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赴京城(1 / 2)
几封信迅速的写好寄出了。
也就是写信的这半个时辰里, 街坊邻居闻风而动,听说高中解元和亚魁的沈家兄弟终于回来了,纷纷前来贺喜。
不一会, 房东胖大爷也笑呵呵的登门, 喜得双颊通红,还要给他们免一年的房租。
“万万使不得, 您的好意我等心领了。”
“沈解元客气什么, 可是免一年不够哎呀,三年五年也可以, 只要你们愿意住,想住多就住多久”
这边沈长林与房东胖大爷的对话还没说完, 那边又有人盛情邀请“这院子到底小了些,衬不上解元大老爷的身份, 我那有间院子,比这宽了三倍不止, 请解元老爷去住。”
话刚说完, 另一人更狠, 不仅要请沈长林去借住,还要将地契赠给他。
除了这些, 还有送锦缎珠宝、字画文玩的,一时间院里闹哄哄,人多的连落脚地都快没了。
稍晚些,城北城西城东的人也赶了来, 他们不仅送东西, 还送奴仆,送姬妾,也有要招沈家兄弟去做女婿的
穷秀才, 富举人,此话不假。
只要中了举,自会有人上赶着送钱送物。
凡中举者,便跨越了阶级。
举人有直接做官的资格,和平民百姓隔着一条鸿沟,在士人内部,举人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对百姓们来说,是妥妥的人上人,是被仰望的类似青天大老爷的人物。
过了秋闱的举人接下来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继续参加来年的春闱,博个进士出身,二是直接去吏部报到,等着做官。
大部分举人都会选第一条路,毕竟进士的做官便是大多数举人为官的终点。
进士一定有官做,且至少从正七品的县令做起,而举人则要等官位有空缺才能轮上,并且就算轮上了,也是八品的县丞或者连品级都没有的学官。
沈长林沈玉寿赵悲煦以及文平宪自然也选择第一条路。
正是看中了他们的前程,院里这些人才满脸殷切的巴结,东西钱物不是白收的,一旦收下,就欠下了人情,而人情往往最难还。
沈长林可不想自己未有官身,就欠下一屁股的人情债。
十二年前,他孤零零的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读书是为了能在这个世界生存。
而现在,他有了抱负和理想,天高地阔,大有可为,断不会被眼前小利所诱惑。
“无功不受禄,诸位的好意我等心领了,请回吧。”
至于那些要嫁女的,沈长林也有一套说辞“婚姻大事,要由家中长辈做主,在下不敢擅作主张,恕难从命。”
一一将客人送出院门外,天色早已暗下。
贺青山和孙舒阳帮着待客,嘴都说干了,羡慕又无奈的说道。
“中了举,应付这些人情也不容易呀,”
话音未落,隔壁文家院里,响起文家娘子呜呜的哭声,夹杂着文平宪的安慰声,只听他赌咒发誓。
“我文某人对天起誓,今生唯娶慧娘一人为妻,别无二心,若有违此誓,叫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文家娘子连忙打断“好了好了,青天白日的,发这等毒誓做什么,信你就是。”
原来文平宪中举后,有富商送了对二八年华的丫鬟来文家,原话是“这两个丫头文墨皆通,擅琴棋歌舞,送来帮着文举人伺候笔墨,也能帮文夫人料理家事。”
那俩个丫鬟年轻貌美,杏眼桃腮,眼波流转魅气横生,分明是瘦马一类的人物。
文家娘子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虽然文平宪一口回绝,让富商将两个丫鬟带了回去,但文家娘子还是伤心不已。
文平宪哄了好久,隔壁院里的动静才渐渐消失。
“文兄是个好人,一定会信守诺言的,我相信他。”听了一番热闹后的贺青山小声说道。
孙舒阳点头赞同“我也相信文兄的为人。”
