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章 或许也可以拍成电影(2 / 2)
快中午的时候,布莱丝和丹·布朗一起去了书店。
于东正好也有些累了,便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正好见他们一面。
见到布莱丝的时候,于东有些意外,虽然对方保养不错,气质也很好,但是看得出来,应该有四十岁了。
于东记不得丹·布朗多少岁,但是丹·布朗现在就站在于东面前,怎么看也只有三十左右,两人估计有至少十岁的年龄差距。
关于丹·布朗的私人生活,于东并不了解,他只看过丹·布朗的作品,所以对于丹·布朗后来是否跟布莱丝在一起,他也并不清楚。
见到于东,布莱丝非常热情,先是跟于东握握手,然后对他介绍,“这就是丹·布朗……”
于东笑着摆手,“布莱丝,不用介绍了,你知道的,我跟丹·布朗见过。”
随后于东主动跟丹·布朗握了握手,“好久不见啊。”
如今的丹·布朗还没有写小说,在音乐界也混得不好,心情比较郁结,如果不是布莱丝拉着他过来,他大概不会来见于东。
布莱丝一直认为丹·布朗是有艺术天赋的,所以一有机会就到处推销丹·布朗,这次过来找于东,倒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就是想要跟于东这么一个如今在影视圈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搭上关系。
见面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布莱丝跟于东在聊天,丹·布朗只是静静地听着。布莱丝跟于东聊的东西也没什么营养,因为两人不是一个圈子的,布莱丝也不可能跟于东聊音乐,最多也就提一提丹·布朗的那张专辑。
其他时间,布莱丝都在夸于东的小说,于东想要夸回去,也不知道夸什么,他只知道布莱丝是国家作曲学院创作系的主任,其他的都不了解。夸丹·布朗吧,也只能夸一夸他那张专辑,夸多了又显得很假。
十五分钟之后,布莱丝主动告辞,他知道于东今天比较忙,外面还有很多读者在等着。
于东笑着送他们出办公室门,然后对丹·布朗说,“布朗先生,我平常不在美国,如果你想找我的话可以通过吉米。吉米你也见过,上次跟我在一起的那个美国人,号码你们也有。我跟布莱丝一样相信你的艺术天赋,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得到好的发挥而已。”
这样的话像是客套话,不过丹·布朗还是感激道:“谢谢你,YU。”
于东对他来说比较特别,因为于东是第一个不知道他跟布莱丝关系而买了他专辑的名人,这样的肯定对他的鼓励是非凡的。之前他一度对音乐失去信心,要不是布莱丝,他甚至都已经放弃音乐了。
这次见了于东,虽然没说几句话,但是却让他对音乐重拾了信心。
送走丹·布朗之后,签售会继续进行。
程砚秋偶尔会来给于东添一点热水。
关于喝热水这件事情,罗恩有些不太理解,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身边有人平时喝热水的,凉水不是更好喝么?
不过罗恩还是尊重了于东的习惯,给他准备了热水,同时还接下了给于东添热水的活,不过看到程砚秋去给于东添热水,他便没有再去打扰。
他此时正看着长长的队伍发笑,不出意外,今天应该能卖出去至少五千本于东的小说。
当然,这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他们兰顿书店是全美第二个,洛杉矶第一个开办于东签售会的书店。
而且于东还同意等到签售会结束之后,给他们再留一些签名书籍,用作活动奖品。
这次签售会,卖得最好的当然是新书《致命身份》,其次就是《第二世界》。
《致命身份》他已经看完了,颇受震撼,既为结尾处的反转感到震撼,又为小说里面妙到毫颠的视角展开而震撼。
YU的写作风格一直是个迷,他似乎很喜欢做一些试验,从《生化危机》开始到这本《致命身份》,他的风格一直都有改变。
又或者不能算是改变,更像是……有这么一个战士,他的军火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他只会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它们。
当然了,也有人猜测之所以会不一样,是因为翻译者的风格不一样,或许YU的原作风格很统一。
……
马丁·斯科塞斯也参加了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他是从拉斯维加斯赶来的,原本他正在那里拍摄自己的新电影《赌城风云》。
第二天上午,他去了一趟环球影业,他有些电影上的事情需要跟公司那边聊一聊。
刚进到公司,就碰到市场部的总监乔·詹姆斯,对方一手拿着本书,一手捧着杯咖啡。
看到马丁,乔笑着打招呼,“嘿,马丁,《赌城风云》的预算又不够了么?”
