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归去之路无期,既来之则安之(二)(2 / 2)
“行吧,风流倜傥徐先生。”
……
傍晚。如梦楼。
按照约定的时间,他们来到了这家阳城最有名的青楼。原来那个文明里曾有诸多描写青楼女子的诗句,像王昌龄的《青楼曲二首》则是直接用青楼命名的。诗仙李白也曾写过诸多关于这一类的诗集。
这青楼位置建的极好,沿河的两侧而建,中间用桥梁连接。例如像端午中秋佳节的时候,青楼女子会在桥上表演,不管是坐在哪个方位,都能完全目睹女子的风姿。
上到二楼。
里面的装修极其的奢华,这是这两人至今为止在这里见过最精致的装修了。今天晚上有士子名流的聚会,如梦楼早就将场地布置好了,在每张桌子上放好了茶水花生瓜子之类的。
徐悠和叶子衿选了张靠河边同时靠墙角的位置坐了下来。由于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这二人都还有些拘谨。
他们两人东张西望,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在他们上到二楼的时候,周楷就看到他们了。他和身边的朋友说了几句话后就起身往他们两人的方向走过去。
“徐先生,难得在这地方见到你啊,稀客稀客。”周楷略有些调侃的说道。
“受马老爷邀请,实在是难以推辞。”徐悠应付道。
“刚刚已经有人开始作诗了,要不一起去看看。”周楷说道,“这两天你让私塾里那些孩子抄写的那首诗已经传遍了阳城的大街小巷,大家都对你很感兴趣。对了徐兄,你那首诗的叫什么名字。”
完了,我怎么当时挑了那么一首诗。徐悠在心里想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这人该怎么和他们解释呢?
“至于它的名字嘛……”
“那首诗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叶子衿说道,“我给起的名字。”
徐悠看向叶子衿,眼神中充满了疑问。
“就是我们曾经在外认识的一位官员杜少府,他不是阳城人,前段时间他辞官不想干了,想去西蜀游历一番,路上途经阳城,就来找我们俩。”
“原来是这样。”周楷说道,“那要不一起去那边吟诗作乐。你们这太冷清了。”
“我们不打扰周先生雅兴了,在这挺好的,可以纵览全景。”
周楷识趣的说道:“那我也就不叨扰二位了,一会儿作诗二位可别遁走。”
待周楷离开后,徐悠一脸不可相信,“你就这么说出去了?”
“那不然还怎么说?你说你干嘛不选首李白或者杜甫的诗,偏偏选这个。依我看,这几天肯定有人会私底下查一查这位‘杜少府’的底细。”子衿说道。
由于徐悠和叶子衿他们穿的衣服实在是与到场的士子名流不是一个档次的,再加上确实是没有人认识这两人,让这两人似乎于今晚这谈笑风生的聚会有些格格不入。
到约定的时辰了,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聚集在阳城那些颇有才子之名的人身边,应该都想着借着这次机会好好和这些人认识认识,好扩展些人脉。
“最近大家应该都有听闻一首诗词吧,好像是马老爷家的一位先生写的。”一位书生率先开了个头。
“确有听闻,”另一位书生接道,“其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时’实在是妙啊。”
“最近一直在听这首诗,但却无人说起这首诗叫什么。”
“这首诗是我的同僚徐悠所写,之前我也问过他了,应该是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周楷说道,“据闻这杜少府是他的一位好友,后来辞官去了蜀州。”
“徐悠?”之前那位引起话题的书生问道,“这人之前从未听闻,原来我们阳城还有那么有才之士。”
“王兄,这话说的不妥啊。”又有一位加入了话题。
“哦?”他回过头,“原来是苏兄。苏兄有何高见。”说罢便行了一礼。
“阳城的有才之士大概都在这里了,据听闻这徐悠之前可是位书呆子,科举不是都没考过吗?他哪来那么大的才啊。”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是那么的道理。
“苏兄说的也是,暂不提那个什么徐悠了,马老爷不是说晚上来的人都要写首诗吗?苏兄,你现在可有想法先来一首?”
……
“据我了解,那位‘王兄’应该是王诚良,另一位‘苏兄’应该是苏简。”叶子衿说道。
“你怎么知道?”徐悠问道。
“哎,做课题做多了,自然是把有的没的资料全部都搜罗过来了。”
“那你还知道些什么?”
“王诚良和苏简都是举人,一个好像是第二一个第六。”
“那谁高些?”
“你看谁对谁说话客气,谁就高些。”
“那为什么这两人都不继续考下去了?”
“王诚良应该是没考上,苏简好像是考上了,但名次很后面。这两人都打算明年再考一次。”
“那弄的那么客气干嘛。这两人不都半斤八两。”徐悠说道。
“要不我们明年也去考着玩?”子衿问道。
“当年放弃保送的理科状元,咱没必要去瞎折腾。”
“这个时代,能文能武才行,我这理科生没用武之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