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万更掉落(1 / 2)
葡萄酒天然发酵的时间需要二十多天, 十阿哥和十阿哥对酿造葡萄酒的事十分上心,还跟康熙请示就住在葡萄酒庄园里面。
整整一个月,他们两人每天都巡视葡萄酒的庄园,也看老师傅们种植葡萄和酿酒。
这时候开始种, 酿造的自然不可能等这些葡萄结果, 是从其他地方运过来的。
葡萄运输的耗损极大, 好在已经派人把三年以上的老葡萄树移植过来。
护理得当的话,当年就能结果,只是产量不如在原来的地方。
需要休养生息,次年结果就能跟原来一样多了。
十阿哥还把师傅对葡萄酒酿造的过程从头到尾都记录下来, 十阿哥则是记录了葡萄树移栽种植的打理。
只依赖这些老师傅是不行的, 回头这些人要不干了, 知道过程还能让别人接手。
另外就是记录下来, 也能琢磨一下如何能更好提高酿酒的技术, 以及栽种葡萄能增加结果的办法。
老师傅们做了几十年都一样,只口口相传, 按部就班,从来没想过改变。
要想做得更好, 就需要记录下来,仔细分析还有什么能够提高的地方了。
一个月后,第一批葡萄酒酿造出来。
不过暂时还不能饮用, 需要放置一个月来二次发酵,口感才能更好。
老师傅认为放置两个月后的口感最好, 十阿哥在第一个月的时候跟十阿哥尝了半杯, 口感确实一般。
等第二个月的时候,喝着就已经跟西洋人送的葡萄酒非常相似了。
这让两人更有信心,还把其中一桶葡萄酒带回宫中。
第一批葡萄酒就此酿造出来, 康熙十分高兴,特地召了几个阿哥过来一起陪着痛饮。
大阿哥自然来不了,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九阿哥和十二阿哥都被叫过来了。
唯独十四阿哥没来,康熙还觉得奇怪道:“之前叫小十四过来喝酒,他每次都第一个到,今天怎么不愿意来了?”
十阿哥就笑着说了之前十四阿哥醉酒后发酒疯的事:“十四弟这是怕喝葡萄酒后又发酒疯,坏了皇阿玛的兴致,所以不敢来了。”
九阿哥也笑着道:“十四弟还跟儿臣说,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康熙听得好笑道:“真的吗?小十四居然要戒酒,准备滴酒不沾了?”
他还是让李德全把十四阿哥叫了过来,亲自一问。
十四阿哥连连点头道:“皇阿玛,儿臣再也不敢喝酒了。儿臣酒品不好,喝酒误事!”
难得他有这样的觉悟,康熙就道:“你之前是喝多了,只喝一杯也无妨。”
他说到这个份上了,十四阿哥偷偷看了几个兄长一眼,只好跟着落座,被塞了半杯葡萄酒,低头喝了一口有点惊讶道:“这是十哥和十阿哥让人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吗?喝着跟西洋的葡萄酒差别不大,挺好喝的。”
十阿哥听着就笑了:“十四弟这话实在恭维我了,这酒喝着跟西洋那边还是有点差别,再等一个月,这味道就更好了。”
十阿哥也点头附和道:“确实,老师傅说放置两个月的口感更好,我却觉得再放一放会更加好了。”
十四阿哥喝得很珍惜,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生怕一下子就喝完了。
看他喝得如此小心,康熙都要看不过去了:“你这叫抿酒,不叫喝酒了,喝完还给你再添半杯。”
康熙喝了一口葡萄酒后也道:“确实跟西洋那边的葡萄酒有点差别,却也不太大,挺好的。”
毕竟两个儿子吃住都在酒庄足足两个月,第一批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其实康熙并没有太大的期待。
如今他亲口喝了,发现第一批葡萄酒就能酿得这么好,对以后酿造的酒水就更有信心了。
“不错,以后朕的葡萄酒就靠你们了。”
十阿哥和十阿哥连说不敢,众人也跟着喝了起来。
四阿哥喝了一杯就放下了,其他人见了,也不好意思多喝。
康熙见状就无奈道:“老四你这是做什么,怪扫兴的,难道不喜欢这葡萄酒吗?”
