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枫的建议(1 / 2)
【任务:参与刘顺顺的介入手术,查漏补缺,使得手术完美成功。】
【奖励:任意一个部位的介入手术防护服。】
看到眼前出现的透明字幕,江枫本想继续讲座的想法也是抛在脑后。
讲座,哪有完成任务重要啊!
“司主任,我能在外面观摩吗?”
江枫立马提了个小要求。
司晓萍诧异道:“你要看这台dSA介入手术?”
“对!”江枫点了点头:“我还没有观摩过dSA介入手术,所以想见识见识。”
之前在鼓楼,那些肺栓塞的患者溶栓,江枫都没有参与进去,而是去做别的事情了。
现在,借用年轻人好奇的念头,相信司晓萍会答应的。
“那行!”果不其然,司晓萍立马答应了下来:“我来跟陆主任说一声。”
司晓萍口中的陆主任,是dSA介入手术科的主任医师陆丰收。
在dSA介入手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省人民的妇产科也是与时俱进,往国外以及北上两个城市的大医院一共派遣了五名医生学习。
当然,在省人民的医生则是跟在陆丰收后面,一边当助手,一边学习。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
详细点说,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
并且,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
它的穿刺点,也就是切口,仅有米粒大小。
换句话说,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
因此,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的介入手术,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万病皆可介入”的说法,很可能会在不久实现。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最明显的一条就是对于参与手术的各个医护人员极其不友好。
介入手术按照介入机器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即超声引导下介入诊疗,x线引导下介入诊疗、ct引导下介入诊疗和dSA引导下介入诊疗。
除了第一种超声外,其余三种都是有辐射的。
并且,辐射量最大的当属dSA引导下介入治疗。
不管是x线还是ct,在曝光时,医护人员都是可以先退出手术室,把门关上,在外等候的。
虽然这样子做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机率,但是的确能大大缓解医护人员的辐射量。
不过,这样减少辐射量的方法在做dSA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时,是不能这么干的。
因为dSA引导是实时反馈的,需要医护人员边看图像、边操作器械。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辐射剂量监测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效应的重要依据之一。
介入诊疗医护人员因其工作特殊性距离x线球管更近,x线球管发出的主射线及散射线更容易辐射到手术人员。
虽然在手术过程中都穿戴有防护用具,对身体主要部位的防护做得较好,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危险。
进入到介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一般都只能穿铅衣和铅背心,有的时候带上个铅围脖就是防护的最佳方式了。
至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头、眼睛、甲状腺、胳膊、腿……那根本就没有防辐射。
至于测量的辐射的剂量仪,则是放在胸口这种双层保护的位置。
按照规定,身体躯干位置全年总剂量在12msv内即为正常,但其余位置呢?
晶状体呢?
甲状腺呢?
胳膊腿呢?
没有!
不存在!
彷佛这些部位可以随意接受辐射一样。
有的时候,在手术过程当中,为了方便手术的精细操作及抢救危重患者,所有医护人员的肩以下的上肢部分和膝以下部位都暴露在射线下。
换句话说,每次dSA介入手术,理论上都会被辐射一些剂量。
一台、两台的并不危险,但是以省人民的手术体量,一个成熟的介入医生,每周的手术量起码五十台。
并且,这只是估算出来的辐射的剂量。
如果想要知道更精准的辐射剂量,那得按照每台手术的时间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