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治久安难有解 宁静后宫起波澜(1 / 2)
岁末年关,承讯非常忙碌。首要的是国事,一大清早上朝之后,就坐在御书房处理各种烦杂事务。
王守成带来了喜忧参半的军情。农垦司江南署二部送过来的消息是,投资万贯却没能把皇甫继勋送进内阁。燕王李景达有他自己的打算。他说服了魏岑、周宗等人,将武昌军节度使林仁肇升为枢密副使,而把皇甫继勋升为武昌军节度使。承讯感觉这样对于打探江南军情是非常不利的,唯一的好处是将来攻打江南,有很强作战能力的武昌军就很容易搞定。既然皇甫继勋远离了政治中心,还是要让王守成给二部下命令,继续寻找新的目标。
赵普从中卫城回来复命。看到三部门的城防验收意见,承讯表示满意,又向赵普问及,如果派他去修米仓道,有什么想法。赵普询问了米仓道的情况之后,请示皇帝,是从汉中修到巴州,还是修到平昌?
承讯想了想,先修到巴州,希望能在明年秋天前将道路修好,驿站可以再考虑。赵普有点担心。山高路险,怕是只有半年时间太过仓促。
赵普提议,如果攻蜀可以试试佯攻东川,实际强攻剑州。承讯看着赵普,赵普赶忙跪下谢罪,这既非他的管辖范围,又非他所擅长,本不该擅加揣测。承讯让赵普起来,并告诉他,修米仓道也是造福一方。
承讯封赵普为正三品东川巡阅使、固城伯。赵普成为第一个因修城而不是军功获封爵位的官员,不过,修城也算是一种军功吧!毕竟他还是个普通官员,承讯没有对他进一步透露战略意图。
承讯又和赵普长谈治国之道,赵普起初说话比较谨慎。面对智者,承讯展现了应有的诚恳,感慨唐末之后战乱不断,数十年间,帝王更换犹如儿戏,争战无休无止。承讯问计于赵普,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见皇帝如此把王朝更替这样的问题拿出来讨论,赵普有点受宠若惊,开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感谢皇帝的知遇之恩。赵普给出了他思考已久的答案。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承讯问赵普,当年孟知详有一群很有谋略和作战能力的大将,方能以区区西川之地消灭东川,北拒中原,建立蜀国。孟昶即位之后,以文官担任节度使,除去骄兵悍将、固然能够巩固皇权,蜀国百姓安居再无内乱。
皇帝的意思是,赵卿家你的策略蜀国皇帝孟昶已经用过了,除去悍将去除精兵,可是这样一来谁来为皇帝守卫四方?
赵普的建议对于承讯来说只有共鸣,没有新意。承讯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采用了徐而图之的策略。节度使们都换成了亲信,正如赵普说的钱谷已收,政权也已经收了一半,但是天下未定,还需要他们为皇帝和国家守卫四方。这些时间,承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若是尽去节度使,天下又怎能真正安宁?蜀国的今天就是大汉的明天。
承讯曾经和萧淑沂讨论这个问题,也和姜成信讨论过这个问题,都认为这是一个无解的话题。
太傅告诉承讯,秦朝亡于宦官,前汉(西汉亡于外戚,后汉(东汉亡于宦官,前晋(西晋亡于内讧和外族入侵,后晋(东晋亡于权臣。皇帝掌控大权治理天下,则能长治久安。
太傅认为,皇帝不要过度解读大唐灭亡于节度使制度之事。大权旁落,不是外戚,就是宦官,再就是权臣。皇帝昏庸无能或者玩物丧志、不理国事才是历朝灭亡的根源。
太傅安慰皇帝想开一点,一代只管一代人,我们两人手长一点、多管一代,再后面哪能管得到呢?
有些不甘心的承讯,现在又把这个问题拿来问赵普。
除去悍将去除精兵,可是这样一来,谁来为皇帝守卫四方?赵普显然没有想到会有这一问。赵普思考良久方才回答。其实,陛下已经开始着手处理此事了。天下长治久安的策略唯有一个,就是陛下保重龙体、长命百岁。
承讯想了想,御书房议事,赵普不应该这样毫无遮掩的奉承,笑问赵普,“赵卿家,你这是在劝朕不要御驾亲征吗?”
其实大汉兵退河西,赵普就非常担心,皇帝为之奋斗十余年的天下安宁,可能会毁于一旦。赵普谦恭地回答,“是的。萧干、慕容彦超、高怀德和邱衡这些镇守四方的大将们,有陛下在,他们就能造福一方。”
赵普表示,毫不担心这些镇守四方的大将们会背叛陛下,现在他们的部下更不敢多言怂恿。但如果陛下有什么不测,无论是皇太子,还是恕侯,都不足以震慑天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大将们的部下贪图富贵,就会有作孽之人拥戴他们,这些大将们可能就会动心。
赵普十分认真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精兵强将和骄兵悍将完全是由皇帝来决定的,皇帝强就只有精兵强将,而皇帝弱就只剩下骄兵悍将了。这是又一个版本的太傅式劝慰。
承讯心想,正如太傅和赵普所言,要想延续大汉就要把太子培养好;手再长一点,就是要求太子把太孙也教育好,再后面哪还能管得到呢。
左宰相王章生病了,一连三日告病不上朝。承讯派宫人带去皇帝的问候,又派太医去给王章看病。太医回来禀告宰相大人的病情,说了一大堆,委婉地表示,并无大碍,不过要注意休养和调理,不要再喝烈酒。承讯心想,原来是前列腺炎增生这类疾病,让太医多准备一些合适的补品给王章送去。
结果,王章第五日就跑来上朝了。承讯观察他的举止,身体还是有些差强人意,一直在强忍。下朝之后,王章又跑到御书房来谢恩。承讯不忍心他站着,还专门赐了坐。王章痛哭流涕,感谢皇帝的厚爱,一定要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决意把三千两银子上缴国库。
承讯心想,王章这是心中有愧来退赃,还是干什么呢?王章平时虽然贪财,日子过的还是很节俭。为了过酒瘾还专门买些低劣的烈酒喝,这样同样的价格能多喝点…承讯说,“王爱卿,算了。银子你留着,就当朕赏赐的,好好养养身体吧。”
王章却坚持说皇帝帮他识破骗局,至少挽回五千两损失,这是应该的!既然这样,承讯也没有再坚持,接受了王章的请求,同样让宫人多选了一些绵柔型的贡酒给王章送去,并提醒王章,要按照太医的嘱咐、千万别再喝烈酒了。
想着王章的情况,承讯体会着赵普说的话。当初在晋阳,王章就是太祖的得力助手,后来我即位,王章成了国家的功臣。可是,如果我要是死在了东都的晋宫,承佑即位后,他或许就会和苏逢吉和史先肇这些人成为骄横之臣。
后位之争结束后,萧淑沂和李沁的相互妥协使得后宫归于平静。现在钟芳芳的出现,平静的后宫出现了波澜。
萧淑沂可能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钟芳芳就来了。承讯跟她解释再三,萧淑沂表面上算是接受了,但是内心还是不接受的。李沁向钟芳芳伸出了友谊之手,没事派人来问问生活上有什么需要的,偶尔也会来看看她。
一日,李沁来熙宁宫和钟芳芳闲聊,钟芳芳告诉李沁,当日见到皇帝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要去救眼前的这个人,一直以为救的只是一名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