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朱棣,莽夫也(1 / 2)
朱元璋看着朱尚炳的模拟选项一时间愣住了神,
龟龟!这小子往后的人生经历还挺丰富啊!
竟然有四个选项,而且各个光看标题都很是不凡!
“贤王,”
“大将军”
“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这前两个朱元璋就不说什么了,若是朱尚炳努努力,国家情况危急一些,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最后的勒石燕然,封狼居胥就不得了了,
这可是汉人历代以来对外的最高军事成就啊!
历史上能有几人达成这种成就?
不光是对将领的自身水平有极高要求,国力,对外形势,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就连自诩威猛不可一世的他都明白自己这辈子是没可能做到这种成就了。
“老二家的那小子竟然能有如此成就!?”
朱元璋一下子来精神了,先前看过的朱允炆,朱棣,朱樉等人都是下场凄惨,
贬为庶民的贬为庶民,落发为僧的落发为僧,
现在突然有一个光看标题就觉得提劲儿的,老朱怎能不精神!?
“也罢,布局也不是一天就能布成的,我大明往后内乱的原因还得细细搜查,”
“眼下尚炳这小子着实亮眼的很,倒不如先推演他的命运轨迹试试,兴许我大明还不一定会大乱呢!”
朱元璋心里这样想着,手上也是这么做的,
直接就对系统发号施令,开始对朱尚炳推演开来,原先打算对朱允炆推演的事情早抛到了脑后。
倒不是朱元璋对朱允炆不上心,对朱允炆这个嫡长孙可远在朱尚炳之上,
只是朱元璋多年征战的直觉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兴许事情的关键就在朱允炆身上!
自己认可的皇储朱允炆落发为僧,雄才大略的朱棣贬为庶民,
怎么就偏偏朱尚炳这小子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难道?
朱元璋不敢再深思下去,系统的提示音也随其而至,眼前一幅幅画面开始展开。
模拟目标:朱尚炳
模拟职业选项:大将军
系统模拟开始,预计时长一个时辰
朱元璋选取了大将军的命运阶段,不得不说他的眼光还是毒辣,
往前选藩王,贤王这两个情理之中的选项看不出来什么,
往后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目前模拟选项的结局和最高潮,也不能看出事情的起因节点所在。
很快,画面里所呈现的朱尚炳的人生就出现在朱元璋脑海里,
你继承父亲的秦王爵位后,励精图治,宽以待民,力改先前父亲在秦地留下的不好影响
你以过人的非凡才智和宏大宽厚的胸怀赢得了身边人的爱戴,你的号令无有不从,你的意志无处不至!
新的治地政策获得了巨大成功!
百姓的生活获得巨大提升,封地的实力蒸蒸日上,秦王的名号已经在当地成为了一种精神信仰
就连北方草原上的蛮子们都听到了你仁慈智慧的传闻,数以万计的草原牧民逃出家乡,心甘情愿到你治下为奴为仆
“嗯老二家那小子确是是个能治家的料!”
朱元璋看着眼前率先呈现的一幅幅画面,这是对上个阶段朱尚炳贤王时期的总结。
秦地能有如此盛世气象倒是真让朱元璋开了眼界,他先前见朱尚炳宽厚老实,异于其他子弟,
心中虽是喜爱,倒也没有太过分,
可没想到这个小子竟然还有这样的本事,甚至这本事有些太大了,
如果设身处地,朱元璋都没有把握能把封地治理成这样!
朱元璋是不知道朱尚炳脑子里还有六个历史上的大佬,否则他定会惊呼“开挂”!
武力,文采,治国,打仗,修道这些东西六位大佬无所不会,
而且几乎都是同时代历史上个顶个的最强水平!
更离谱的是朱尚炳还是穿越者,有着超前将近七八百年的知识和视野,
两者相加,自然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虽然封地日益强大,但你依然恪守本分,立志要将秦地治理成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以报国恩
可虎无伤人意,人有杀虎心,
藩王实力的日益强大让朝廷的那位至高者越发坐立不安,
终于,洪武三十一年,在你的皇爷爷驾崩的那一年,登基上位的朱允炆忍不住动了手!
他采纳了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解除了周、湘、齐、代、喉五王。
诸位藩王纷纷下马,甚至不少被贬为平民!
朱元璋看到这里,已经是眉头紧皱,双手紧攥,颤抖不停,
好家伙!
自己的皇太孙果然还是当上了皇帝!
可是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削藩呢?!
朱元璋心里似火燎一般,他也知道朱允炆不可能不对这些藩王动手,
可自己才刚登基上位,正处于根基不稳之时,焉能就立刻下手啊!
而其中一则信息更是让他心中悲戚不已,
“洪武三十一年,咱就要驾崩了吗!?”
“咱还只有六年可活!?”
因为你封地实力的强大,加上你慈善宽厚的名声在外,朱允炆虽是很忌惮你,但终究没敢对你下手,
于是,朱允炆选择将矛头指向了另一个更令他忌惮的对象,你的皇叔--燕王朱棣!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心已经是沉到了谷底,
同为宗室子弟,叔侄刀剑相向,这就是自己布局留下的恶果吗?!
他甚至已经大致料到了后面的结局,
建文元年七月,当朱允炆准备削夺燕王时,燕王朱棣举兵反叛。
初五,燕王召集将士,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
期间,燕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虽然人数悬殊,但朝廷的军队根本无法与之匹敌
期间,燕王曾抛出橄榄枝要与你结盟,却被你以“不想宗室刀剑相向,祸害苍生”为由,断然拒绝,因此怀恨在心
终于,燕王打到了长江对岸,离应天府只有一江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