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因疏而误(1 / 2)
孙风鸣与白力嘎当夜将巴图仓送回哈拉盖炮楼,直到巴图仓进入炮楼后按预定的暗号,天亮后在炮楼顶上悄悄放一只白碗来表示事情已过去后,他俩才回来。
而第二天白力嘎又和山丹等人忙了一天,把招收骑兵队员的事最终顺利解决。
当然,他们并没有告诉队员第三天就与鬼子宪兵队血战,作为曾经与鬼子骑兵打过多次刀对刀的血战的人,白力嘎也不想过早地提出这事,影响队员的士气。
召集一结束,骑兵队即进入紧张的飞马劈敌训练,随着阵阵号令,队员们熟练地在狂奔的马上举着大刀,洋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预先放在草原上的稻草人(当然不是用稻草捆成,而是用干芦苇代替)劈成两片。
李云龙与李向东都被这马背民族的天生优势惊呆了。这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小伙,在马背上做各种动作,犹如在平地行走。
很多骑兵教练苦苦传授的高难动作,一到他们跟前,都成了轻而易举地做到的老练的把戏。
“照这样学,还不如不学。他们全都一看就会了。”李向东高兴地说:“我们明天就可以迎战鬼子的宪兵小队。”
“这还得去哈拉盖,让巴图仓连夜赶来。”白力嘎又犯难了。
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手机、电话之类,乡间联系多为骑马送信。
“你本不该让他回炮楼,不过一两天就行动的事,送去接来够麻烦的。”李向东一听,又发起牢骚来。
“昨天如不把他当夜送回去的话,万一炮楼里的伪军发现少了一名排副,通过电台向鬼子报告的话,我们的计划就难进行了。”李云龙倒是通情达理,理解白力嘎的做法。
可连夜把他叫回来,也不是那么好办的。
因按事先预定的暗号,在炮楼前面的一棵树下放一只鞋,一般人不怎么注意,但明白人知道是要他立即按原计划行动。
他收到后再放一只碗,表示已看到白力嘎他们发出的信号。
可这白天才行,夜间就不那么容易了。一般人可能认为打手电方式最佳,但那样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一旦敌人加强管控,巴图仓就很难出去了。
“没办法,我和老孙再去一趟。”白力嘎无奈地说:“让他明天早上借口溜出来,跟我们一起回来,天黑前赶到鬼子那里‘报信’,估计后天就差不多实施我们的计划了。”
这两天李云龙又组织人员攻打了几个久岛的临时驻地,但都和以前一样,让据点里的鬼子用一顿乱枪打回去了。
鬼子宪兵小队长本来提议向白音海发电报,让其驻白音海的骑兵联队来消灭这支围困他们多日的“抗联”,可山本一木却不允许。
其实呢,宪兵小队长自己也明白,其联队早已南下,根本就来不了。
但其宪兵小队现在暂时归驻张齐镇的丘陵西城地方警局管辖。联队已南下,他也只指望其警局再派一支骑兵小队来。
他要用这些少量敌人锻炼其特训队,而鬼子这支从白音海来的骑兵小队,也只是其联队南下时留在白音海,转为其原随军宪兵大队的一支留守部队。
其大队此时也已不全是骑兵,而是转为摩托化部队,已与其原先的,此时已南下的骑兵26联队截然不同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外鬼子各部因被其陆军部调往华北与南洋而兵力吃紧,其实也调不出多少人马来管这类事了。
所以,作为大佐,山本一木自然也心知肚明,他就算发电报求来一支部队,也起不多大作用。
他倒是想让宪兵小队把麦拉苏的伪军改成骑兵,以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
自从他来这视察其通过关外鬼子培训的久岛特训队后,他也就被拖住了。主要是东北各地的情况与他作战的华北地区没多大不同,也到处都存在抗日武装的活动。
所以,他认为靠人不如靠自己,既然训练场地已选定,也就不管他地形与太行山区是否相同了。