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代师出仕 (亮)(1 / 2)
事实确实如诸葛亮所料,徐州一带,确实没有大规模的黄巾贼寇,仅仅依靠郡兵的防守,也没有出现黄巾破城的情况。
诸葛亮跟随郑玄学习了两月有余,郑玄对他赞口不绝,此子对经学不仅有大量的积累,而且杂糅了其他学派的知识。
虽然就两个月,郑玄觉得他已经超过了他3岁的水准,妈耶,他才三岁。
甚至在一些要寻微探幽的知识,郑玄觉得自己已经不如他了。
“你说你的老师是什么意思,说的帮你举荐,如今朝廷都来两批人了,他都没让你去。”诸葛珪实在是看不懂郑玄的操作。
“父亲莫急,此处有老师的考量。一则是老师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若是一个小小的副官就让老师放下身份,未免不让人怀疑这大儒的含金量”
毕竟他诸葛亮当时也没第一次答应嘛,越容易的得到的东西,人们总是不会重视的。
“其二嘛,父亲都不愿去,他人又不是傻子,又怎会愿意?至于老师有没有其他考量,我便不得而知了。”
诸葛珪听完若有所思,继续说到:
“你还是听为父的,别趟朝廷那浑水了好不好,虽然为父没有亿万身家,但保我们一世温饱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父亲,我们自古便有为民请命的人,为国捐躯的人,马革裹尸的人。倘若人人避之,国不复国,家不负家。”
“若能救万民于水火,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何惜此身?
“况且,前路如何,未有定论。亮想一试,也必须一试。”
诸葛珪叹息一声,本来他就说不过诸葛亮,现在跟郑玄学习之后,说话简直是学得孟子真传,更是说不过了。
他只能结束了这个无意义的争论。
朝廷第三次派人前来征召,礼节是给到位了,不过嘛,人手也安排到位了,你要是不能给个合理的理由,嘿嘿,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第三次来,大家就直奔主题了。
“博士,干不干?”
“不干”
“六百石,真不干?”
“真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