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心人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类型 > 夜晚总有人失眠 > 赠读者

赠读者(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巴荒传说 玄幻:化身外交官,出使诸天 重生迷彩红妆 上热搜后我成了全网朱砂痣 我真不是活阎王 人在斗罗当皇帝,开局纳云韵为妃 天道之末法时代 我的修仙第二人生 绝美女总裁的贴身保安丁哲 猎魔人,女术士与昆特牌

我该从何说起?

在这部作品里,很多文章是我中学的时候写下来的,它们或者是我曾经的参赛作文、诗歌,或者是我难过惆怅的时候对自己生活中的遭遇、人或事物的伤怀与感想。

半夜失眠导致的天马行空、和素未谋面的笔友互相来往的信件、一些真切的做过的梦。

又或者是对一些文章、作品、音乐、电影有感而发的读后感和观后感。

仅此而已。

再或者是我的日记。

但正常人谁写日记啊。

好吧,那我就摊个牌,我可能不算是个正常人。我的的确确真实地遭遇过许多这个年纪不该存在的甚至电视剧都不会出演的苦痛。

撕心裂肺又苦痛至极的遭遇。

或许正是这些遭遇和极大的苦痛给了我打开成长之门的钥匙,也给了我去写下这些文字的灵感与动力,让我能够逐渐地接受它们并慢慢地消化和淡化它们,然后把它们变成我苍凉的梦境。

——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文字是苍凉的。

但我仍怀着一颗想要被爱的热忱的心。

中学的那几年真的是知识量积累最巅峰的时期。(这里是初中和高中的并称那时候的我真的是很喜欢很喜欢看书,并且什么书都看。什么恋爱小说呀,穿越小说呀,还有各种类型言情小说我都看,以及当时那个年纪大家公认的青春疼痛文学《紫色年华》和《微微爱》。

应该也和很多人一样,我也喜欢偷偷地用零用钱买言情,还有当时风靡一时的漫画期刊《飒漫画》、《知音漫客》和《漫画怕踢》,我几乎每一期都不会落——除非有时候真的没藏得住,被妈妈发现然后说我不好好学习一把子给撕掉。

不过有幸存封下来的,也被我完好如初地保存在两个特大号的储藏箱里了。前段时间整理旧物的时候翻出来,还是满满的感慨和成就感。

那个时候也喜欢看散文,看读者、格言和诗刊。学校图书馆的杂物间堆着很多年纪比我都大的刊物,那时候我最喜欢做的就是每周频繁地往图书馆跑,然后把这些刊物据为己有,因为杂志和诗歌类刊物不用登记,就全部拿回来堆在课桌上,再空余之时一点一点慢慢消化。

初中时就开始写一些杂文和散文,影响比较深刻的是非常荣幸能够得到我初高中时期三名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赏识,被夸过上天赏饭吃,比较荣幸,他们或年青或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记得年龄最大的是高三时候的那位语文老师——虽然已古稀之年。非常感动自己的文章能够一路得到他们的指点和肯定。

我初中到高中时期前前后后遇到了五位语文老师,索性他们都是我心中最完美的艺术家,他们同时也都爱着我关注着我,让我印象深刻,“戴着镣铐跳舞”和“理性与感性的极端矛盾体”“鹤立鸡群”是他们送给我最珍贵的褒奖与肯定。

初中时喜欢读的很大一部分是名著,甚至还有郭敬明。读过杨绛先生,沈从文先生,鲁迅先生和林海音女士。最喜欢的是张爱玲女士,然后是纳兰性德、海子、孙频(我最喜欢她的三部曲:《疼》《盐》《裂》都是以独立短篇故事的形式揭露现代人类生活阴暗处的痛点、最喜欢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青山七惠的《茧》(说的是一段畸形有爱的婚姻和一段虚幻可怜的爱恋……总之,中学那段时间看的文章真的很杂很多。

沈从文是惆怅的,冗杂的,多愁善感的。

季羡林是朴实诚恳的,清淡的,言简意赅的,如清风拂面的。

张爱玲是擅长表达欲望的,阴郁儿悲凉的……

诗集最爱不释手的是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几乎是在食堂吃饭也得抱着。

记得有部电视剧里有一个角色的一句台词,但也记不真实了,大概的意思就是,文章无所谓好坏,凭什么你爱读就说它是好文章,不合你的口味就去恶意地批判和诋毁呢?我可太难不赞同了。