他这么一问,十阿哥和十阿哥就紧张看了过来。
四阿哥连忙笑着解释道:“并非如此,儿臣想着这是十弟和十弟特意带进宫来献给皇阿玛的第一批葡萄酒,意义非凡,想着尝尝就好,反正以后不还有更多的葡萄酒吗?不急在一时。”
这话叫康熙笑了:“也罢,以后的葡萄酒少不了你们。”
回头康熙把葡萄酒送去给皇太后和后宫嫔妃都尝了尝,余下一些就召了几个熟悉的传教士进宫来。
传教士一喝,还以为是西洋进献的葡萄酒,没太大的反应。
唯独其中一个传教士出自法兰西,家里也有酒庄,对这葡萄酒的味道尤为敏感,一喝就察觉有点不一样来。
他联想到康熙突然召见,进宫后只请他们几人喝葡萄酒,实在有点奇怪。
这法兰西传教士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张诚,这时候就问道:“尊敬的皇上,这葡萄酒喝着不像是法兰西的酒庄所出。”
康熙听着就笑笑道:“张诚你这舌头挺厉害的,一尝就知道了。确实,这是朕的酒庄出的第一批葡萄酒,味道勉强过得去。只是第一回,下回应该能更好了。”
其他传教士大惊失色,没想到有一天这边也能酿造葡萄酒!
张诚并不意外,康熙如此聪慧,对西方的学识一点就通,学得极为通透,还能让人仿造出不少东西来。
只是葡萄酒而已,里面的技术并不复杂,康熙能派人复制出来就不意外了。
不过张诚也能明白这些传教士的诧异,毕竟不少葡萄酒都是由他们的母国派人不远千里送来。
因为康熙喜欢葡萄酒的关系,葡萄酒进口是年年在增加。
如今康熙底下已经能自己酿造出葡萄酒,还会买进口的葡萄酒吗?
这样一来,如此大的好买卖就得没了!
有传教士低头又喝了一口,原本想要说葡萄酒完全不及自己母国的。
然而他一开始说就算了,如今听说这葡萄酒是康熙派人酿造的时候才开口说这葡萄酒不好,实在是太刻意了。
一开始没察觉出来,不就是葡萄酒的差别不大吗?
康熙在上首自然看出传教士纠结的神色,就笑笑道:“如今葡萄酒庄园还在起步当中,酿造出的葡萄酒并不多,跟你们的买卖暂时也不会断。”
有康熙的保证,得知葡萄酒买卖不会因此没了,在座的传教士偷偷松了一口气。
唯独张诚明白,康熙说的是暂时,并不是一直会继续买西洋的葡萄酒了。
暂时这边的庄园还没能把葡萄酒量产起来,等产量起来了,就没西洋的葡萄酒什么事了。
最多康熙偶尔买上那么一点,当做是换换口味,那数量就要大幅度下降。
张诚琢磨着得写信告知法兰西国王,尽早想想有什么别的买卖能够接过葡萄酒的缺口。
不然这边出口到法兰西的瓷器、丝绸和茶叶数量巨大,没了葡萄酒买卖来平衡,那么法兰西的金银就要源源不绝送到这边来了。
康熙可不管这些传教士的烦恼,炫耀完自己庄园新一批的葡萄酒,没让他们喝太多就打发人出去了。
几个传教士跟张诚私下嘀咕道:“要多喝点,我就能品出跟咱们的葡萄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务必让尊敬的皇帝明白,咱们的葡萄酒能更好!”
张诚看了几人一眼,只觉得他们还真拎不清。
康熙摆明是觉得西洋葡萄酒太贵,可能也担心哪一天两边闹翻了,他就没葡萄酒能喝了,还不如自己圈一片土地做庄园来酿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不用担心西洋人什么时候断了葡萄酒。
他们不想着怎么换个更好的买卖来替代葡萄酒,还想改变康熙的主意,做梦呢!
