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班底(1 / 2)
第267章班底
朱雄英好像自作多情了,本来还打算软磨硬泡的,想要讨得去考察关中的主意。本来还觉得这般大事,想要争取下来也不容易。
可是现在看起来,明显是太孙带队啊,而不是太子带队。
不过想想看也可以理解,这样的事情最终还是皇帝和太子拍板,看起来太子亲自去考察最合适。只是现如今太子还要处理朝政,好多的事情也确实离不开他。
再者就是朱雄英也不是寻常少年,家里人也都知道他的能力。所以让他带着文武百官过去,自然也是踏实的,这个太孙可不会想着借此壮大在朝堂的影响力,只会想着全力办好差事。
迁都,老朱确实是想迁都,因为他知道以应天府为都城的种种不足之处。
但是老朱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他的年纪不小了,迁都的事情他只能做出决断,真正的执行还是要他的儿孙来完成。
“关中在汉唐都是都城,只是如今土地贫瘠,这你要多去看看。”老朱就有些不理解,有些担心,“自古以来都是得关中者得天下,现如今变了。”
这倒也是事实,以前确实是得关中者得天下,以前的中原地区才是统治的核心区域。
可是也就是在唐朝之后,这些事情明显的发生了变化。不管是蒙古人、女真人,包括现在的老朱,都是打破了‘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
朱雄英想了想,对老朱说道,“俺打算把尚炳和济熺带回去,让他们和二叔、三叔团圆。以他们的年岁,就不让他们回来了。”
老朱想了想说道,“尚炳带回去,这也十一了,俺也给他立为秦王世子了。济熺就不回去了,这才七岁。高炽,也让他回北平好了,这都十三了。”
亲王嫡长子基本上都是在应天府长大,这也是老朱定下来的规矩。不过现在这要是有了十岁,就可以考虑让他们回封地了。
朱雄英就说道,“那也成,尚炳是该回去了。”
其实朱尚炳还真的不是嫡长子,因为朱樉打死都不愿意跟‘赵敏’同房,而朱尚炳就是被老朱赐死的秦王次妃宁河王邓愈之女所生。但是在朱樉心里,朱尚炳就是嫡长子。
看着老朱,朱雄英说道,“俺打算把魏国公和表伯都带去关中,颍国公也在朝,这人有些刚烈、忠直,俺也一并带过去。”
老朱就笑着点头说道,“傅友德这人是一员猛将,不比你祖父差。带着他过去也好,算是以示优容。只是迁都大事,还是要听你表伯和魏国公的意见。”
朱雄英就开玩笑说道,“大明的将帅,这都给俺带走了可成?”
这话可不是在开玩笑,徐达和李文忠被朱雄英带走,厚积薄发的傅友德现在也要被带走。早些年被老朱闲置的冯胜现如今按照朱雄英的安排在辽东威慑高丽,蓝玉这个后起之秀更是朱雄英的舅祖父。
大明朝现在具备着统帅大军的大将,基本上都是和朱雄英关系很深,甚至就是在朱雄英手下效力。而年轻一辈的徐辉祖、李景隆,好几年前就是为朱雄英鞍前马后了。
朱标就笑着说道,“都给伱就是,你能用好就成。你就是把那些人都笼络了也不成,俺一道旨意他们都要回来。蓝玉,怕是他有些难说。”
老朱哈哈大笑,说道,“蓝玉也不至于,那人小事糊涂,大事还有点分寸。”
这就是天生的,不要说其他了,朱雄英的出身就意味着淮西勋贵的拥护。
玩笑之后,朱雄英继续说道,“俺打算把大姑父也一并带过去,再者就是严震直,这人有大用。”
老朱一下子就有些舍不得了,严震直这人实在是太好用了。
朱标就说道,“这也成,严震直确实好用,真要是迁都,必然要动用大量工匠,他能成事。”
其实大明朝还真的不缺少这些大型营建方面的人才和经验,不管是此前营建中都凤阳,或者是还在持续的应天府的营建,这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老朱对水利方面也不敢大意,他此前还要求各地地方官,有百姓对于兴修水利的建议,必须及时上报,并且派国子监生到各地督修水利。
朱雄英也严肃起来,说道,“一旦迁都,必然是要漕运,关中现在难养京城。这疏浚渭水、洛河,俺现在还找不到人。”
朱标就有选择,直接说道,“亏你还自诩水师大都督,亏你自诩开平王一系主帅。那成都右卫指挥同知陈瑄,就不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