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大明宫(1 / 2)
折腾了半个多月,又是演练又是搜检的,终于,他们守在了大明宫外。
“学子觐见”
一道独特的声音响起。浩浩荡荡的学子门按照先前安排好的位置,举步入殿,行完跪拜大礼,殿试也就开始了。
只见几名力士推着一个巨大的机关相柳,摁动开关,相柳的九只脑袋围城一个圈,口中不断的吐出珠子,珠子正好掉进腹部的阀口,因为老尚书病重,丁武这个侍郎暂代尚书一职,这题就是丁武所出。“各位学子,此相柳乃是专为本次大考所制,珠由口出腹进,请诸位学子算出腹含几珠?一刻钟为限”
“二叔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嘛,这里大部分都是进士秀才明经三科,你考这个不是欺负人吗!”说着举起笔写下一个数字,由力士检验,一刻钟很快就过去了。
“四十五珠者对,入殿一步”
大明宫就那么大,所有的学子跪在殿外,只有答对的,才可进殿一步。
第二题是礼部所出,一块巨大的模板上刻画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孩,奇怪的是小孩长有十只眼睛十只手,只是看来一眼,丁焺心中已经明了。
“十目十指,人心一动,鬼神皆知!”
同样的一刻钟,力士检验,答对者进殿一步。
户、礼、吏、工、兵、刑、门下、中书、尚书共九道题,答对者进殿九步,面圣朝拜。
“陛下,九道题均已答完,进殿一步者一百三十八人,进殿二步者一百零一人,进殿三步者九十二人,进殿四步者八十八人,进殿五步者六十二人,进殿六步者四十一人,进殿七步者二十人,进殿八步者十人,进殿九步者五人”
李治看着跪倒在下边的五位学子,一时有些咋舌,从头至尾他都在龙案上答题,就想看看这些学子和他比怎么样,没想到自己只能进六步,连面圣都达不到。
“除这五人外,其余人交由尚书省,会同吏部,按位授予官职”
“臣遵命”
“嗯,既是殿试,朕要亲自出题,除了几位爱卿,其他人退下”
李治虽没有说明,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种情况下,除了三公,谁还敢留下,于是很识趣的告退。
“现在这里也没有外人了,你们大可不必这么拘束”
“谢陛下”
“如今突厥、契丹势力日渐强盛,其部落骑兵也是屡屡袭扰,就连月氏这些小国也蠢蠢欲动,而我大唐虽有甲胄万万,然天灾不断,无力动用大军西进,诸位有何良策,以解朕忧?”
“回陛下,我大唐兵精将锐,国富民强,只需重赋缴天下钱粮,便足以供用大军西进,长枪所抵之处,必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等其他人答话,程家学子程营洲率先开口。
“学子报名”
“学生程营洲”
“陛下,这是程公之后”,力士在李治耳边低声。
“原来是程公之后,那你说说何时开战为好?”
“回陛下,春季最好,气候适宜,人马皆精,必能事半功倍”
三公和李治的兴趣被提了起来,唯独参与西征的门下省侍中裴明庆皱起了眉头,忧心大唐天下。
“你们也说说吧”
五人中除了丁焺丁桂两兄弟,其余都是公门之后,大都认识,纷纷赞扬,丁桂不暗兵事,偷偷看了一眼丁焺,发现丁焺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伸出的一只脚也收了回来。
“你来说说吧”,丁桂的小动作被李治看的一清二楚,直接点了他的名。
“回陛下,学生以为不妥”
“哦,你是哪家学子?”
“回陛下,学生是丁桂”
“刚刚你说不妥,有何不妥?”
“回陛下,学生明算出身,不暗兵事,然大军一动,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钱粮乃重中之重,重赋之下恐怕会适得其反”
“陛下,丁桂乃明算书生,不可信也”,程营洲率先跳出来反对,丁桂也是松了一口气,这才发觉自己后背已被冷汗打湿。
“依他所言也不无道理,你们可有良策?”
三公摇了摇头,兵再精,将再勇,没有钱粮也是空谈。
“你呢?”,殿内不大,一边是低头议论的学子,一边是深思熟虑的三个学子,丁焺这个独苗孤零零的站在一旁,引起了李治的注意,不知道为什么,李治总觉得这个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
“回陛下,百无一用是书生,学生并无良策”
李治有些失望,但总觉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学子报名!”
“学生丁焺,拜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