这位皇帝什么时候能轻易改变主意了?
想想康熙的几个儿子,不但做了玻璃画的买卖,还做出了冰镇葡萄酒杯的冰池来。
洋商每次竞价都抢疯了,哪怕隔差五才出一件,就已经让阿哥们赚了个盆满钵满,更别提是阿哥身后的这位皇帝了。
四阿哥让洋商竞价了一段时间,冰池卖了一部分,就开始派人送去江南了。
这也是九阿哥帮忙递的话,京城的洋商虽然多,江南也不少,这些洋商认为四阿哥不能顾此失彼!
反正都是让人送钱,哪里的洋商送钱有什么不一样?
只是在京城的卖得多了,四阿哥才转战江南。
他在那边也置办了一个大院子,给江南的洋商发请帖,还要验资。
验资这个建议,还是叶珂给四阿哥提的。
一来可以证明洋商的实力,二来能证明他们的身份。
要是有人浑水摸鱼进来搞破坏,冰池是瓷器,坏一点就等于废了。
当然这是以防万一,要一一查清楚这些洋商的身份实在太费劲了,还不如验资,看看他们的钞能力如何。
而且他们来竞价,身上带的银钱不够,那不如让出位子给其他洋商。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钱的洋商,竞价的话价钱就能更高了!
当然这验资的手段也让有些洋商不满,他们哪怕不买,去竞价的时候过过眼瘾也好啊!
以后回国了,他们还能跟人吹嘘一番,要假装自己竞价只输了一筹,那就更好了。
既有面子,又是吹嘘的样本。
如今这吹嘘的机会都不给,他们能乐意吗?
四阿哥一向不会惯着这些人,反正不验资就不让进去,让那些只是想进去看热闹的洋商都挡在门外了。
能进去的洋商美滋滋的,只觉得自己的财富足够被奉为座上宾,也是极有面子的事了!
有些洋商的钱袋不够厉害,于是就另辟蹊径,给四阿哥送消息。
叶珂感觉这些不愧是商人,脑子真灵活,居然想到财富不够消息来凑!
不过大多都是不怎么重要的消息,所以没能蹭上这个福利。
唯独有个洋商递来的信笺里面,提到一件很有趣的事。
四阿哥最近在书房里看这些信的时候,如果弘晖在府里,都会叫上他一起看。
很多事光靠四阿哥直接说,弘晖很难明白,还不如在实践中学习,弘晖能记忆更深一点,又能学以致用了。
信笺送来的不少,四阿哥都看一遍,让弘晖自个看一遍。
弘晖很快就挑出一封信来,指着上面说道:“阿玛,这人提到江南最近的一件事。就是当地天主教宣布,让教徒不能祭拜先人。”
叶珂在旁边听得挑眉,这江南的天主教管得还挺宽的。
康熙因为对传教士都挺宽容的,让他们能够在国内传教。
传教士都很识趣,都说不管信什么,只要向善就行。
这地方的传教士看来脑子不太好,居然想要教徒摒弃祖宗,这可能吗?
四阿哥对弘晖点头道:“此事我已经派人去江南查探,很快就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只是个洋商开玩笑说的趣事,四阿哥不会完全当真,却也不能当个笑话看过就算了。
要是真的,这传教士就不能留了。
没几天江南打探消息的人传信回来,这事居然是真的!
