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父子谈话,寻找救大明的办法(1 / 2)
三人又在院子里转悠了几圈,还未临近黄昏,仍然炎热的天气,让人失去谈性。
朱元璋和朱标也在思索今日的谈话,本想继续问问兴利除弊之法,但见朱钧只打哈欠犯困,也就息了心思,免得被随口搪塞过去。
闲聊片刻,朱元璋借着天色不早,还要处理事务的理由,带着朱标离开了。
紫禁城,朱元璋一路散步归来,脑子重新活泛起来,招呼朱标一同回到乾清宫大殿。
“标儿,今日你见到了人,感觉如何?”
朱元璋回到龙椅上坐下,抬头看着站立一旁的朱标问道。
“先生真知灼见,所言皆是至理名言,儿臣获益良多。”
朱标回答道。
“道理是不错,可原来的事情没有解决,反而多了一堆问题,咱可真是劳碌命了。”
朱元璋说着,又看了眼桌子上摆满的奏章,心中多了份烦闷。
“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朱标看着父皇疲惫的神色,眼中闪过一丝坚毅。
“权力,权力,标儿,你说咱怎么才能拿回这权力?”
朱元璋带着几分疲惫叹息道,看似是在问朱标,实则在问自己。
他如今满脑子都是失去权失去力,百万大军成为摆设,百官阳奉阴违,天子诏令不出京城,各种画面一一闪过。
那些话,也不是歪门邪道,每一个道理,都是直白明了的大实话。
他就算想要不信,可只要看一眼这天下,就能够看到那样的未来。
还未解决上一个问题,就又多出了新的问题,这治理天下,还真比打天下难太多了。
权力的本质,不变的道理。
话虽好听,可道理能不变,事情千变万化,没有足够的手段,又怎么把这不变的道理贯彻下去。
难道真要动用军权,以力破局?
虽然朱元璋不在意这种方法,想用就用。
但后世子孙用多了力,会不会就不愿意动脑子,忘了本,反而把力当做万能的方法。
凡事就用蛮力强行去达成,岂不是又要效秦隋旧事,重蹈覆辙。
他们有这样的控制力吗。
“父皇明诏天下,于紫禁城外设立登闻鼓,允许百姓进京击鼓鸣冤,还下令任何人不得阻拦。天下百姓岂能不知父皇之英明。”
朱标思索片刻,开口赞颂道,他也是真心实意的这么认为。
虽然先生将事情说的极为严重,但他认为天下士绅,大多还是好的,不至于侵犯天子之权。
更何况,天下还有无数读书人,一定也能检举不法。
再不济,还有各地卫所,总不至于管不住那些士绅。
朱元璋似乎看出来自家孩子的想法,他叹了口气,觉得朱标还是太过年轻幼稚,不明白人心。
虽然朱标仁慈,是他一向满意的地方。但这份仁慈,似乎在这个时候,已经有所不足。
这登闻鼓,一年下来又有几次敲响?
这天下百姓,又有多少人受了冤屈而不得诉讼!
莫说诏令,有没有下达到乡下去,就算有,这百姓,又有多少人能够走到京城来。
这个登闻鼓,是一种警告,是他的威慑,而不是真的能够让天下百姓,都能鸣冤。
想了想,还是要带着孩子多见一见世间的真实,方知人心不足,世道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