不顾大明,该杀! 什么朋党,当初登基的时候他就快受够了,为了那些士人,他做过太多的退让和讨好了——他是真的苦士人久已。 结果现在身为皇帝,还要再对他们容忍成那个样子?不是纯粹给自己找罪受吗? 东林党,阉党……党什么党!都是老子的臣子!不给老子干活,净想着从老子手里抠钱? 真是给惯得无法无天了。 大明朝廷崩溃,对他们而言,难道还是好事?他们能有什么好下场?? “明朝的税收一塌糊涂,不是一时半会儿L的事,也不是短时间能拉回来的。就算有张居正后来大力推行的一条鞭法,政府情况那样子,也难以扭转和拯救。这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和官员不缴税的传统还是从之后的清朝、雍正皇帝那里才彻底废除了。雍正规定官绅都要缴税,不过这让他得罪了一大票读书人。但清朝政府和皇权这个时候还处于很强势的时期,并且他们对内几乎一直很强势 ,所以就算官员读书人不满,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们不可能像明朝时候那样左右朝堂局势,所以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比如用他们的武器:笔杆子,来黑一黑雍正,败坏一下口碑了。这也就是很多现代人的观点——雍正之所以口碑差,纯粹是把那些玩笔杆子的得罪狠了。” “??” 天幕上,小胖老板又嘴巴不停地补充,“最重要的是,明朝的财政除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以外,还要去养那些年年翻倍的‘猪’们啊!到了后期,国家大难当头,那些猪们觉得钱少了,都还在地方设立名目自己巧取豪夺,不怪他们激起民愤,最后在各地的起义中,被起义军杀得最多了。” “谁愿意养这些除了吃饭什么也不干的猪?还是看不到尽头的那一种。还有明吹会把这个国营养猪场的政策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相比……说实话,这根本没有可比性。不要自取其辱了。” “那到了后期,年年都亏的明朝朝廷实在支撑不住了,压迫百姓也撑不住的地步,但朝廷信用度不够,他们没法像咱们现在一样搞国债,也没了其他办法,只能开始裁官撤官了。” 朱元璋听得气恼,不过却不是冲着小胖这会儿L的骂去的,说实话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被骂多了也就可以自动免疫了,所以这会儿L他的不乐意主要是冲着朱家的子孙去的——破天荒了,极其罕见的。 其实在他眼里,国家的钱其实就是老朱家的钱,不分内库和国库的,毕竟国家都是老朱家的。 但现在,家里都没钱了,这些不肖子孙平时好吃好喝的也就算了——这时候不想着帮家里的忙也就先不计较,但还净给家里添麻烦就不该了啊?! 于是,他连刚刚被骂了那么多都不顾了,粗声粗气喊道:“去把老四给我找来!” 让你搞什么藩王不准干事,看老子不揍死你的。 老朱家的子孙是要好好养着没错,但是他们不帮自家守天下,只吃白饭怎么行? 让他们去干活啊,哪有家都分了还是一个劲让公中养着的道理?累死爹娘和家主呢?分家之后不用给公中爹娘交钱是家里体谅,但是也不能还白白养着啊? 让他们出去赚钱,不是就能帮公中省钱啦? 抢了侄儿L的大家长位置,还不好好当,整些什么幺蛾子出来啊这都是—— 朱元璋火大万分。 老四这个目光短浅的,也不知道跟谁学的,真是气死他了。 李晓诗:…… 你忘了吗,刚刚同学们才说过的,明成祖最像明太.祖了。 而且有些话李晓诗心里想想,说还是没说的。 就比如小胖老板说的裁官撤官,其中撤掉的就有李自成的部门 , 李自成丢了饭碗, 就加入了起义军,然后明朝…… 嗯,这些毕竟是蝴蝶效应,主要原因还在于明朝朝廷,所以就不说了。 台上,随着越说越靠后,小胖同学口沫横飞的状态稍稍有所收敛,准备给小讲座收尾了:“除了裁官撤官,像是拖欠工资、欠军饷等事情,在明朝也是屡见不鲜的。相伴而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明朝军队战力大减,什么都撑不住了。而且政府的钱财见底,入不敷出,根本难以应对任何一个大的动作,比如天灾、比如人祸。明晚期各种天灾层出不穷,瘟疫饥荒地震等接连不断,但政府根本没办法来赈灾,也就导致农民起义越来越多,大家活不下去,只能反。” 以铁骑打跑蒙古族的大明军队,最后混到军饷都发不起的程度,这说起来也让人唏嘘。 宋朝诸人不住摇头。 看来国家还是要有钱啊,有钱才是一切。 像是军队,要是大宋稍微重视一点,什么时候说想养军队,那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L? 没看那次刘禅做了赵构,说给岳飞集饷,随手一拉就够了吗? 没钱还是不行啊—— 嗯,农民做皇帝,没文化,就这样。 而宋朝以外的、像是汉唐等经济军事两手抓的就更有点体悟了。 这乍一看只是在说经济的问题,但实际上对军事的影响绝对少不了,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军事的薄弱意味着什么就不必再提了,看看宋就知道了。 像是明朝这种情况,虽然那小胖子没说,但要是有个什么战争,首先军粮军饷对于朝廷来说就是支付不起的——对,就是支付不起。 而就算通过压榨百姓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方式勉力凑齐了,行军呢? 也注定了只能急行军了。 战线稍微拖长一点就也受不住,会很快崩溃的。 打仗打的是什么? 是后备,是军需,是钱。 明朝晚期这种情况,根本不行的。 一点也撑不住。 被灭了也是迟早的事——或者说,很快的事。 天上,那个胖嘟嘟的小子也正在摇头晃脑:“明朝最后,崇祯皇帝的时候,他为了打仗,把自己全部的家产都拿出去了,才勉强拉起一支部队,但由于没钱,不能长时间打仗,所以明朝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也彻底灭了——明朝,迎来了‘结局一根绳’的句号。” “所以啊,经济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哎哟,我政治学得不太好,就字面意思理解一下吧。一个国家想要做任何动作,发布任何政策和措施,都是要建立在当时的经济基础上的。虽然精确一下可能不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这说明了经济的重要性应该是有的吧?就像总有人说让李世民穿三国成刘禅就能蜀国统一全国,其实我觉得就不太可能,毕竟当时蜀国的经济情况就那样,李世民再厉害,一个人也改变不了那个大的发展情况——但是让他去到数百年之后的宋朝,做赵构,那就轻轻松松能统一啊,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是挂钩的,宋朝时候的大环境有那个条件,作为皇帝作为统治者他们才能去做一些事。” “不是我说,明朝末年,就算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怕是朱元璋,穿成崇祯皇帝,也拯救不了明朝——他们可以新建一个皇朝,却拯救不了明朝,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说完,小胖老板又扶了扶眼镜,做总结:“这个朝代,从明面上来看,朝廷穷,官员穷,百姓更穷——但实际上,穷的只有百姓。” “网上有人说,朱元璋该读的不是什么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他最该读的书,是马列,最该上的课,是大学的毛概课,顺便去修修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不让明朝从开始就走歪。” 朱元璋:? 啊?啥东西? 这能救大明? 那丫头呢,这啥书啊,能给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