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 41 章 我也好想被陛下需要!(1 / 2)
被李禹事情气坏了的李广, 在听到自己的好大孙李陵消息的时候,总算是缓过了一口气来,重展笑颜。
虽然天幕说李陵太狂了,吹牛听着也不像好词, 李广听着也能意会这个意思。
但并不在意没听天幕还说, 李陵有先祖之风吗?
他们先祖谁——李信啊!
秦朝时期的名将, 能有先祖之风, 李广听着还是觉得舒坦。
在说了人怎么能没有一点志气, 想要出头就必须有点狂气,不然未战先却, 之后还怎么带兵打仗。
李陵的脾气是对李广胃口的, 不止刘彻喜欢这个调调,李广自己也喜欢这种做法。
将心比心李广本人的性格, 也是持才自傲心, 心比天高非常狂气豪迈的人, 自然喜爱李陵的性格。
而且李陵又是李广长子当户的遗腹子, 当户一词源自李广早年俘获的, 一职位为当户的匈奴官员。
对于李广来说长子具有特别意义, 留下来的遗腹子自然也是颇受李广喜爱, 之前还念叨着让长孙努努力, 完成李家封侯的愿望。
反正当今陛下是个有雄图大志, 敢对外出征的皇帝,军功是不愁没有, 现在听到自家孙儿性格酷似自己, 自然是更加喜爱。
不过比起自己的好大孙李陵,李广还是更加脚踏实地一点的,听到天幕说李陵带着五千大军遇上匈奴主力八万军, 本来以为要糟了。
没想到自己这个孙子还是有本事的,能和孙子边打边退,一直打到匈奴要退兵,这份胆识和战力,确实非凡,不失为一员猛将啊!
左右和李广相熟的大臣,无不恭喜李广,家中后继有人,孩子各个都遗传了一身本事。
大臣们的夸奖是真心的,别看现在很多人才,都是世家和贵胄家出来的。
但那是他们家人口基数大,资源都集中在了他们手上,不愁没钱没资源养孩子,嫡子嫡孙不成器,还有庶子顶上,孩子多了总能,找出个能干点的事的,维持一下家中的繁荣。
但真要算起来,比起成器的孩子,更多的还是脑子带点水,没什么大用,只能勉强守成的子孙,在过个三四代,家中就渐渐没落了,只能盼着日后出个人才,东山再起。
这其中武将占比尤其多,文官嘛家中有书和人举荐,将来做官容易啊!
但是武将不一样,武将是要军功的。
养一个武将老费钱了,官职也不是爵位不能继承,要是家中后辈没有一个能遗传到自己一身本领的,就只能一代代没落,最后平庸下去,直到过上“一般人”的生活,再也养不起一个习武的孩子。
这对曾经富裕过的家庭来说,尤其难以忍受,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攒点家业起来,让子孙过上好日子,自己走了这些就没了,那心啊简直和刀割了一样。
所以武将都想着封侯,封了侯就是有爵位了,爵位可以世袭,就算后代不成器,但只要不做错事,凭着侯爵的食邑待遇也不至于落魄到和普通人无异。
但这是最后保底的措施了,封侯有多难,保住这个爵位有多难,大家心里都门清,所以要想家族好,那还得是养好孩子,后代出息了,家族才能繁荣。
像李广这样,就算不成器后代都能遗传到他一身勇武之力,真是让别的武将眼馋死,谁不希望儿孙肖像自己,又青出于蓝,但此事非人力可定,也就只能羡慕,羡慕李广了。
李广被左右恭维,心中自是飘飘然,喜笑颜开和人说话都和气了几分,场面话也说得好听了不少。
可惜乐极生悲,之前本来回汉在望的李陵,居然因为治军不严,被手下人背叛,投了匈奴,就此被俘。
李广那是一口气咔在胸腔,憋的脸都紫。
治军不严,又是治军不严。
他们老李家怎么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好大孙啊!你学你爷勇武的战力就够了,何必连爷爷的治军一起学了去。
李广心里那个后悔啊,都说言传身教,必然是自己行军的方式和放纵士兵的风气,给李陵带了坏头,这才让他遭此劫难。
好在现今一切尚不算晚,仙人让广知此事,想来是希望李家不要在重蹈覆辙。
李广在心中发誓,日后定调整行军方式,严抓家中子弟,让他们自己努力给自己挣个前程,李广能留给他们的也就一身力气 。
不比李广这边的懊悔,秦王政二十六年,李信与好友王贲攻灭齐国,大胜回国,陛下设宴宽带众将军,正是高兴的时候。
徒然听到后代的新消息,又被天幕狭促了一下,好友们顿时为李信抱起了不平。
“有成攻燕之失,非有成之罪,若非消息不及时,昌平君徒然出手,有成怎么会败。”
“有成勇武果敢,虽有一时之失,也非大罪,王尚未怪罪,怎么后人传的有成好似赵括般纸上谈兵,不务实之人。”
李信听了大家为他的辩解,回想昔日攻楚一事,苦笑了一下,对正为他抱不平的友人们道:“攻楚一事,终究是有成托大,为能理清攻楚的诸多因素,就夸下海口,以为区区二十万人,可胜楚,这点我远不如王老将军。”
李信说着,思绪回到了攻楚之前。
那时的李信因追击燕国太子燕丹衍水,逼得燕王喜派人斩杀太子丹献给秦国,因此深受王上信任。
嬴政这个人,一旦认可了一个人的才华和忠心,总是能听进对方的话语,给与对方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