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七章 国共合作新模式(1 / 2)
第六二七章国共合作新模式
中央和八路军总部都要求刘、罗有策略地驱沈出鲁,蒋介石则命令沈鸿烈务必坚持留在济南。这样一来,让总部指定负责此事的罗荣桓和山东省主席沈鸿烈都陷入了矛盾之中。一个要撵,一个要留,撵还不能硬撵,留却是死皮赖脸地要留,麻烦啊!
至于惹祸的王向荣,根本就不值一提了。喜欢贪污、一身花柳病的人能有什么坚定的意志,八路军略一审讯,王向荣就竹筒倒豆子,把什么都交代了,包括他的风流史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就这还不算,王向荣生怕八路军枪毙他,过一会儿就要向看守的战士喊一次报告,说是他又想起一件事,需要向八路军报告。到最后,王向荣把他知道的过去山东官场的溴事全部倒了出来,甚至连韩复渠和国民党对抗、和日军接触的事情全部招供了。那模样,象极了后世一些贪官的表现,不让他说都不行。
八路军自然不会处置王向荣,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国民政府山东省政府的财政厅长,又没有投敌当汉奸,还是让沈鸿烈处置比较合理。
沈鸿烈这个人历史上虽然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但那是政治观点、政治立场问题,就个人人品来说,沈鸿烈不贪不占,不治产业,蒋介石一旦不让他当官,停发经费,他连吃饭钱都没有,当得起清廉二字。八路军拿着王向荣的口供、押着王向荣去见他,不用八路军逼,也不用蒋介石批准,王向荣就注定要倒霉到家了。
果然,第三天下午,也就是12月8日下午沈鸿烈去见罗荣桓时,首先告诉罗荣桓的就是已经把王向荣正法了,已经电告山东省政府后方留守机关,没收王向荣贪污资金,充作经费。
至于沈鸿烈提出要见刘一民、倪华一事,再次吃了闭门羹。
沈鸿烈12月7号上午、下午和12月8号上午都来见刘一民、罗荣桓,但警卫战士告诉他,师长、政委都不在济南。这次不错,总算是见到了罗荣桓。
刘一民、罗荣桓之所以不见沈鸿烈,是想让他自己走。结果沈鸿烈一直求见,罗荣桓不得不见了。他告诉沈鸿烈,刘师长军务繁忙,不见客。倪华心情不好,也不愿意见沈主席。弄得沈鸿烈摸不着头脑,只得坐下来和罗荣桓商量统一山东军政的问题。
罗荣桓一听,就知道沈鸿烈奉了蒋介石的严令,是不会离开山东了,驱沈出鲁有难度了。
刘一民因为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看待国民党以及国民党的人物都比较客观,对国民党中那些杰出人士还非常尊重。罗荣桓就不同了,脑子里都是敌我斗争意识,对沈鸿烈这样的国民党高官可没有什么好感,能和沈鸿烈坐到一起,纯粹是为了抗日需要。如果不是为了抗日,要让他们两个坐到一起,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抓了沈鸿烈或沈鸿烈抓了他。
罗荣桓告诉沈鸿烈,留下坚持抗日,我党我军都欢迎。山东的情况与其它地方不同,由于前期日军的进攻,山东省政府的基层政权都垮了,跑的无影无踪了。八路军进入山东后,为了动员和组织山东人民起来抗日,不得不组建地方政权,目前已经实现了军政统一。全山东人民都知道,山东抗战的主力是共产党和八路军教导师,领头人、总指挥是刘一民师长。只要是刘师长的命令,山东军民没有不坚决执行的。无论经济、民政、军事,皆有刘一民将军决定。刘一民师长是国民政府实授的中将,战功显著,他在山东抗战中的地位是从血火里拼出来的,这一点谁都无法改变。就是我军建立的基层政权,也都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山东民意。下一步,我们的县以上政权还要按照三三制的原则改造,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起来抗日。沈主席提的什么统一山东军政问题,我们已经做到了。
两个人谈不到一起,沈鸿烈只好悻悻地告辞,留言说一定要见到刘一民,他会一直等下去的。
罗荣桓晚上去找刘一民商量的时候,刘一民正在和曾照、比尔?克莱门、李强、钱志道等军工、通讯专家和唐海晏等冶金专家在一起忙乎。
本来,刘一民是计划到后勤司令部去蹲一段时间。但是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正好曾照坐飞机赶到济南了,刘一民就下令把同志们请到济南来,一起研究。
这次刘一民要解决的有几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是通讯联络问题,重点是要解决飞机定向仪安装、机载电台与地面部队的联络、坦克车之间联络等问题。第二个大问题是弹药生产问题,主要是要解决批量生产弹药和生产破甲弹、燃烧弹的问题。第三个大问题是武器生产问题,也就是要扩大八一自动步枪、八一机枪和火箭筒产量,研制枪榴弹,试制火箭炮。
