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筷子学说(2)(1 / 2)
这是蒙恬至今为止人生中参与的最特别的政治商讨。
这不是小孩子学大道理的学习会,而是关乎千万人乃至天下何去何从的政治讨论会。
这里不是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的门客大臣们的说辞,而是一把筷子、三个小人的简单话语。
蒙恬知道,今天这里发生的一切,将会给秦国,给六国带来无法预测的结果,但他更知道,这结果必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这天,是公元前25年冬月初四。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难折断。
无论筷子长短,它的本质都是筷子,长短只是它的样子,所以,可以轻松折断。
而一捆筷子,却是难以折断,但其中的不合众的却是容易折断。
而一捆没有突出部分的筷子,却是难以折断,但并非不可折断,只是力道不够大而已。
但此类筷子,使用蛮力虽然能将其折断,却是会使折断者手足受伤、破皮流血。”
嬴政的话,大致让蒙恬知道桌面上断裂的筷子是怎么一回事了。
杜哲点头,然后接着问道:“是故,仅此而已?”
蒙恬闻言,被从团结就是力量的感概中拉了出来,想到了另一面的故事。
恰好,嬴政接下来的回答,解答了这一切。
“人如筷子,长短为能力、权势、金钱、地位,不尽相同。
纵使一人之力如何非凡,终究不过血肉之躯,匹夫亦可血溅三尺堂前,皆可任意握其生死。
若人皆为个人,则与野兽家禽无异,纵有千古才华,万载奇能,亦是无有今日之文明。
是故,人之所以为人,不于假外物,在乎于聚哉!”
蒙恬懵了,你们折断几根筷子,就讨论出这种高大的学问?
这和蒙恬从小在军功贵族家庭,所接受的世界观、人生观完全不同,甚至嗅到了离经叛道的人世观。
蒙恬不知道接下来的内容自己该不该听,可是,嬴政和杜哲既没有让他出去,他内心也想听下去。
只是内心却是犹豫不定,如坐针毡。
杜哲眼中全是惊讶,他没想到这层啊,嬴政居然悟到了。
学问知识,真是不论不出新啊!
而且,论证更应没有界限。
鸡舍里的学者,当应跳出围栏,再回到围栏,方有真知实见,方能悟出道理。
杜哲感叹万分地点点头,示意嬴政接着说。
“人为人,却是不足以成为国家,更无法成为文明。
荀子言说,人之初,性本恶。
人之有劣,但人亦有从,能者非为人,然,可为人之公者、君者、王者,乃至天子乎。
是故,短筷为散,长一短十为集。
绳索为连,故为邦国。
然,长出短凡。长者,不近短者,短者必不护长者矣。
诚如君王为长者,黔首庶民为短者,君不体民,民亦不识君。
旦则军败山倒,宫闱屠戮殆尽,墙外民众亦与常日无异,合该此邦国亡矣。
君亡则民散,社稷亦分裂,为外者所折断。”
说着,嬴政拿着被折断的筷子示意,筷子上还挂着未脱落的绳索。
见两人没有说话,嬴政继续说道。
“故君与民,当为一体。
君王体恤民意,民众知识君主。
君主以民之心为心,民当以君之意为意。
当此国,上下顺通,列序有理。
如此之国,天下之师,无人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