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楚国流民(4000字)(1 / 2)
秦军到底是否和以前一样厉害,楚国还没有体会到。
但是,定安君有多狗,有多蛮不讲理,楚国上下全部都见识到了。
定安君在巴蜀郡下令,借口粮食被违规大量卖给楚国,这是楚国使的奸计为由,禁止巴蜀郡与楚国民间所有往来。
原本是商人最亲密合作伙伴的江船,摇身一变,露出峥嵘。
畅通无阻的航道堵塞,江船都被迫堵在码头,好在定安君只针对楚国,齐赵燕的商船只要不去楚国,其他地方随意。
“罢了,定安君性格强势,是众所皆知的事情。胳膊怎么能拧过大腿呢?”
齐国商人长叹一口气:“还是卖去巴蜀算了,虽然赚的少了些,但出货快,顺道还能再买些纸张运去齐国。”
“纸张?那东西一遇水,可就废了!”燕国商人觉得这事风险太大。
齐国商人吐槽道:“纸张在齐国卖得好啊!那些贵族,富户发个请帖,都得用蜀纸。”
燕国商人羡慕了:“还是你们齐国富裕。”
齐国商人摆摆手:“比不得巴蜀商会!听闻我们的大商户一大半都加入了巴蜀商会。”
“定安君好像是巴蜀商会的会长吧。”
“对。”
啧啧啧……
起初,没有人把这个禁令当回事,还以为是楚国棉布对巴蜀棉布产生的冲击太大,定安君这才施以惩戒。
后来,不过半旬时间,秦王政下令:“如果秦国商人敢同楚国人做生意,视作叛国!”
!!!
这道命令惊呆所有诸侯国。
定安局视钱如命也就罢了,秦王怎么也跟着凑热闹?
这一招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吗?
这一项命令出现之后,在楚国的行商们卷起铺盖就走人,甚至有商人连在楚国的相好,都被抛下了,深怕被秦国定罪。
在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个秦国人都没留下,楚国往日喧闹繁荣的贸易市场顿时萧条下来。
“怎么办?阿翁,我们家里全是棉布啊!存粮只够三日的!”楚国的底层民众瞬时傻眼了。
好日子,就这样结束了?!
秦国商人带走的是财物吗?分明是这些底层民众的命啊!
“赵国的商人怎么说?”村老问先去打探的年轻人。
年轻人欲哭无泪:“他们不收棉布!他们宁可绕远去巴蜀郡,也不收咱们的棉布!”
“大人们呢?!他们不管管吗?”有人崩溃质问。
村老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大人们家中粮食堆积成山,金饼子可以用来铺地。这些棉布,对他们而言,算得了什么?”
对于封君们而言,棉布带来的损失可忽略不计,他们仓库内的粮食满得几乎要逸出来。
对于楚王而言,由于土地兼并严重,税收收不上来,一大群大臣在哭着喊着缺粮。
楚国闹粮荒了!
有人恶向胆边生,想要冲击封君的粮仓。但饿得几乎走不动路的庶民,如何打得过衣食无忧的戍卫?
这场小小的民乱,甚至都没上报到封君的案头上,就火速被平定了。
在封君们看不到的地方,楚人们挖树根,吃观音土,母亲没有奶水,便喂给幼儿自己的血肉。
老人们为了给家中省点粮食,便拒不吃东西,主动饿死,死前还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埋葬他,而是吃掉。
人间惨剧,每日都在发生。
“唉,你们要不然跟我走吧,去秦国。在秦国,总能混上一口饭吃。”悄悄去而复返的秦人,小声劝道。
“秦国可会收留我们?”楚人悲从中来,自己的封君和大王都不曾管民众,定安君会管吗?
“定安君虽有雷霆手段,但对庶民们很有慈悲心肠。再说了,树挪死,人挪活,你们在这里只是等死罢了。”秦人于心不忍道。
“我跟你们走!”饿得皮包骨的年轻人,抱着襁褓,晃晃悠悠地站起来。
昨日,他的妻子前去娘家求援,却发现娘家人参与民乱,被乱棍打死。
回家路上,他妻子因饿倒在贵族女眷马车前,被侍卫们一剑刺死。
都已经家破人亡了,何不去秦国闯一闯?万一能为儿子,闯出一条生路呢……
许多鱼就这样迎来第一波楚国流民。
流民们是划着木舟过来的,他们浑身被江水浸湿,柔软的棉布紧紧贴在身上,几乎就像一个骨头架子。
干瘪的肚子,突出的八根肋骨,两颊深深的凹陷下去,眼神呆滞。
有的明明已经脚踩在秦国的土地上,双手却牢牢抱着木浆,机械地做着划船的动作。
“太可怜了,你们封君都不管你们吗?”
“听陶说起过,封君粮仓里的硕鼠比貓还大。他们为何不分救济粮?”
“是你们没为封君们做贡献吗?”
“若是巴蜀郡发生灾荒,定安君一定不会不管我们的。”
围观的人群叽叽喳喳,有同理心强的女郎们小声啜泣。
人群中,走出来一个年轻人,他怀里的包袱散发着恶臭,却被他小心翼翼抱在怀中。
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求求定安君,救救我们!”
许多鱼心里五味杂陈,她吸吸鼻子,一把扶起年轻人,朗声道:“善!”
“巴蜀郡有很多为开垦的土地,你们可以去开荒。若是不愿意呆在巴蜀郡,我也可以向大王申请,应允你们去南郡。”
楚人纷纷磕头,表示他们要留在巴蜀。
“陈相,你带人去安排田地,种子,农具。这些可免费借给他们使用一年,明年还要租借的话,给一点租金就行。”
“喏!”陈相拿着纸笔,上一旁做记录。
“毛雪,你带着擅长纺织的女回纺织局。”
毛雪应喏。她带来一个楚国常用的织布机,会不会织布,上手一试便知。
“相里衷,你去挑选手工业者。”
“嗯。”相里衷的眼睛就是一把尺,会不会做手工,手艺如何,看一眼就能分辨个大概。
“擅医者,去寻牛不悔。”
“以前是从商的人,去找商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