一旁的沈长林微勾了勾唇角,没有接话。
一袭青衣衬得他越发高洁俊逸,在灯光晦暗处也不掩其光彩。
他静静的想,靠着一个人的良心去过日子,终究是不安稳的,对后院女子如此,对天下的黎民百姓亦是如此。
一不留神,他便想了许多,直到斜对门的老婆婆叩门来送饭菜。
老婆婆问道“往后还要我做饭送饭吗”
考上了举人,应当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怕是不惜得要她老婆子做吃食了。
岂料沈长林温和一笑“当然,婆婆不做,我们吃什么”
“哦哦,好哩。”
第二日,鹿鸣宴开始了,本次中举的百名士子均可参加。
鹿鸣宴由每省巡抚主持,巡抚虽在地方办公,却是实打实的京官,他们挂着督查的官职来地方巡视,监督以及协调三司衙门工作。
由他们主持鹿鸣宴,更显出对举子们的重视。
宴会上的主菜是鹿肉,还会歌诗小雅鹿鸣,作魁星舞,因此被称为鹿鸣宴。
鹿鸣宴上不仅有巡抚,三司高官,本省学政,本次的考官同考官等人,也会前来参加宴会。
解元、亚元、魁经、亚魁等六人,自然是鹿鸣宴上的焦点。
巡抚大人见本次秋闱前六有四人都是翩翩少年郎,且一个比一个生的俊美,心中高兴,举樽赞道“少时凌云,人间风流,本官敬酒一杯,愿尔等前程似锦,平步青云”
也不怪巡抚大人以貌取人,科举一开始拼学识,到乡试会试,就要开始拼颜值了。
就拿举人去吏部等官做来说,相貌猥琐丑陋的,或许一辈子也等不到实差,而长相端正俊朗者,往往当年就能得到官位。
会试之后有殿试,面见天颜时,相貌就更加重要了。
历史上还有因相貌出众,姿容绝代而直接被点为探花甚至状元的,当然,这是发生在荒唐朝代的荒唐事,在大乾朝不会发生。
可生得一副好容貌,无论在殿试上还是今后为官上,绝对是一项优势。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下到百姓,上到皇帝,无人可以免俗。
席间,本次秋闱的主考官,礼部尚书卫大人走到沈长林面前。
“你就是十日夜里,好心赠药给旁人的那位吧”
沈长林颔首答“正是学生。”
正说着,巡抚大人也走了过来,卫大人向巡抚大人说起那夜的事,又道“得急症的那位举子记得是姓蒋,名列第九,不过这鹿鸣宴上没有见到他,不知是不是身子还没养好。”
沈长林展了展眉,佯装不了解内情,没有说话。
南玉山庄蒋氏一族,显然不想被过多关注,他就不提了。
关于蒋文峤中举却没来参加宴会的事,卫大人也只是随口一说,他现在更关注的是以沈长林为首,排名前六的几位举子。
他一一询问他们师承何人,原籍何处,以及家中情况。
巡抚和卫大人在京城时就是旧相识,说到兴头上,他们叫人取来笔墨纸砚,当场给前六的举子写了京城白鹿洞书院的推荐信。
巡抚大人和卫大人都是从白鹿洞书院科举入仕的,和书院的山长是好友,有他们的双重推荐,至少有九成的把握可以入读。
四大书院的录取生源的方式,是察举制和科举制的结合体。
有推荐信的士子,可随时登门,自有先生单独考核,过者即可入读,而没有推荐信的普通士子,则参加每年秋举行的统一招生考核,过了的也可入读。
但四大书院的考核没有设置范围,不仅考四书五经,也考六艺七谋八略。
对于出身底层的士子来说,要通过考核进入四大书院,难度是非常高的,毕竟四书五经用功苦读便可参透,而六艺七谋八略,普通人显然没条件精学。
因此,在四大书院里,到底是世家子多,寒门子弟甚少。
一朝得意如醉春风,将来白衣卿相,自有大好前程。
宴席散去,沈长林沈玉寿站在院里的树下吹风醒酒。
弯钩似的月亮高悬于空中,风吹起二人的衣袍,翩翩飞舞。
沈玉寿靠着树干,抱着双臂,目光柔和的望着月亮,一缕碎发在额前凤舞,沈长林打量着小兄长,脑海中浮现一词,君子如玉。
“长林,无论来年我们中不中得进士,都能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