四阿哥立刻进宫跟康熙禀报此事,康熙听到后大怒,派人把江南这个叫铎罗的传教士赶出大清。
这还不够,康熙派人四处查探各地传教士有没乱来。
好在除了这个脑子不好的铎罗之外,其他人还是知道在别的国家收敛一二。
四阿哥却觉得只把人赶出去还不够,还得派人去罗马跟教皇谈谈。
说是谈谈,当然是让教皇管束一下底下的传教士,要是再出铎罗这样的人,那他们就没必要继续留下了。
要不是康熙喜欢这些传教士能说说西洋的一些学术,四阿哥早就把一些不怎么安分的传教士通通赶出去了。
使臣最后选了两个人,一个是法兰西的传教士艾诺,一个是精通法兰西语和葡萄牙语的礼部官员樊守义。
两人坐船从澳门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西班牙,还去了意呆利然后到达葡萄牙,再到罗马见了教皇。
前后经历了四个月才到达,可谓艰辛。
罗马的教皇大吃一惊,没想到大清的使者千里迢迢过来告状。
他听说铎罗的事后也吓了一跳,再重申自己从来没让铎罗如此行事,又连连表示歉意。
罗马国王得知后召见了两人,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使者回去跟康熙道歉,也澄清此事。
叶珂也没料到康熙不满这个叫铎罗的传教士任性妄为,就大费周章派使者去罗马找教皇告状。
她感觉这个举动隐约有点熟悉,等下,不就是四阿哥之前做过的吗?
四阿哥看着哪里不顺眼,感觉不高兴,立刻写折子跟康熙告状!
康熙一个不高兴,就派人去找教皇告状!
只能说这不愧是两父子,行为模式都一模一样了?
让他们不高兴,那必须不能藏着掖着,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不痛快了!
教皇都不敢反对,这些传教士要还乱来,就别怪他们不客气了!
消息传遍各地,各地的传教士立刻夹紧尾巴做人。
教徒要拜祖先?那必须能拜啊!
想要给先人拜祭,放在其他的最前面,那必须可以啊!
哪怕让传教士跟着一起过去拜,那都没问题!
当然这件事有的人觉得小题大做,只把那个传教士赶出去就足够了,没必要大费周章跑到罗马去告状,光是船队的花费就不菲。
也有想法更极端的,就该把传教士通通赶出去,更不该接纳太多西洋的东西,闭关不让他们进来就更好了。
四阿哥在书房里也跟弘晖提起这件事的后续处理,打算手把手教导他这件事的想法。
自然一开始,四阿哥会问弘晖心里是怎么想的,更赞同哪一边?
弘晖想了想道:“阿玛,儿子觉得皇玛法既然让西洋的东西进来,必然有好用之处。当然也有不妥的地方,但是每件事不能一概而论。”
他又比划道:“就跟刀剑一样,用在坏人手里就能伤人,用在好人手里就能救人。但说刀剑就是坏东西,那就是偏见了,刀子要怎么用是持有者的事,西洋这些知识和物件也是如此。掌握在谁手里,用在什么地方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弘晖并不赞同那些完全否定西洋的人:“把人都赶出去,就像是全盘否定了对方。看似是厌恶他们,更像是蒙住自己的双眼,不想看见就好了。”
因为不喜欢,所以都不想看见,就通通赶走,然后把人关在门外,对自己根本没有一点好处。
四阿哥微微颔首道:“那些说小题大做的人,你又是怎么看的?”
弘晖板着小脸道:“怎会是小题大做?这事明明对方做的不对,我们要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他人见了,很可能觉得咱们不当一回事,他们下次就还敢做了。”
甚至可能提出更加无理的要求来,一点点试探他们的底线!
要是他们毫无反应,那么这些传教士就可能得寸进尺了!
四阿哥听后,微微笑道:“不错,正是这样。”
“一开始没有表达出我们的愤怒和不满来,以后他们就会越发过分了。有些人觉得小题大做,咱们就是小题大做怎么了?”
“占理的是我们,就该比谁都要愤怒,只是千里迢迢去告状而已,没让教皇赔偿,我们已经足够客气了。”
当然,虽然他们没提,教皇还是给了足够的歉意,让使臣带了一船队的黄金回来。
都说教皇有钱,是真的不一般的有钱。
这黄金压得船只沉了不少,一路小心翼翼回来,生怕遇到海盗。
不过他们也不用担心,毕竟教皇更担心,特意请罗马国王派出船队护送他们回到马六甲海峡后才回去。
如此,使臣平安回来,还带来了一船队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