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皇弟抗旨进天牢 太后自降国公母(2 / 2)
太后说,“皇帝都把话说死了。问我和皇后,有没有人抗旨不遵、大逆不道、欺君之罪,还被赦免的?”
一听这话,冯娇急中生智,跟太后讲,“对呀,皇后足智多谋!求求您,能不能再求皇后帮忙想想办法!”
太后一听,也是啊,两人一起抱头痛哭也没用啊,再想想办法啊。“是,总不能白发人送黑发人吧!我听你的再去找皇后!”于是,太后起身就又去淑宁宫。
萧淑沂见太后来了,赶忙迎接。太后让宫人们都退下,自己一扶萧淑沂的双臂,就跪在她面前。“母亲以前对你多有得罪,请你不要记恨。承勋的事情母亲实在没有办法了,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们兄弟相残啊!皇帝现在是一时气急,他日后若回想起来,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者,他是心怀天下的帝王,若史书上一笔杀弟,也是一种污名啊。求你救承勋一命,你的大恩大德我和承勋母子会铭记于心的。”
萧淑沂赶忙扶起太后,“母亲,我知道事情非同小可,当时就阻止了承勋继续说。他要是再说下去,能不能活到现在还不一定呢?!也是我先去给承勋求情,又让姐姐去找母亲。现在的问题就像讯哥说的,于理他凭什么赦免勋弟;于情,陛下现在正在气头上。我劝您先回去休息,我一定想办法。母亲放心,我这就叫宫女去跟姐姐说,除非讯哥上朝,我们一定先劝解并且缠住他,保证弟弟暂无性命之忧。然后,我再想办法。”太后心想,就是皇后点子多,她要救不了也没人能救了。得了,那先回去吧。
大家都一晚难眠,太后要救儿子,皇帝被弟弟气个半死,皇后在想办法,皇贵妃陪着皇帝。刘承勋呢,他出生之时,太祖已然是朝中重臣,一直到现在就是生活在蜜罐中。这下给关天牢去了,第一次呆在蚊蝇鼠蚁横行四窜的地方,母亲也没来救他。冯娇更是一夜没睡,一边担心承勋,心想胶东王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全是因为我惹的祸;一边担心他是否会再牵连家族。
第二天,皇帝上朝问问了常规事务,然后到御书房和刚到汴京的王波长谈到中午。中午,管理天牢的大理少卿求见皇帝,说胶东王关到现在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怕王爷出点什么事情不好跟皇帝交代。承讯厉声告诉大理少卿,胶东王这个封号已经没有了,他现在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死囚。牢饭平时什么样就给他什么样,也不许优待,就关在最差的牢房,饿死渴死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下午,太后去看小儿子。刘承勋抱着太后痛哭流涕,鼻涕都蹭在太后的衣摆上了,从来都是锦衣玉食的王爷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罪。太后一见刘承勋被蚊子叮的满脸是疙瘩,再一看给的饭,怒骂大理少卿是不是不想活了,把王爷弄成这样,快给王爷换个好点的住处!大理少卿一个劲在那里说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就是没有实际行动。太后明白了,皇帝怒极了,没有皇帝的指令,他不敢换。
太后知道再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跟刘承勋说,“儿啊,你再等等!母亲一定把你救出去!”
出了天牢,太后就去找皇后萧淑沂,跟萧淑沂说,我拼着太后不当了也得救儿子!这句话倒一下提醒了萧淑沂,萧淑沂问太后,“母亲,真的太后不要了换儿子一命,您老人家舍得吗?“
太后斩钉截铁的说,“舍得!”