马丁也笑道:“如果你们市场部能帮电影多拉几个广告,我就不会为经费而苦恼了。”
“之前不是给你们拉了个手表的广告么?我们已经尽力啦。”
马丁眯了眯眼睛,“你看的什么书?”
乔笑着举了举手里的书,“YU的新书《致命身份》,说不定后面我们公司还会投拍这部小说,我提前看看,做准备。”
“你总是能把偷懒说得非常冠冕堂皇。”
马丁当然知道YU,昨晚他还见过对方,晚宴时他曾动过念头去跟YU聊聊,不过最终因为遇到的朋友太多,YU身边又围了不少人而没有去。
想了想,他又问:“好看么?”
“我也是刚买到手,策划部的小伙子们都说很不错。自从咱们公司拍了《第二世界》之后,公司里有不少人都成了YU的书迷。听说今天YU在签售,不少人都想请假过去。”
听乔这么说,马丁来了兴趣,“我先去办正事,一会儿你把书借我看看。”
“我这本还没看呢……”
办完正事之后马丁去找乔,后者扔了一本《致命身份》给他,“我帮你从策划部借了一本,你先看着,不过记得还啊。”
马丁却摇了摇头,“我拿的这本是你的,你手里那本才是从策划部借的。”
说完,马丁就拿着书走了。
乔在办公室里翻个白眼,这个马丁,什么便宜都占。
马丁拿着《致命身份》回了家,在床边的软椅上舒舒服服地坐下,开始看书。
看了一会儿,马丁忽然感觉周围阴沉沉的,但是抬头一看,外面依旧阳光明媚,他才意识到不是现实中天气阴沉,而是这部小说太阴沉了。
如果把这部小说比作一间房子,那么这间房子应该没有窗户,没有门。有一个黑色的天花板,很高,四面也都是黑色的墙,只有一面墙裂了一条不算大的缝。
从这条缝往外看,能看到一丝光亮,但也仅仅是光亮,而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
虽然小说里面没有设置什么特别惊悚的情节,但是字里行间却有股无形的力量,这股力量把人拉到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静静悄悄的,只能听见不知道从哪儿传来的脚步声。
恰恰就是这样简单的脚步声,可以调动着读者所有的情绪。
这部小说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以及细节展现简直不可思议,这有些颠覆马丁的想象。因为之前他对YU的了解停留在《生化危机》和《第二世界》两本书上,虽然这两本书他都没有读过,但是他多少有些了解。
他本以为于东是个纯粹的商业小说作者,没想到他的小说竟然会这么细腻。
等到马丁看完结局时,他忽然拍了拍大腿:“竟然是这样。”
他原先认为这本小说想要探讨的是家庭、校园暴力、青春期,却没想到最终竟然转向了人格分裂。
不过细想一想,之前确实已经埋了伏笔。虽然年纪、性别、身份都不同,但是里面这几个角色真的让人感觉是一个人。
如果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
马丁忽然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一出来就停不下来了,他甚至找到本子和笔开始记录自己的灵感。
这里怎么改,那里又怎么设计。这部小说要改编成电影,肯定不能按照原着照搬,不然一定会死得很惨。书中很多心理描写用电影根本没有办法展现,马丁需要构思更多的情节来让电影变得饱满。
这么改着改着,不知不觉,竟然已经到了晚上。看着夜幕,马丁突然拍了拍脑袋,自己在想什么呢,《赌城风云》才拍,哪有时间操心下一个计划。
溯流文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