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又见面了 欺软怕硬的架势,还不如狗。……(1 / 2)
秋收的田税所有人交得欢天喜地, 这回,卢栩还在县里忙生意,三婶、四婶已经一人一半替他家交上了。
反正他家就那两亩田,开那点荒田还不用交税。
卢家村半天就交齐了田税, 从饮马镇码头出来, 纷纷涌向镇上大大小小铺子,买肉, 买豆腐, 买糖, 买布, 给孩子买零嘴。
日子紧俏、精打细算的,也从镇上买了豆腐, 又赶回村里去屠户家买下水和连骨头肉。
卢家杂货铺也挤进来不少人, 平常舍不得给孩子买的点心, 主妇们舍不得买的彩线,舍不得买的好布料,通通买买买, 差点把卢家铺子搬空。
卢奶奶都顾不上精神头不好了, 拿着尺子不停给人裁布,休沐放假本来在教弟弟妹妹认字的卢舟都得领着小雨、小满、腊月、卢福给人拽棉花。
秋收秋种完, 往后就是农闲, 正是忙着嫁娶的时候,尤其是这两个月,天气不冷不热,村里有十来家办喜事。
他们这儿习俗,小姑娘定了亲就开始自己做喜服,家境好的, 做一身红嫁衣,家境差的,就在嫁衣领口袖口镶红边,做个红盖头。
成婚前,无论双方家里都要给新人缝被子,有钱的扯布做新的,没钱的也要把旧被子拆洗重缝缝。
到了成婚头几日,村里的妇女都去相好的人家帮忙。
前两日卢爷爷才让谭石头送货时多送些喜庆颜色的布料和棉花,谭石头也不太懂,一说是做喜被,合作的布铺伙计给他选的都是卖得好性价比高的,卢家杂货铺留了两匹,卢爷爷先前还觉得这布贵了点儿,怕是不好卖,如今倒是不够卖了。
买了肉的来买盐和调料,有大人有小孩,抱着罐子,提着篮子,铺子里人多,大人往旁边让让,让小孩们先买,一下又注意到杂货铺外墙上贴的两大张纸。
纸上打了格,横平竖直的,格子里一边画图,一边写字,字都很大,工整整齐。
看到这个,有人忍不住夸起卢舟来。
“我看啊,小舟长大,比他哥还要得有出息!”
“我瞧着也是。”
卢舟每天傍晚领着腊月来杂货铺外教小满和小雨认字,他们都有书,卢福没有。卢福比腊月还小半岁呢,卢栩哪能摧残这么小的娃娃,但哥哥姐姐都在学,没人跟他玩,他也想参与。
杂货铺外平常小孩就多,卢福一参与,也有人想跟着玩。
卢家村一大片人都姓卢,算来算去都是亲戚,不管大小,这一堆,有的是他叔叔,有的是他弟弟,还有喊他叔叔的。
卢舟使命感升起,牢记大哥教诲,花自己零花钱买了厚纸,打好格子,学着卢栩从州府买的蒙书,一边画图,一边写字,在杂货铺外开启蒙班,学一个字,就往墙上填一个字,方便所有人看。
不过,他的启蒙班进展一直不顺利就是了。
识字多枯燥,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学,也不是所有人都像他和颜君齐那样对读书有天赋。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为了让慢的也能学会,他一个“盐”字就教了三天,照旧还是有人学不会,看着他画在纸上的小点点张口就乱喊——“芝麻”!
卢舟特别挫败,就是瞎蒙,也不能对着一个字喊“芝麻”呀!芝麻明明是两个字!
有出息的卢舟还没想出怎么解决进度不一的问题,他的这群大不足十岁,小不满三岁的亲戚们,全都拒绝写作业!
唉……
大人凑在一边,除了孩子,聊的自然是粮价。
米比麦贵,种了米的都指望这时候能卖个大价钱。
以往,来收米的官商往往到得比收税的官船还早,都在饮马镇码头等着收粮,这次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他们去交税时没看到几艘收粮船。
不止卢家村,观阳县内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了同样的问题。
卢栩就和同样休沐放假,来给他们清算账目的颜君齐大胆推测:“是不是北边战事有了新变化?仗快打完了?”
不止卢栩这么猜,嗅觉敏锐的商贾通通都在猜。
往常,兵部征粮的船恨不得把他们县粮仓搬空,一粒米不给他们留下,如今,秋收都结束好些天了,怎么还没见催粮的官差?
除了观阳粮仓,别处的官方粮商都不着急不着慌的,连粮价都迟迟没报出来。
颜君齐也有同感,“今年米价不会像往年那么高了。”
身为农户,又做吃食买卖,卢栩一时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两日后,各码头开始收粮的官船终于统一了价钱——带糠的稻谷,一石三千五百文,精米一斤四十文出头,每斤比去年低了四五文,比今年夏天低了七八文。
整个观阳的农户都是懵的。
这价格,已经是五年前的粮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