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朝堂之上的暗流(2 / 2)
“咣!”
李世民重重地把一封奏章摔到了桌案之上,他面前刚刚从长安赶回蓝田的长孙无忌也是脸色凝重。
他奉陛下之命,曾经回长安想办法说服兵部尚书杜如晦与一干大臣,拨出银钱与人员,效仿蓝田县的做法进行防疫,同时调拨万余精兵接受韩东时的训练。
长孙无忌的效率极高,短短几天功夫已经自长安归来……顺便还带了不少奏章,其中多半都是反对陛下调兵的意见,同时还有大臣表达了对突厥之战的看法。
李靖与李绩等将军还在北方带领将士浴血奋战,尉迟敬德等国公也随时准备北上支援,可是朝中已经有许多的大臣开始拖后腿了!
以长孙无忌的城府,眼神儿之中也带着几分难掩的愤怒。
又开始了,那些个文臣又开始了!
在武德年间,那些个腐儒老臣面对突厥南下的压力,就曾经提出过,让初生的大唐直接迁都江南以避祸。
当时若非身为秦王的李世民竭力力争,只怕现在大唐早就偏居于江南,把整个北方拱手让于突厥了。
李世民显然与长孙无忌想到了一处,不过更让他意外的是,此次长孙无忌奉他之令回朝,竟然还遇到如此多的阻力。
“辅机你老实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难道连杜如晦也反对朕的决定不成?”
长孙无忌连忙解释:“陛下明鉴,杜大人虽然最初之时,确实不同意把这么多的精兵交到一介县令手上,不过臣持陛下之令,略作说明之后,杜大人也没再多说什么。”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对于房杜这两个自秦王府时就跟着他的重臣,他还是能信任的。
既然长孙无忌这么说了,那剩下的是哪些大臣在反对,已经不言自明了。
“武德朝那些老臣,当初为了天下安定,朕没有逼近过甚,不论是对于先皇老臣还是前太子齐王府的幕僚,都称得上仁至义尽,他们是否误以为朕乃好欺之人?”
长孙无忌忍不住添了一句:”其中,谏议大夫魏征魏大人,是反对得最激烈的。”
他这几乎是明着给魏征穿小鞋了。
李世民斜眼瞅了长孙无忌,无奈地摇了摇头。
无怪乎长孙无忌对魏征很看不过眼,应该说整个秦王府的旧臣们对于魏征都看不顺眼。
当初魏征乃是前太子府的重要谋臣,屡次为前太子献计,要铲除整个秦王府。
李世民以过人的胸襟,宽恕了前太子府与齐王府的旧臣也就罢了,不知为何,陛下跟魏征这老儿竟然瞧对了眼,直接任其为谏议大夫。
魏征也是够蹬鼻子上脸的,对于陛下的官位他是受之不疑,但在朝堂之上专捡陛下不爱听的话说,经常被武德老臣们当枪使。
若非李世民对魏征格外优容,只怕长孙无忌等人早就挖个坑,让魏征死得很惨了。
李世民淡淡地道:“看起来朕还是得先回趟长安,几天不在,朝臣们还要反了天不成?”
长孙无忌点头道:“陛下乃九五之尊,长时间呆在蓝田县这小县里确实不宜,您还是要坐镇于朝堂之上,否则众臣人心不安。”
长孙无忌这次不只是在拍马屁,而是说出了实情。
以如此大唐朝堂人才之盛,也只有李世民才能压得下所有大臣,其他人互相各有不服,即使亲贵如长孙无忌也时常吃憋。
李世民略有遗憾地看向窗外。
“是啊,是该回长安了,没想到,这小小的蓝田县内有如此多新奇事物,比朕在长安之时,更能增广见闻,还能跟百姓直接接触,倒让朕有些留连了。”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的脸色道:“陛下,您是舍不下蓝田呢,还是舍不下韩东时呢?莫如直接下一道恩旨,把韩东时调入长安罢了。”
“他当日不知陛下身份方敢拒绝您的好意,若圣旨下达,他还能抗旨不成?”
李世民没有收回目光,摆了摆手:“似韩东时这等人才,强行调至长安反为不美,只要他能继续想出种种奇谋,搞出新奇有用的事物,在哪里不是为大唐效力呢。”
“只不知,现在这个时候,韩东时是否又有了什么新奇的点子。”
……
秦琼等人畅想着美好的前景,也知道韩东时想要通过他们三位国公促成此事。
几名武将虽然也有些城府,但到底还是直肠子更多些,既然心里已经认可了韩东时,也想与他更亲近些,干脆趁这个机会点醒他。
程咬金忍不住拍真敢韩东时的肩膀:“贤侄啊,其实就在蓝田县境内,有一个人说话比咱哥仨儿加起来还要管用呢。”
“我听说你跟长安来的钦差大人闹过脾气?那怎么行呢?你可知那位钦差大人到底是何身份?”
秦琼和尉迟敬德抚须而笑,他们也觉得韩东时早晚会知道陛下的真正身份,这时候点醒他也不错。
韩东时翻了翻白眼:“当然知道了,那不就是当今皇帝么,第一次来就露馅了!”
秦琼三人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