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惹麻烦 不跑还留下挨打吗?(1 / 2)
吃着白面馒头喝着紫菜蛋花汤,卢栩觉得人生圆满。
他的弟弟妹妹们也吃得肚皮滚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元蔓娘吃的还是她的酸馒头。
三奶奶给那一碗,不够吃。
白面还是稀罕东西。哪怕他们这儿就是小麦产地,也没哪家舍得顿顿吃。条件好的,白面混着杂面吃,条件不好的,则卖了麦子吃杂粮豆子。
三奶奶家还是因为她今天过寿,才蒸了一锅白面馒头。
卢栩想了想,等田螺炒出锅,端了一碗来三奶奶家串门。
三奶奶不好意思,连连推辞,“水秀在你家又吃螺又吃糖的,这都要卖钱的,快端回去。”
卢栩绕了个弯,把碗给了她小孙子卢山峰,“都是亲戚,水秀他们都叫我哥哥呢,是吧山峰,拿着。”
山峰端着碗跑了。
见老太太要逮孙子,卢栩连忙把人叫住,“三奶奶我有正事和您说。”
眼见山峰钻屋里去了,卢栩也是真要给,三奶奶便也歇了。亲戚间账算不了多明白,她平日里多帮衬帮衬元蔓娘就是了,三奶奶和气问,“栩娃子,什么事你说?”
卢栩笑容腼腆地问,“您家馒头,卖么?”
三奶奶眨眨眼睛,又眨眨眼睛,意会着他的意思,有点肉疼道:“我再给你端一碗?”
卢栩知道她是误会了。
虽说论价格来说,他一碗田螺要比馒头贵,但村里人总觉得什么都不如粮食值钱,尤其像是能从山上挖的野菜,能从河里白捡的田螺。
卢栩解释道:“不是不是,我是想问问,您馒头蒸这么好,干嘛不赶集卖呢?”
三奶奶:“赶集卖?”
卢栩:“对呀。”
三奶奶被他这不靠谱主意逗笑了,“那哪有人买?谁家不会蒸馒头?”
卢栩道:“怎么没人买?会蒸馒头的多,蒸得好吃的少呀。”
这年代又没发酵粉,发酵全靠面引子,面引子不好用,容易酸,杂菌还多。要中和酸味,就得用草木灰水和面,用碱来中和。
但多少面放多少面引子用多少灰水,全是技术活。
面引子少了,面不开。
面引子多了,面酸了。
灰水少了,面还是酸。
灰水多了,面又要发黄发硬。
更别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湿条件发酵时间还不一样。
总之,全靠经验和手感,还有些微妙的天赋玄学,他小后娘就全然没点上这个技能点。
他想想他家馒头,再想想三奶奶蒸的软腾腾的胖馒头,游说地愈加真情实感,“我吃过镇上卖的包子,面蒸得不到位,比您蒸得差远了。”
三奶奶犹豫:“人家是包子。”
卢栩:“您也可以蒸包子呀,镇上那家包子,馅调得也就跟我娘差不多。”
三奶奶震惊,脱口而出,“那能卖出去么?”
说完她就尴尬了。
卢栩倒是不尴尬,还连连点头,“生意还挺好。”
三奶奶莫名升起些信心,但还是挺犹豫,“人家在那儿卖了那么久了,我突然去能行吗?”
卢栩继续给她出主意,“怎么不行,饮马镇又不是他们家的,还能不让别人卖了?不说别的,镇上光卖豆腐的就有三家,不都和和气气生意不错么?”
三奶奶心想,哪是和和气气的?前两年还三天两头互骂呢。不过骂也没用,人家后来的那家做得好吃,生意比前头那两家还好。
卢栩又道:“他们租铺子卖,您就挎着篮子卖,谁也不碍着谁,您要是不愿意和他家竞争,那就不卖菜包子肉包子,您卖豆包子糖包子和馒头,有人爱吃咸的,有人爱吃甜的,这谁也不能说是抢了他们生意了。”
三奶奶沉思着。
卢栩道:“要我说,您就是不赶集,在咱们村子里卖也是好卖的,拿钱买,或拿粮换,总要吃,有好吃的为什么要吃难吃的?”
她两个儿媳妇在院子逗孩子,一直听着没吭声,这时也忍不住出声了,“娘,要不咱们试试?”
“是呀娘,不说咱们整个村,就咱们西头,谁不知道您蒸的馒头包子最好,里正家婚丧嫁娶办宴席都请您去帮忙呢。”
三奶奶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