八一枪族脱胎于苏军的ak步枪,加上火箭筒和火箭炮,刘一民相信,日军步兵武器绝对不是我军对手。
刘一民穿越前是国防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这些武器装备由于已经落后淘汰,保密性已经不强了,课堂上老师讲,图宜搜小说上都有大量的资料,刘一民又是北大高材生,学这些东西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图纸都在脑子里装着呢。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勉县兵工厂生产出八一自动步枪和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反步兵地雷。
刘一民的问题也是穿越者特有的问题,那就是不能当神棍。
倪华从美国回来时,应刘一民的要求,购买了一批教材和图书,刘一民作战间隙可以学习研究。这样一来,刘一民在同志们的印象中成了喜欢钻研理工、军工书籍的领导,连罗荣桓都忍不住提醒他不能偏废,作为高级领导还要多研究一些马列著作,并且给他找了一些书,让他学习。弄得刘一民除了打仗、工作就是学习,时间被占的满满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刘一民可以放手与曾照他们探讨军工技术,再也没有人会怀疑他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由于有成功研制八一自动步枪、机枪和火箭筒的经验,火箭炮的理论探讨和草图就好办了。包括枪榴弹,也不用费多大事。
办法还是老办法,就是刘一民根据作战需要,向曾照、比尔?克莱门他们提出需要什么性能的武器,让曾照和比尔?克莱门设计、划草图,然后由刘一民提出修改意见,再行设计,折腾几遍后,就基本成型了。最后,刘一民再拿着尺子,进行详细修改,直到修改成后世我军的107火箭炮为止。
至于枪榴弹,刘一民没有选择美国式的在枪管下增装榴弹发射器,原因是增加枪的重量,消耗战士体力,增加瞄准难度。打了这么久的仗,他对日军已经非常了解了,知道日军步兵装备确实比不上美军、德军,但他们重视单兵战斗素质,射击精度高。真要是让手持冲锋枪的美军与手持三八大盖的日军遇到一起,双方都没有飞机坦克大炮的话,那吃亏的一定是美军。因为冲锋枪射程近、精度差,进战占尽优势,稍远一点就不行了。不等美军靠近冲锋枪射程,日军士兵就会用三八大盖给他们点名的。
对付日军,不需要装榴弹发射器,采取我军81式步枪原来的办法就行。那就是事先使用空包弹,把榴弹装在枪口,击发空包弹,利用火药的推力把榴弹发射出去。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要占用枪口位置,而且拆装比较费时。
曾照和比尔?克莱门都是非常又经验的高级专家了,刘一民提出思路时,他们就知道自己又要创造奇迹了。比尔?克莱门甚至提出应该去美国申请发明专利,但是被刘一民拒绝,交待这是高度机密,不能泄露。
生产火箭炮最大的问题是炮筒和火箭弹的发动机。火箭弹发动机没有问题,和火箭筒用火箭弹的发动机如出一辙。炮筒使用的无缝钢管也已解决,倪华从美国带回来的钢材可不是废旧钢铁,那都是照着刘一民开列的单子特意订购的,里面就有无缝钢管。
刘一民不要求生产太多的火箭炮,只要求够装备一个火箭炮团就行,关键是火箭弹产量得跟上,保证作战需要。
勉县兵工厂已经有了专门的无烟火药厂,生产炮弹、子弹用药。刘一民北上抗日前带有一批军工人才,都在后勤基地工作,目前主要是复装弹药。刘一民要钱志道来,主要就是商量穿甲弹、燃烧弹的研制。
刘一民要求曾照、钱志道,不但要批量生产弹药,还要生产特种弹药,以不同颜色区分。穿甲弹主要生产坦克穿甲弹、高平两用炮穿甲弹,这些缴获有,部队使用的都是鬼子的,得拆开研究,尽快生产。同时还要生产狙击步枪和八一自动步枪用穿甲子弹,穿甲枪榴弹,让步兵遇到小鬼子的坦克、装甲车时同样有攻击能力。再一个就是生产燃烧弹,重点生产航空燃烧弹,然后还要生产一批机载机枪、狙击步枪、八一自动步枪、八一机枪使用的燃烧弹,方便部队使用。
之所以会有这种要求,是刘一民心中有个重大作战行动,必须燃烧弹。
李强的问题比曾照他们好办,教导师打了这么多仗,占领过天津、青岛,现在又占领了济南,无线电器材很多,多的让李强欣喜若狂。当年那么困难都能自己制造电台,现在从苏联留学回来,成了苏联有名的无线电专家,再搞什么坦克、装甲车车载电台就容易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