“那我有办法了,可以试一试!”萧淑沂的办法是,皇帝不是说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抗旨不遵、大逆不道、欺君之罪被赦免吗,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太后会把自己降为国公母亲。她请太后去见皇帝,跟他讲,由于自己没有管教好儿子,惹出这样的祸来。请自降为胶东公母亲,恳求皇帝看在胶东公母亲生陛下养陛下一场的份上,给胶东公一条生路。从此,我愿带着胶东公偏居海岛,闭门思过。
一听这话,太后没有半点犹豫,立即让宫人取来笔墨纸砚,写了一份太后诏书,意思就如萧淑沂所说,最后加了一句,如若陛下不许,愿与胶东公共赴黄泉。
晚上,太后拿着诏书去找皇帝,一见儿子,就跪下高呼:“国公母亲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承讯一看这种情况,忙也跪在母亲面前,心想,什么样的母亲宠出什么样的孩子啊,这种情况已经是第二次了,这次玩什么招数啊!太后一边将诏书递给承讯,一边跟旁边的李沁说,“皇贵妃娘娘,快扶陛下起来,陛下受得起我的跪。”
李沁不知所措,赶忙跟着跪下,也不知是该去扶皇帝还是扶太后。承讯没有起来,跪着接过太后给他的诏书,打开一看,默然无言。良久,承讯叹了口气,站起来去扶母亲,可太后就是不起来。承讯默默看着母亲,说了句“准奏!”太后立即起身出去,李沁刚要去追,皇帝就把她叫了回来,然后命令侍卫拿着皇帝的手谕去天牢。
刘承勋被皇太后,不,他的母亲带出了天牢。冯娇见承勋被带了回来,很是高兴,“母亲,您奔波了一天,快回宫休息吧,承勋我来照顾。”
太后叹了口气,对两人说,“萧淑沂让我倒逼了一下皇帝,从此以后我只是胶东公母亲,不是太后了。永宁宫已经不是我该住的地方了,明日我们就去胶东海岛,了此余生。儿啊,你该长大了!以后再出什么事,母亲真的救不了你了…”这下,刘承勋才知道自己出狱,太后付出了什么代价。冯娇也真的后悔了。连太后都跟他们一起流放了,他们还能再回来吗?
七月十三日,早朝之时,皇帝刘承讯向大臣们宣布,胶东王和胶东王妃擅自指使下人企图联络前朝皇后,降为胶东公。赦免胶东公抗旨不遵和大逆不道之罪;太后管教胶东王不严,自降为胶东公母亲,随胶东公夫妇一同流放至东海海岛,闭门思过。太师冯道告老还乡,长子冯平回乡侍奉,次子冯吉管教妻女不严,正四品降为从九品发配塞北东域任职,冯吉妻杖责三十,冯氏一族其他人等流放东域。
皇帝本想不了了之,结果事情却闹成这样,只能当朝宣布为这件事情画上一个句号。内阁大臣们都明白,胶东王不仅是监察三司所说的罪名,还有抗旨不遵和大逆不道之罪,是太后自降保他性命。也有不少大臣为太后求情,皇帝又跟大臣们解释,太后是代胶东公受过,你们要体恤母亲的苦心。
退朝之后,皇帝没有去麒麟阁,他不想见弟弟,让皇后萧淑沂和皇贵妃李沁去送太后。幸好皇帝没去,万般失落的冯娇对刘承勋失望之极,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恨不得一见到皇帝就跪谢皇帝册封,再问问皇帝,他的册封还算不算…
一切尘埃落定,皇帝又准备重新启动讨伐定难军的事情,谁料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的弟弟李彝殷亲自带着上好的驼马来汴京,向皇帝谢罪。李彝殷这个名字似曾听过,可是承讯没有想起来,一见人确实是一个陌生的面孔。李彝殷向皇帝保证,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从来都是忠于大汉的,哥哥李彝超虽然不是先父最大的儿子,但是确实是嫡长子,继位定难军节度使本是名正言顺的。他俩人的大哥不服,几次发动叛乱都被打败,逃往定难军管理最薄弱的西北部,联合西州楼兰对抗定难军。
最近,有叛逃过来的人向李彝超报告,叛军和西州楼兰几次越界骚扰大汉,想嫁祸给定难军节度使。哥哥李彝超听说此事,特派弟弟李彝殷来向皇帝表示,陛下犹如贺兰神山,是他心中的神,他永远忠诚于陛下,如有异心,天诛地灭。
礼也送了,忠心也表了,高帽子也戴了,承讯龙颜大悦。承讯说,“朕对定难军节度使是信任的,不然也不可能接到云内州的战报都几个月了还在等你们来解释。如果剿灭叛军需要帮助,朕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
李彝殷出使汴京很好地解释了皇后的困惑,为什么“定难军”偏偏要舍近求远去骚扰云内州,因为想嫁祸给定难军的叛军只有西北部一小块地盘。这下师出无名,不好再去打定难军了。御书房的军事决策者们又把目光移向了淮河以南,选定了最实惠的南唐江淮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