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崔呈秀夜访信王府(1 / 2)
又是一阵沉默。
实在是满肚子是槽点,不知道该怎么吐才好。
魏督公你和奉圣夫人客氏在宫中这么多年,都没办成吕不韦的事儿,这眼看着皇帝病重数月、不能行房、都要驾崩了,去哪儿弄一个怀胎的宫女出来?
真当张皇后和满朝文武是瞎子么……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魏忠贤也知道说错话了,现找一个绝对是来不及,除非……
“好了,咱也不为难你们。有人给我出了主意,我侄子良卿刚又有了个儿子。”魏忠贤斟酌片刻,还是不甘心,以我有一个朋友出了个主意开头,试图获得支持:
“你们看?”
阁老、尚书们都是进士,书读得多,一下子就明白了未竟之言,这是吕不韦的进化版本,直接指鹿为马,办一个魏家天下。
想法是好的,只是不现实。
阁老冯铨平日里最是巴结魏忠贤,这时候也忍不住吐槽,开口说道:“九千岁,首先声明,我不是反对哈,我只是觉得时机不对。
现在关外辽东女真鞑子气焰正盛,关外屡战屡败,说不定哪天就又是一场败仗。
国事艰难,户部入不敷出,天气异常,这些九千岁也是知道的。
万一这想法执行起来,暴露了,闹起来,恐怕会很不好看。
再者说,前唐圣历元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
武则天犹豫未决,征求宰相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
狄仁杰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九千岁,三思。”
冯铨原本想说“身死国灭”,又怕惹了魏忠贤不高兴,自己先身死了,说的很委婉,但是主要的意思都说明白了。
要是现在是太平时节,你搞一搞,还有点搞头。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搞成了,费劲不说,还得扛关外女真,你搞不成,就真死翘翘了。
到时候,也就没人管你是不是九千九百岁了。
大家抱团,图个升官发财,不是图一起去死。
魏忠贤有点不爽,他想摄政,大家说没先例;他想给皇帝抱一个自家的孩子,大家说不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九千九百岁白当了?
“那你们说,怎么办?由着信王登基,我等洗干净脖子,挨宰么?”
这话就有些太直白了,这下更没人说话。
气氛更加压抑。
良久,崔呈秀被魏忠贤盯得头脑冒汗,没法子,只好提了个建议:
“听闻信王已经答应了陛下,善待皇后和九千岁。为何不派人上门,试探一二?
再怎么说,信王也没有接触过朝政,纯属捡了个天大的便宜。这朝廷上下,都以九千岁为首,还能离了?
兴许,信王也在等督公派人上门。
凡事都是可以谈的嘛!谈不拢,只能说明,谈的方式不对。
九千岁,您看?”
顾秉谦、冯铨等阁老在心里给崔呈秀点了个赞,这做官还是得能忍,你看,同样是魏忠贤的巨大压力,我就忍住了,崔呈秀这家伙,就没忍住。
这下,不光解了大家的困境,还自告奋勇了。
他不去,谁去?难不成让魏忠贤亲自去?
只要去了,不管崔呈秀办得成,还是办不成,一口黑锅,是背定了。
万一将来信王得了势,要清算,崔呈秀都是众矢之的。
这万一将来还是魏忠贤主持朝政,这也是崔呈秀的污点啊。
崔呈秀,好人呐。
冯铨首先表示赞同:“崔尚书说的非常对,有道理,我建议,就由崔尚书代表九千岁,上门拜访吧。”
顾秉谦接着附和,这符合他不出头、不办事儿的原则:“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