在我看来这就像吃菜一样众口难调,一道菜放在不同的地域是不同的吃法。打个比方说鸡肉,在沿海一代就是白切鸡,放在川渝一带就是辣子鸡,怎么能自己不喜欢吃就说是鸡肉的问题呢,鸡肉说首先我没招惹你们任何人,鸡肉就是鸡肉啊。

可惜现在大多数都无法去做到真正的“特立独行”,虽然现在短视频里也有很多博主倡导着“年轻人要勇于做自己”啥的,但真正能够不畏世俗烟火的却是寥寥可数,大多数还是挑三拣四、愤世嫉俗的,甚至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挑三拣四,就像平常挑食和挑对象那样自然。

好吧,言归正传。说到阅读,我很喜欢我的书架,我喜欢把那三百多本书按分类整齐的放——我的书架很大,并拥有独立且相邻的八个格子。第一格是奖杯,沙漏和一些证书以及奖状,剩下就依次是散文、小说、实用字典、诗刊和格言读者、外公留下来的一整册翻了黄的《毛选集》和《邓语录》、名人名著,最后是生活随笔,比如《走吧,张小燕》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之类的。

甚至是《菊与刀》、《浮生六记》、《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挪威的森林》,看的书多且杂。

书架上的书,次数最多的我甚至读过上十遍——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夹在名人名著那一格最后一个位置里那本薄薄的曹禺的《雷雨》,我真的非常喜欢,似乎没有什么词语能够描述我对这本剧本的热衷度——这也是我读过次数最多的一本,两个家庭的极大的悲剧,封建的旧思想的压迫,老一辈人和青年人之间的爱恨纠葛都一齐爆发在一个闷热的雷雨天。

看过很多改编的电影和舞台剧,都无一例外地都把原来剧本中开头里周宅改成的医院,和最后鲁侍萍、周繁漪皆因丧子之痛而极度悲伤到疯掉的情节删掉了。

周繁漪因着受到长时间的,周家姥爷的封建、窒息的思想压制,内心的情感久久沉郁得不到释放,最后因为自己的疯狂而铸下的错,加之丧子之痛带来的冲击疯掉了……原本中第一幕呈现出下着雪凄凉冰冷的场景,由周宅改造成的医院里许多修女在祷告,大厅正中燃烧正旺的炉火——是那么温馨又冷清,失去了念想的周繁漪和鲁侍萍久久地沉郁在多年前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在文字搭建的场景下给我以剧烈的情感冲击,但是在电影和舞台剧中却去掉了这一部分,或许有一定的理由,但却少了那么一分沉重的情感。

我也读科幻,但仅限于《三体》和《时间之墟》。最喜欢的还是《时间之墟》,整整一本很厚,但我也读了三遍有余。

老妈也跟着我读《三体》,但她说我在学校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家会觉得怕,好像随时有外星人会入侵。

《时间之墟》大概的情节是时间循环。人类在某天的某个时间节点无限重复生成一个新的纪元,只有一串世纪外的代码可以拯救这个无限重复的世界,但说实话最后男主人公进入时间流以后的那段际遇,我读多少遍都还是有些读不懂,作者本人在后记中提到过灵感是来源于一部电影,片名记不清了。

初中时一节语文课上听语文老师郑嬢嬢(当时班里都这样打趣叫她,嬢嬢颇具文采诗韵,与学生关系也可见一斑提及过这样一位诗人,她的名字叫余秀华,一生戴着镣铐跳舞,被丈夫当做生孩子的猪彘。于是兴趣使然跑去读了余秀华的诗,包括那首最饱受争议的,也是最为闻名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当时读完这首诗记得自己是十分为之动容且极度悲哀的,于是跑到纪实频道去翻余秀华的背景,才明白我自以为是的坚定是那么不堪一击。

同样饱受争议的诗还有一首诗人乌青的《天上的云真白啊》,多数人评判乌青的诗就是口水,废话,心想这也能叫诗?

但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却奇迹般地看到了另一种东西——一种勃然的坦荡。试想,如果我们能够试着从另一种角度去切入,是否又可以的赋予这首诗不同的寓意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弃尸之地 我的神之系统 火影之炎帝 踏上魔王之路 液甲武神 火影之血雪 斗破苍穹之邪尘傲世 掳爱:错惹豪门继承人 变身超毒舌少女 海贼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