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安息之夜(1 / 1)
杨羽生站在楼顶,俯视高楼下的人流。
他靠在栏杆上,一手握着矿泉水瓶,一手捏着烟,眯着眼抽了两口,把烟头塞进矿泉水瓶里,拧上瓶盖,摇了摇,随手丢了下去。二十五层的高度,准得出条人命。杨羽生这样想着,缓缓走进楼梯道里。
楼道里怪暗的,杨羽生挨着墙壁缓缓地走着,边走边看着墙壁上贴着的标语和纸条:“让全能的主莅临吧。”“束手就擒未尝不是美德。”看着看着就挨到了家门口,他停住了,屏住呼吸。果不其然,里面传来了沉闷的声音,他若无其事的走进去,依旧贴着墙壁走,不顾屋内混乱和嘈杂的一片。走进一间屋内,迎着门的,是桌子上的鱼缸,里面是几条鲜红的金鱼,其中有一只脑袋上有个大包,像长了个瘤子,与其它几只显得格格不入,常常受到排挤,因而杨羽生进来时它还躲在缸中的旮旯处,看到杨羽生过来,它兴奋的蹿了出来,很可爱的样子。
杨羽生拿出刷子想清理一下鱼缸,煞那间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念头。他将手伸进水中,果然,那受排挤的可怜虫温顺的浮在他的掌上,眼睛咕噜噜的转着。
“真可爱。”杨羽生说着,将金鱼托起来,亲了一口,吞了下去。
在窗口趴着,吹着风,很舒服。渝水市附近有条江,沿岸的渔业很发达,一到傍晚,就会有股鱼腥味。当夕阳的光和腥风铺面而来时,杨羽生想起自己吞掉的可怜虫,呜咽起来。“对不起”
晚上,杨羽生一人埋在被窝里哭泣,寻思着自己的一个念头怎么会成为现实。母亲走了进来,隔着被子抚摸着他的头,杨羽生什么也不愿意说,但静静的睡着了。
第二天,杨羽生前往学校。大街上,他望着天空,不自觉的流下口水,“无聊透顶啊无聊透顶。”他这样想着,到学校去了。
早读,杨羽生在书声琅琅中脑袋混乱的不行,便趴下来打算小憩一会儿,这时有人递了张纸条过来。上面写着:
四百年前,都市中出现了奇怪的蜂巢建筑,它们悬浮于空中,时而扩大时而缩小。与此同时,失踪的人口数量增加,但这两件事情的并发性让人们很难不将其联系到一起,但究竟有何联系,人们不得而知。后来,据统计,越靠近蜂巢失踪的概率就越大,许多人们因此离开了城区,本来繁华的城镇因此荒凉起来,而新建的城镇又会吸引新的蜂巢,使得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小国寡民的状态。
在其中,不同的职业会导致不同的失踪概率,高聚集性的职业失踪的概率会相应的大一些,作为即将选择职业步入社会的你,唯一的目标是活下去,那么,你将选择什么职业呢?
“真是混蛋啊这些人。”杨羽生这样想着,转头看了看,“谁写给你的啊?”他听到恶意的声音。他默不作声,将纸条随手夹在书本里。下课铃响时,他便头也不回的迈出教室,在外面的阳台上望着远处发呆。
从教学楼的正面看,只有一条马路,人来人往,“人们总是这么急急忙忙。”他想着,一股烟味飘来,他回头看来一眼,一个头发邋遢的学生嘴里正吞云吐雾,刚好和他对视,他将头转了回去,下楼去,在楼层之间的窗子中望向更远的地方,这里满是脚臭味,并且频繁的更新,但并不打扰他眼中的远方。他看到飞鸟从极远的地方飞来,又消失在某个拐角处,比如眼前的这只不知名的灰色的鸟,在经过一条电线杆后,再也看不见踪迹,随后一个神情平静的男子出现,和刚刚那只鸟给他的感觉一样,都带着一股神秘的使命感和近乎视死如归般的坦然,匆匆几秒后消失在另一个拐角。望向另一边,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学生正喂着路边的流浪猫,猫儿吃着东西,兴许正发出呼噜呼噜的叫声,“真可爱啊。”他想着,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回到了座位,再翻开书本,那张纸已经消失不见。
晚上,他回到家时,又默默抱着鱼缸,哭了好久。
窗外,烟花正绚烂的绽开,一朵接着一朵,杨羽生抱着鱼缸站在窗前,看着烟花出现又消失,他似乎看到一只金鱼从假山后猛地的游出,又突然消失在水草中。他情不自禁的伸出手去,想将那触不可及的精灵牢牢抓在手里,但他够不到,他害怕又茫然,进而冲动起来,甚至忘掉了那个戒律,那个不能打开窗户的戒律,于是一股鱼腥味涌进来,他又想起来那只可怜虫,看着缸内的剩下的几只生命,他将手伸入水中,又想起来什么,将手伸了出来,将鱼缸放回远处,于是这一晚平安无事的度过了。母亲早晨叫他时,看到窗子打开了,惊呼一声,却看到杨羽生虽然眼角含泪,嘴角却很幸福的扬起,宛如刚出生的雏鸟见到第一轮日出。且缸内鱼儿也没有少一条,证明这孩子确实没有他人所说的异食癖好,这做母亲的总算安心下来,“这孩子,总算长大了。”
那一晚,杨羽生的确做了一个如窗外烟花般绚烂的美梦,虽然马上步入社会,但长久以来的围绕他挥之不去的许多心中琐事,很好的保护了他孩童般的想象力和共情力,在他成人的前一天晚上,那些奏响往昔旧事的号角,终于停下来沉重的嘶吼,化作一片片美丽的鳞片,编制起他的梦境。
“这是······梦吗?”他望着母亲的脸,又望向窗外五彩的天空,揉了揉眼,说道:“啊,睡的真好。”母亲放心的走出门去,门关上的瞬间,他企图闭上眼,脑袋却无比清醒。
吐掉嘴里像丝线一般的东西,他走出门去,那如同许多年前一样的灿烂的光辉再次照耀在他脸上,他感动的闭上眼,伸了个懒腰,迎着太阳,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